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内拉祖里
今天跟着小丁丁溜达过来,也仔细拜读了这篇文章。
下边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仅作为思想交流之用,别无他意。
首先,觉得作者颇有先为自己确定一个核心思想,而后把材料往上生搬硬套之嫌。
第一,用商业化了的世俗影视产品(注意,我这里用产品,是觉得这两部电影都不配称为作品)去度量和考教先哲的哲学思想本身就存在一个是否合适的问题。
第二,把柏拉图的整治思想看作科学,进而视为真理的代表有些牵强。当然作者在后面作了补充,但是由于这样一个补充说明。
进而又出现了有一个疑问,无论亚里士多德也好还是柏拉图也罢即便是先哲,鉴于他们生活时代的大环境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他们的见解在实用性上已经不足以借鉴了。其实即便是并不久远的马克思理论也正经历着不断的调整和进化,更何况是我希腊的哲学?
紧接着,仅仅凭这两部电影作为例证似乎说服力不够。
第一,我还是说,这是产品,即便是源于生活,却终究难免高于生活。
第二,政治并不只是判断哪个人有罪哪个无罪那么简单。一旦上升到国家发展前途的高度,就会涉及更多干扰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力,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石油价格:如果是众议,那么结论大抵是越低越好,其中即便剔除民众的汽油价格的敏感,也还是有很多因素,譬如,对有限战略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私人交通工具过度发展的控制.....。这些因素不是不同民众可以想象和能够理解的。这就是我所谓的能力因素。),而不是像作者所探讨的那样只是有个人的喜好在内。
最后,个人觉得最不能认同的就是作者对‘善’的提倡。不客气地说所谓上善若水,以德服人之类都是无病呻吟。不是说,一个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社会不好,只不过这根本就是可能成为现实,就好似空想社会主义一般。因为世界决不会只有善人,也不是说只有一股力量,我们也不会没有竞争对手,一个礼仪之邦在遇到蛮夷的大棒时,便有了从北宋到南宋羞辱,有了外族一次又一次对汉人的统治,有了东洋和西洋鬼子强加给我们的百年耻辱,有了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有了在国际体育赛事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又惹起吞声,进而更加为人不齿,进而不公正待遇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PS.作者的文章貌似完全立足于西方,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位西方学者的文章。从欧洲起源的希腊哲学谈起,到现在西方民主政治再到西方文化的影视产品,完全脱离国情,毫无实际意义。
说得好!!!!鼓掌!!!!!现在知道国内的学者们都是多无聊了吧!!
ps:我转此文并不代表我完全同意文章的观点。我是坚决的性本恶的拥护者。转此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这两个电影。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Zippo
说得好!!!!鼓掌!!!!!现在知道国内的学者们都是多无聊了吧!!
ps:我转此文并不代表我完全同意文章的观点。我是坚决的性本恶的拥护者。转此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这两个电影。
饿滴神啊。。。。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同意
电影作品如果能称之为好作品 是因为它以艺术手段反映出了一些哲学思想
而绝不是倒过来说 哲学需要用电影来论证 那会严重营养不良的
开头说“倪教授提出自己的意见”,其实根本没有,仅有的一点论断都拿“电影可以告诉我们”来支持,未免显得没有底气。最后又像中学生写作文一样,羞羞答答地提一提美国伊拉克什么的,再不往下分析。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内拉祖里
进而又出现了有一个疑问,无论亚里士多德也好还是柏拉图也罢即便是先哲,鉴于他们生活时代的大环境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他们的见解在实用性上已经不足以借鉴了。其实即便是并不久远的马克思理论也正经历着不断的调整和进化,更何况是我希腊的哲学?
确实,希腊贤者的思想实在是太久远了,但武断地说起不足以被借鉴就有些过分了。没有一种哲学思想是可以万能万用,用不过时的。但也没有一种哲学思想是毫无用处的。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内拉祖里
首先,觉得作者颇有先为自己确定一个核心思想,而后把材料往上生搬硬套之嫌。
紧接着,仅仅凭这两部电影作为例证似乎说服力不够。
第一,我还是说,这是产品,即便是源于生活,却终究难免高于生活。
确实,仅凭两部电影可以说说服力不够,但我个人理解作者只是借两部电影提出一个观点,而并不是想借这两部电影来证明它的观点。电影在这里只能算是一个由头,而不能算是一个论据。(再次顺便推销这两部电影)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Zippo
确实,希腊贤者的思想实在是太久远了,但武断地说起不足以被借鉴就有些过分了。没有一种哲学思想是可以万能万用,用不过时的。但也没有一种哲学思想是毫无用处的。
同意,是我下笔不够严谨。
我也一向以为没有哪个理论可以作为真理来运用,但是每一条理论也都有一定的价值,要根据不同的请款选择适合的理论来具体分析问题。
谢谢指出不妥之处:76: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内拉祖里
第二,政治并不只是判断哪个人有罪哪个无罪那么简单。一旦上升到国家发展前途的高度,就会涉及更多干扰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力,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石油价格:如果是众议,那么结论大抵是越低越好,其中即便剔除民众的汽油价格的敏感,也还是有很多因素,譬如,对有限战略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私人交通工具过度发展的控制.....。这些因素不是不同民众可以想象和能够理解的。这就是我所谓的能力因素。),而不是像作者所探讨的那样只是有个人的喜好在内。
至于您所说的这一点我表示同意。但是,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其主要说明的是一种政治的解决方式,即通过讨论,互相说理,来实现最接近所谓“真理”的结果。我认为这种方式应该就是听证会制度。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回复: 《十二怒汉》VS《罗生门》———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引用:
作者:
内拉祖里
最后,个人觉得最不能认同的就是作者对‘善’的提倡。不客气地说所谓上善若水,以德服人之类都是无病呻吟。不是说,一个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社会不好,只不过这根本就是可能成为现实,就好似空想社会主义一般。因为世界决不会只有善人,也不是说只有一股力量,我们也不会没有竞争对手,一个礼仪之邦在遇到蛮夷的大棒时,便有了从北宋到南宋羞辱,有了外族一次又一次对汉人的统治,有了东洋和西洋鬼子强加给我们的百年耻辱,有了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有了在国际体育赛事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又惹起吞声,进而更加为人不齿,进而不公正待遇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这一点是我最为认同的。人性本恶,或者说人更加趋近于自身的动物性、功利性。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善”上,是多么的不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