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送交者: LSYS_123 于 北京时间 11/27/2009 发表于 8ok海归之家 (552 reads)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洛山愚士 随着海归与日俱增,“海带”现象也日渐明显,由此引发了对归是不归的热烈讨论。网友们在这方面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对归留的利和弊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以立青的文章《海归的资本》为代表。
综合大家所述,一个成功的海归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良好的人脉关系(大腕背书必不可少);
(2)丰富的个人资源(名校学历,现代理念,项目,资金,团队等等);
(3)很强的适应能力,灵活而务实的处世方法;
(4)敢于冒险,经得起折腾。
如果你已经具备这些条件,用立青的话说,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开拔吧!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些条件。 笔者不打算沿着这一题目继续探讨下去。本文的目的是换位思考,试图研究在海外较成功的安居乐业的那些人士,希望对归留不决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点。为便于讨论,姑且称这批人为“海外精英”。 有的网友在肯定了定居美国的一些优点后,总不忘调侃一番,说自己无奈地平庸地过着“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这恰恰揭示了中美两个社会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全民的社会,而中国是一个 “人上人”呼风唤雨的社会。关于美国是一个全民的社会,拙作《从美国社会的三大特征说开去 --- 也谈海归问题》有一段讨论。然而,正是美国这个“寂寞”的全民社会,造就了一大批安居乐业的海外精英。 海外精英包罗各行各业的人才,有律师教授医生工程师,也有企业家投资家工商业者,还有少数的作家艺术家和政府官员。这些人大多以学生身份来到美国,几乎没有任何背景,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修成正果。
海外精英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A) 他们即不愿当“人下人”,也不想做呼风唤雨的“人上人”。他们在美国相对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里如鱼得水。
(B) 他们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每日的工作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须,而且是生活中乐趣的一部分。
(C) 他们都清楚:想在任何领域中有所成就需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们也特别能吃苦耐劳,善于打持久战。有些人土洋插队都经历过,可谓两世为人。
(D) 他们在乎名利。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注重的是做事中的过程,享受的是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兴奋感。
(E) 他们生活比较低调,尽管有些人已步入上中产阶级(upper-middle class)或更高阶层。
(F) 他们能够在工作生活家庭三者中取得一个平衡点,保持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态。
除此而外,海外精英关注中国的发展,经常回国访亲探友,在母国有难时慷慨解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中间有些人可能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然而,受社会环境限制,海归对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选项。 做一个成功的海归或一个安居乐业的海外精英,您具备的条件更靠近哪一边呢? 海归海不归,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如果“起居八座”的感觉是心中衡量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赶紧海归,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果平等淡定是人生的座右铭,那么就在洋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跟大伙儿一起炼恒心吧。朝着海外精英的方向修炼不失为一个法子,虽然有时会觉着无聊一点。等到国内情况真正改善了,老侨们赶回去做个“精龟子”也未可知哩。
[洛山愚士(原创)2009年11月22日。作者保留版权,引用请注明出处。]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http://www.naol.ca/forum/templates/c...n_minipost.gif时间: 2010-1-30 周六, 下午3:02 标题: 海不归的财富与海归的沦陷:守住道德底线http://www.naol.ca/forum/templates/c...icon_quote.gif 海不归的财富与海归的沦陷:守住道德底线
大家讨论海归与海不归常常仅仅局限于物质待遇之表面。除了即使相同的物质待遇拿下来是不是一样的轻松愉快,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道德的底线,同事间的公正,钱拿的是否心安理得。同样道理,比较海不归的财富与在国内发大财,还有一个重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你的财富是不是来得正当,是不是来得合法,是不是来得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有人会问,那钱还有颜色?有,试问,贪官为什么要把钱东藏西藏,甚至人表面哭穷。当你拿了别人的贿赂,你就要为人家办事,你要损失的就是自己职业道德所不许的原则,你要损失的就是自己心灵的平静。你会整天耽心害怕,怕事情败露, 东窗事发。如果你是商人,你应该知道你采取了不正当手段竞争在万千人前面,你触犯了法律。如果你偷工减料, 你就更加提心吊胆,担心事故发生就是你灭亡的一天。
所以海不归的财富就是你活得像个人,走得正,腰板挺得直。你学会了遵纪守法,你学会了谦让,你学会了世上有礼义廉耻,你学会了人与人之间该有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互相利用,尔谀我诈。你不用为了生活,出卖自己的灵魂和道德,职业操守。你可以做个循规蹈矩的研究员,业余还可以享受自己自由的时间和业余爱好。你不用去赴不必要的酒席说着言不由衷的奉承话,你做得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拿得是自己理所应当的报酬。你不偷不抢,你花自己的钱,不是用公款为自己的家庭亲友办事。总之你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反之,大家所谓的海龟,要想成功,你被要求去重新适应中国的现实社会,其实就是同流合污,再次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良心,为的只是多拿一点物质好处和福利,也就是说你有更多剥削别人的机会和能力。你要为五斗米折腰,你要见了领导就点头哈腰,你要小心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高见或者自由叛逆言论,总之你被要求“跪着”生活,要“乞讨”着生活。试问,人一旦站起来,还能适应再一次被要求“跪着”的生活方式吗?
