《新华社》报道,前一段时间,福建厦门市打算在当地的海沧区投资建设一个国内最大的PX生产工厂,项目建 成后估计每年可为厦门增加800亿元的工业产值。这种学名叫对二甲苯的化工产品,属于我国紧缺产品,但是这种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高致癌物。因此,这个项 目建设的消息一传出,立刻遭到了当地许多百姓的反对,因为工厂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只有7公里,最近的居民区和厂区不足1.5公里。一 旦工厂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今年两会上,105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叫停这个项目。与此同时,厦门民间也流传要求暂停项目的短 信,据说参加者超过百万。昨天,厦门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厦门市政府决定缓建px化工项目,并对项目重新进行环保测评。对于这次厦 门市政府主动回应民意,暂停项目。许多报纸发表评论。
《时代商报》就说《短信民意对决政绩固执,是阳光胜利了》。在这个争论中,市民利益和财政增收成了针尖麦芒,但最后在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下,在公开的阳光行政下,厦门市终于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现代快报》认为,px化工项目是一面镜子,它提醒其他地方,《环境安全比GDP数字重要得多》,要接受这个观念,需要各级政府的勇气啊。
《山西晚报》则建议《“环境受益权”交到百姓手里才牢靠》老百姓呼吸这里的空气,和这里的水,他们才是城市的主人,所以老百姓对生存环境的权利应该是种实实在在的权利。法律要给予他们“环境受益权”,让他们可以为身边的一条河流、一片树林与企业讨价还价。这个讨价还价说得新鲜。
《中国经济时报》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共政策评估缺位下的厦门PX项目缓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能否满足公众需要,公众才是最终的决定者。如今,厦门的暂停为各地怎么进行公共决策带了个好头。
我们注意到,有关厦门的新闻还有一条,就是前一段时间我们读报读过的,厦门的很多公交车站被商业冠名,最长多大12个字,给百姓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而 厦门近日宣布,6月1日之前,厦门将彻底取消公交站点的商业化冠名,就是说,今天是最后一天。这两条新闻连起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厦门有关部门在很大程度 上尊重了民意。有道是:从善如流,善莫大焉。这里的善就是民意。从民意如流,更是善莫大焉。
接着看下一个话题。
《人民日报》报 道:从明天起,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开始实施。新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很多亮点,我们挑几个来说。比如,老师们如果再用“蠢死了!” “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话训斥学生,将被视为违法,并可受到相应处分;再有,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将受行政处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 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等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父母未经孩子同意,不能偷看他们的日记、信件,否则就是违法。对于父母不能偷看孩子日记的规 定,很多报纸有话说。
《扬子晚报》就 担心《偷看孩子日记违法是不是绝对了点?》正在青春成长期的孩子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不愿与大人沟通,父母如果不找出问题所在,只会使问题越来越 严重。同时,这样的规定出台之后,要“法办”“以身试法”的父母操作性也值得怀疑。其实,对偷看孩子日记问题,最佳的方式似乎应当是道德劝导,而不是法律 介入吧。
《南京晨报》则分析说《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孩子日记中记述的很多事情也许未必健康,但这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岁月中逐步自我完善。“水至清则无鱼”,让孩子完全成为“玻璃人”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辽沈晚报》评价说《尊重孩子的隐私权惠及民族未来》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孩子被家长、老师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者的首要条件。而以教育的名义侵犯隐私,不仅可怕,也非常可恶。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算违法,不知道孩子装日记本的抽屉还用不用上锁;同样,面对孩子不上锁的抽屉,不知道做父母的能不能管住自己。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