所以我想海不归最大的财富是物质上稳定的生活,安逸的家庭环境,享受精神的自由和贵族的精神追求。而海龟最大的风险恰恰就是损失这个精神的独立和人格的完整,损失掉家庭的安逸氛围,和心灵的纯净。出海最大的好处就是精神得到最大的舒展和开放,视野开阔了,物质生活独立了,不用乞讨生活了,可以享受贵族精神追求了。海龟,除了忍受环境的污染,心灵的再度污染和被同流合污,又何以堪? 所以, 海龟们,你最大的风险就是你能否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是做君子还是孙子,是做淑女还是<-*和谐*-><-*和谐*->。
我想一个好的社会制度设计应该发掘人的好的天性,抑恶扬善,扶植正义,而不是给人如此艰难的极端二元化选择命题。公平正义只有在一个法律健全,人人尊严财产受到保护的社会里才能实现, 而在一个崇拜权力, 金钱的社会里,只能笑贫不笑猖,一个二奶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国人面前装淑女,即使浪费着公款装扮着贵族一样的生活,享受这个社会的公认和巴结,连自己都相信自己是贵族的干活, 那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礼义廉耻,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无道德无正义,黑白不分的社会。 贪官们弹冠相庆,黑心商人们过着人上人的生活。遵纪守法意味着受穷和享受贫寒的寂寞, 亲友的冷眼。魔鬼们被宣扬,天使善良被践踏。海龟们,你准备好了吗?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发信人: rabbit8 (兔子),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海不归”是为中华民族扩张地盘,“海归”是逃兵。
“海不归”是为中华民族扩张地盘,“海归”是逃兵。(转载)
海不归, 中华民族, 海归, 逃兵, 地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4 15:03:58 2009, 美东)
“海不归”是为中华民族扩张地盘。“海归”都是这场战斗的逃兵。
我出国的时候,领导们来送行。他们告诉我,你就放心地走吧,建设祖国的事,有我们
呢。
言下之意,建设祖国,人才很多,你就别回来抢饭碗了。
“海不归”是为中华民族扩张地盘。为了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战斗在艰苦的
美国等外国,与其他民族争夺空间。
“海归”都是这场战斗的逃兵。希望大家留在美国等外国,为中华民族争夺空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Returnee/12677617.html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海不归象"刘蝉"?
发信人: Msmall (Msmall),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海不归象"刘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4 17:12:06 2009, 美东)
看了RABBIT8的贴子, 其实他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
大家出国之时, 都是热血汉子, 都有雄心壮志的. 可惜生活岁月就是要磨练人, 让大家
都清醒冷静,在雄心壮志和现实中做出抉择.
确实, 海归中有很多人是呆不下去了, 为了生计, 逼迫回国. 海归中也有很多是能呆下
去, 但是仔细推敲一下, 还是回国对个人发展好. 但是毫无疑问. 海归们, 不管什么原
因回国, 他们在国外已经为中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回去后, 将继续直接为国家做贡献.
不管以后他们在国内干的如何. 他们必将对中国社会意识的进步,政治体制的改革和中
国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影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都是英雄, 时代的英雄, 历史的
英雄, 不论成败, 他们都必将是英雄! 这些人一旦大批回国, 就象种子撒在田地一样,
他们将是中国重大变革和实质性发展的基石和中坚力量.
这些回国后, 将大批培养出一批人才, 这些人才中有很多回出国, 在以后成为海归或海
不归. 按RABBIT的说法, 海不归为中国扩张地盘, 那这写海归培养出的海不归将为中国
扩张地盘.海归培养出的海归海归后继续为国家出力, 接着培养海归和海不归. 由此可
见, 海归人士的贡献必然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RABBIT8说海归都是逃兵, 没有任何道理
的.
在分析以下海不归, 大部分海不归其实贪图的是美国比较安逸的生活,不过这次经融危
机算是给海不归们一个警钟. 大部分海不归在美国公司干着最底层的活,对美国绝对有
很大贡献.但对中国就没有直接贡献, 间接贡献是有. 一些海不归在美国做教授等等,
职位好一点. 这些人对中国如果想贡献, 是能做贡献的, 可惜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只知道
与国内腐败分子勾结,去中国捞油水,为中国的腐败势力推波助澜,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阻
碍的作用.
以前, 看过一个故事, 讲野猪是怎么变成家猪的. 野猪以前生活在森林中, 自食其力,
与自然做顽强斗争, 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很有生气, 完全不是任人类宰割的. 后来, 人
类想了个办法, 在一固定地点老放一些好吃的食物, 野猪变来吃, 刚开始还有警惕, 后
来放松警惕, 也不去野外自食其力了. 后来人类在那地方周围筑起围墙, 野猪就享受起
这种优越生活了, 象三国时的刘蝉. 后来野猪也就变成家猪了, 落到任人类宰割的命运
.
海不归总体上有点象家猪, 海归总体上象野猪. 这里用"猪"绝对没有侮辱大家的意思,
只是比喻而已. 如果你不高兴, 就改成"野虎"和"家虎"好了.
所以总体说, 海归其实对国家的贡献肯定将要远远大于海不归. 海归们将学到的国外先
进知识, 先进社会意识带回中国, 在中国传播. 不管海归们个人以后在中国混的如何,
历史会记住他们, 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 历史的英雄, 中国的英雄, 永远的英雄. 海
不归们总体上将被历史遗忘, 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享受派.
尽管砸, 尽管骂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Returnee/12677687.html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优质海归,究竟是海归还是海不归?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09-11-02 15:3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0)
中新网8月6日电 打开多伦多华人网站的二手交易版块,映入眼帘的字眼就是“回流急售”、“举家回流”、“毕业回国”……眼下西方世界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袭击,“回流”成了华人圈从去年到现在的热门词汇。
据加拿大《北美时报》报道,这个夏天,该报记者夕子身边的一些朋友,有大学刚刚毕业的、也有三年“移民监”坐满拿到国籍的、还有移民申请终于批下来的;大家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下一步,究竟是海归还是海不归?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不甚景气的年份,回国就业的吸引力陡然增加不少。
报道指出,在几年之前,这个问题没多大探讨的空间;留下或者离开,视乎个人情况所定,简单商量一下基本就会作出决定。可是近几年,有关海归回国的负面新闻比比皆是,让人担心是不是我们在国外生活太久变得太“单纯”。而且出国深造的学子数量增长惊人,随便甩出来就是一个MBA或者什么专业的MASTER,以往镶金边的学历也不再吃香,海归变海带,海带变海参;郁郁不得志,完全失去了回国的意义。
如果不回国呢,又担心在这个洋人的天下里,无法出类拔萃,崭露头角;与其碌碌无为地做一个小雇员,还不如回去以后大展拳脚,闯出一番天地来。在没有战争的正常年代,多数生活在外的人都是经济动物,他们考虑是否回国的因素以个人前途为主,具体来说就是经济收入。
我愿意留下——女性的海不归比例最大
记者临到加拿大之前在一个久居北美的朋友家小聚,就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北美,女性的生存和适应能力要高于男性。在调查中有这样的发现,中国留学生的性别比例失调,男多女少,一些留学生的联谊活动中,经常出现几个男生狂追一个女生的滑稽景象。由于女性适应新语言、新文化、新环境的能力普遍高于男性,她们在求职和择偶上往往有更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西方有尊重女性的传统,这使得女留学生的海外经历普遍优越于男生。在回流的态度和意见上,一般来说,男主人想回去,女主人则想留下。
在一家两个人都有稳定工作的前提下,若干年后,两个人在事业上都想有所突破。可是就职于当地的洋人公司,也难免遭遇一些办公室政治,尤其是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第一代移民。除此之外,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也会有一些困难产生。午餐时间,大家一起就餐,会讨论一些生活文化的话题。一群男同事针对昨晚的冰球比赛聊得热火朝天;而在一旁的女同事则对昨晚的电视选秀节目大谈特谈。如果你的上司或同事在工作中借用这些大众文化的素材,那么,即便你的英语不带一丝外国口音,你沟通起来依然会隔靴搔痒,更别说管理别人了。对于女性来说,总能找到一些私密的共同话题来聊;可是对于男性来说,因为天性使然,不太会这样扎堆,“橄榄球”碰上“乒乓球”,往往会不欢而散。
女性会有“小女人心理”,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对男人来说,所谓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有一些无形的指标,比如是否受到尊重。不少海外华人为了在北美生存,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和爱好,转向工科等实用性专业,待事业有成,反而会产生中年危机,后悔自己没有追求年轻时的梦想。
这种背景下,国内的日新月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机会如同海市蜃楼,一方面撞击他们的归属感,另一方面重新启动他们的美梦。另外,男人会抱怨北美的生活乏味得可以,人人都模式化生活,上班下班,也不太会经常跑到朋友家串门,基本没什么“精彩”的休闲生活可言。而站在女人的角度,这是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必须消除在襁褓之中。所以,一些妻子反对丈夫回国发展,因为她们更眷恋稳定的生活。
既然海归就要融入本土环境——企业家高管谈海归
近日,美国一家高管评估机构——罗盛咨询公司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从美国回流中国的人才,生存率不高于50%,有相当一批经理人在加入企业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选择了离开。 刘先生是国内一家知名电信公司的部门经理,他部门里就有不少海归人士。这次到多伦多出差,就这个话题,他也谈了不少在他眼中海归人士的落差。
刘先生说,海归在国内的心理落差主要是期望值的问题。譬如说,一个海归人士在国外已经工作了十年,在技术部门做技术负责人工作,同时自己有很多专利,所以他希望能够回国,能够带来很多技术,让企业的技术成功,这是他的期望值。回过头来在这里开展工作,的确在技术上给企业带来很多先进的技术,公司也准备将他升职到管理层。
但是这样一来,看出不少问题,首先就是与下属的关系上,他很难跟下属打成一片,中国的同事有时候下班以后一起聚餐,上班比较严肃,下班大家聚个餐,能够活跃一下上下级的气氛,还能更加激励下属的工作热情。但是,这个海归人士也许在美国呆得时间长了,更注重下班时间归自己,要回去陪他的太太和孩子,并没有花很多业余时间陪他的员工,给人一种不可接近的冷漠感。在国内职场中,不仅要懂技术会管理还要用中国市场的套路跟客户搞好关系。
刘先生有个朋友是一家国企的总经理,那位经理说,现在很流行请海归,他所处的行业圈子以及竞争对手公司里都聘请了一些海归人士,这让他觉得公司里有一两个海归是一种时髦的表现,所以他也随大流招聘了两个海归。但是发现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可调和的问题,现在他有些为难,是继续留住这些海归还是放手呢?
孩子不适应让大人也难过。刘先生说,我们自己的经验是,在招聘海归的时候,你回去的动力是基于你自己,你为什么想回去,不是我的同学都回去了,所以我也想回去,不是说在国内的朋友,你看当年跟我同学的研究生都做到总经理、总监了,我在国外发展不看,也想回去发展一下,受到朋友的驱使。也不是猎头打电话让你快回去,是基于你自己内心的动力,你知道你要放弃什么东西,你知道要得到什么东西,你要准备接受你想放弃的东西,否则企业在未来管理海归人员的话会很痛苦,你也会很痛苦。所以原动力必须是来自于你自己。
第二个归国原动力是自己想获得成功。很多人看到国内的机会,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但是因为在欧美或者在其他国家,因为种种因素,实现梦想的几率可能相对小一些,所以选择回国。这种在内心涌动的一种对于前程未来想要成功的愿望会很强烈,但是在回国后,觉得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从一个极端会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在这个时候要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回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成功会伴随着这些风险和并不尽如人意的东西,这时候就要重新去界定自己的期望值,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夕 子)
(编辑: 子零)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标题: 又是归不归,给你个终极答案吧。 (577 reads) 时间: 2010-1-05 周二, 13:43
作者:theoretical 在 海归黄埔军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两个月,北美各网站恶炒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海龟博士后先后跳楼,跳河,密歇根海龟博士后北京摆地摊.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蒋国宾博士加拿大高台跳水,跳进加拿大高速公路.据统计,长短评论超过五千篇以上,一时间沸沸扬扬,人心浮动.先师孔子云"一等泡妞,二等泡吧,三等泡网"本人浪迹江湖,长期周旋于土司番邦之间,斯混于白番黑夷之中。泡妞泡吧泡网一样都泡不起,是属于四等白相人,这次新年放假四个星期,随便写几句海龟话题,可能是多余的话,仅供同志们年夜饭饭桌上多一个话题.不过社会科学远远比牛顿力学定理来得复杂罗嗦.这里的所有命题都可能有例外.并不一定是普遍真理.
爱因斯坦认为"生命和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陈张斯坦则认为"生命,爱情,发财,海龟,是北美海飘们的永恒的话题".你想躲也躲不掉.
陈张斯坦海龟第一基本定理(经济基础律):
如果你分文全无,在美国中国都一样,天下乌鸦一样黑,反正美国的一千块不到的SSI和中国的千把块救济基本一样.到哪里都是孙子.叫你定在一个地方你也不会心甘.如果你有亿万资产,在美国中国都一样,天下鸽子一样白,反正你一天到晚在周游世界,到哪你都是大爷.叫你定在一个地方你也不心甘.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你有必要请有经验的会计师,精确计算以后再做决定.第一基本定理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移民签证比较紧张,但"投资移民"则有很多多余名额的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二基本定理(三七购买力律):
如果你在美国退休后稳定可靠的年收入大约三万美元,很可能回中国退休,进自备干休所,"光荣牺牲"在中国比较滋润.如果你在美国退休后,稳定可靠的年收入超过七万美元,很可能留在美国退休"光荣牺牲"在美国比较滋润.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你有必要请有经验的会计师,精确计算以后再做决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即人人都得退休并"光荣牺牲",第二基本定理解释了港台人士定居上海广东苏州昆山,中国留学生送子女回国上幼儿园, 中国发财份子送子女出国的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三基本定理(性别差异律):
如果你是男性单身又不甘心于速战速决的邮购婚姻,很可能回中国比较滋润.如果你是女性单身又愿意尝试跨国婚姻,很可能留在美国比较滋润.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你有必要请有经验的会计师,精确计算以后再做决定.第三基本定理解释了为什么中青年中国女人比较不倾向于海龟回中国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四基本定理(一言四马律):
如果你是大丈夫,和社¥会&主义不共戴天,且一言既出,则很可能"光荣牺牲"在美国比较滋润.如果你是大丈夫,和帝国主义不共戴天,且一言既出,则很可能"光荣牺牲"在中国比较滋润.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或者你生理结构上并不具备大丈夫的条件,或者你仅仅是保甲乡级人物,一言既出,四马可追,无所谓面子问题,你有必要请有经验的会计师,精确计算以后再做决定.你要经常注意国际市场的走向,观察汇率的变化,朝有利于你和你家庭的方向移动.在围棋上是"势"换"利"的问题,在高等数学上是"在多重约束条件下求极大值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都得找一个地方等待"光荣牺牲",第四基本定理解释了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已经或将会死在中国,而王若%望,刘宾@雁,马思#骢,已经或将会死在美国,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五基本定理(海龟不可测律):
在美国混得好,在中国不一定好;在中国混得好,在美国不一定好;在美国混得不好,在中国也不一定好,在中国混得不好,在美国也不一定好。天天叫着回国,不一定会海龟,天天叫着不回,不一定不海龟。想回国不是美国不好,而是中国会使您更好, 不想回,不是中国不好,而是美国让您更好.有人想回而回不去,挺苦;有人不想回而被逼回,更苦。第五基本定理解释了在北美"铃得清"的人不会问别人海龟不海龟,就象不会问女人年龄一样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六基本定理(同等工作律):
如果你在美国和中国都以洗碗为业,很可能在美国洗碗比较滋润.如果你在美国和中国都当教书匠,很可能在美国当教书匠比较滋润.如果你在中国当教书匠,来美国洗碗.基本上回中国当教书匠比较滋润.如果你在中国洗碗,来美国当教书匠,你是一步登天,进入天堂.如果你不属于以上四种情况,你有必要请有经验的会计师,精确计算以后再做决定.第六基本定理解释了为什么有一部分福建人偷渡来美国这一社会现象.
陈张斯坦海龟第七基本定理(海龟最终律):
不管在美国混得好,还是在中国混得好,一定要先攒够棺木钱,别给子孙留下麻烦,千万别让他们还要化时间比较中美哪里的墓地,棺木便宜了。也给在美国过了五十岁的指条路,人都有"光荣牺牲"的时候,早晚而已,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海龟博士,某省高考状元只是先走一步而已.我的墓志铭已经准备好了:"美国的饭咱吃了,美国的钱咱花了,美国的房咱住了,美国的妞咱没咋地.乌呼吁唏,祖国祖国,我挺想你,美国的坟里挺黑的".
有道是:客舍依州已廿霜,归心夜夜忆咸阳。无端渡过桑乾水,却望苏州是故乡。
起码货美国工科教授 二零零九年圣诞
作者:theoretical 在 海归黄埔军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海不归PK海归:从80后到60后一代一代说开来
收藏 发给朋友 来源: 文汇论坛 发布者:眼色
浏览68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2月08日 15:26
先说80后的新新代:
海不归A,男,计算机本科毕业。进谷歌当IT民工,年薪8万,加奖金和股权一年10万。虽然签了offer,卖身不卖命,基本按时上下班。无房族,不啃老,周末假期上山滑雪、下海冲浪。
海龟B,女,名校计算机博士毕业。海龟在百度当IT民工,年薪20万。签了岗位证,形如卖身契,没日没夜的为公司卖命。周末基本不存在,假期总是要加班。在上海买不起房,幸亏父母有钱,预置百万公寓房做嫁妆。
问B为什么要海龟?只因国外各行各业各就各位,社会安定法律齐全,要在美国打开一片天地,谈何容易!而在国内,到处都是机会,年轻也是本钱,拼他一下,也许就是下一个张朝阳。而A呢,美国生活安逸,虽然也是聪明过人之辈,十年波澜不惊,人到中年时,不过像上一代留学生一样:有车有房、儿女成双。在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中幸福地渐渐老去。
70后:
海龟M和N夫妻俩,国内名校毕业,早早留学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又在美国公司干了若干年,算是事业成功人士。M不甘寂寞,跃跃欲试要海龟。N深知国内MM的厉害,不敢放老公单飞,虽然在美国也是专业人士,为了家庭幸福,辞职与M同归。M加入国内跨国公司当了高层,广阔天地任我行,好不痛快!N定下心来,相夫教子当个太太,家有保姆两个:一做家务、一看小孩,N每天美美容、健键身、将老公看得紧紧的,虽不时惆怅自己半辈子努力学习拿了个博士,如今当了家庭妇女,颇有点失落感。不过,为了家庭,阿Q一把,权当英勇牺牲了吧。
60后:
海龟Y,男,十年前美国公司外派回国,在国内那种有钱、有权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国内的美女美食泛滥成灾,不想吃都不行,不想要都甩不掉。10年以后,美食腻味了,美女转正了,Y头上也添了不少华发。此时的Y,有钱有权有美女,又怀念美国的那一亩二分地,旁青山靠绿水,神仙般的悠闲生活了。不过想也白想,回美国从头做起的勇气早泻光了。
海不归X,女,当年千军万马中杀出国门,留学美国。20年IT民工,如今落个中产:交税是最高的,工作是稳定的,人是不惑的。到这时候,即使想归也不能归,国内年轻IT民工,街上随手一抓一个,中年IT?人看都不看你一眼。X也不想归,这里的生活多安逸,国内有的美容、按摩、洗脚这里也应有尽有,中年女人最担心的二奶威胁,美国却没有。
海龟Z,男,在美国打拼20年,金融危机一来给雷了。雷了正好,海龟得了。在美国攒了点钱,学了些本事,看到国内原来不如自己的小二,现在居然也发了,咱怎么着也不会比他差吧。没想到,飞机刚落地,钱包就不见了,第一次和人合作,专利就被人copy了,这才意识到,国内的商场如战场,没有尖牙利齿、强硬后台、厚黑学真谛,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斩吧。好在Z留得后路,老婆孩子都在美国好好的待着呢,大不了花钱买个教训,权当回国度假一回。吃饱喝足了家乡风味,看够了家乡风情,打道回美就是了。
俺的体会:海龟与否全在个人:如果你年轻、有抱负,海龟吧。大不了人生路上挂点彩,说不定,这辈子中了彩。如果你年已不惑,家庭、工作稳定,安心做个海不归吧。幸福不是用名利可以衡量的,看看最近那赵姨娘、章MM的轶事,就是明证。
-
回复: 海归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转帖
海不归痛哭流涕: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
jsks2004 在2010年2月4日 15:10说 ,
近年来,关于出国海归的议题一直困扰着来美国多年的同胞。千头万绪,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我认识的这位朋友可以说是这里面极端的例子,在一次电话交谈中他一个40好几的人竟然痛哭流涕:“早知道这样打死我当初也不出国。”
他们夫妻都是国内的医生,一个内科、一个外科,毕业于北京首屈一指的医学院并留在同一所附属医院当医生。说实话,这在当时也是令很多人羡慕和嫉妒的归宿。他们工作了10多年,一直升到了副主任医师,工作上不能不说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可是每当静下心来,又有一丝失落感和莫名其妙的惆怅:自己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国外拿博士的拿博士、做教授的做教授、当医生的当医生,多么自在,而我们能力不比人差、英语不比人赖,为什么要守在这里?这样想来,在国内的所有成就和舒适都被他们视为粪土不如了,于是动了出国的念头。
说来也是命中注定,就在他们有了这个念头不久,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事丈夫与主任发生了一点磨擦,因而就更加坚定了出国的信念。这时候,他们想象的国外简直就是天堂,不会有国内这么多乌七八糟的事。
由于女方的英语基础好,很快考过了TOFEL和GRE并联系上一所美国大学给全奖读博士。不久,丈夫来美陪读,两口子过上了很多人都熟悉的生活。
对于这样的生活变化,他们自己没有后悔,倒是别人替他们惋惜:在国内已经混到这个份儿再出国可能不值吧。要说你们短期镀金也能说的过去,这样死心塌地举家来美国,你们会后悔的。但他们没管那些,把国内所有的关系都断了,不给自己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回国,大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丈夫没有工作,就到处打工,后来不得不改行学电脑,还算不错,找到一份合同工,资助家用,这样又过了几年。
学生平静的生活随着毕业而被打乱,他们开始面临了签证问题。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在美国拼,那道路会很漫长。他们知难而退,找到一条相对容易的加拿大绿卡之路。这样夫妻俩都在加拿大找到一份工作,男的还是做电脑,女的做博士后。几年下来生活过的还不错,并且入了加国籍。
更加可喜的是他们又有了一小女儿,一男一女,称心如意。妻子还在这几年忙里偷闲,把医学的Boards考完了。她干劲十足,又在美国联系上做内科住院医。就这样,他们这快奔50的人了,又一次举家南迁,来到了美国。
不幸的是,男方国内的父亲患了癌症,由于国内没有其他得力的人主事,病情被耽误了,等发现时已是晚期。他后悔不已。最后,自己飞回去,本想找原来的老关系能走一些后门,可谁曾想,10多年没见,国内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连同学同事也打起官腔,一切都要钱来做润滑济,自己在同事面前像个乞丐,自尊心大大受损。
父亲在痛苦中去世,他在忏悔中回到了美国。
他的妻子住院医即将毕业,现在他车子有了,房子有了,钱也快有了,可偏偏国内的80高龄的老母亲又瘫痪了。自己没有办法,只有求亲戚朋友帮忙,好话说了无数,电话的那边还是只认钱不认人。也不能怪人家,这样一个瘫痪的老人找谁伺候都不容易,可偏偏他自己又不可能长期回去,真是愁煞人也!
想当初,他在国内已能呼风唤雨,要是当初不出国,现在不也和那些同事、同学一样,吃香的、喝辣的、玩花的?怎么现在沦落到如此地步?十几年的辛苦,在这里所得到的,国内的朋友们差不多都有了,而人家所拥有的,我们一点边都粘不上。他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没法照顾,出国有什么用?
他真是后悔了,你说这些年这么多苦吃了也就吃了,至少自己活得还算是充实,可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父母的无助感,让他深深的痛恨自己,当初不该出国。自由有什么用?能不受限制的上网有什么用?自己的亲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上的照顾,而自己却无法给与。他痛哭流涕地对我说:“如果当初知道中国会发展成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这一趟真是鸡飞蛋打呀!”
朋友,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