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战国燕太子丹派荆柯入秦谋刺始皇,在易水边饯别。太子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柯和变徵之声,按剑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慷慨激烈,满座士皆泣,发尽上冲冠。后虽事不成,然悲歌壮气,千载犹存。这首诗描写的是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前的一个送别画面,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舍身入秦,欲刺秦王。其实,这个太子丹是个冷酷无情、无头无脑的家伙,完全不值得荆轲去卖命。有八卦新闻为证:
「史记」中对荆轲刺秦王的记载和「战国策」出入不是很大。刺秦的故事,在秦汉之际,颇多流传,对一些怪诞和“太过”的记载,「史记」做了不少删削。在古小说「燕丹子」中,还保留了关于荆轲的这些记载。现抄录如下: “荆轲往见太子丹,于是尊荆轲为上卿,居上舍,太子丹日至其门,供奉太牢,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太子丹与荆轲临池而观,轲拾瓦投龟,太子丹令人捧金瓦而进,荆轲用尽,复进。太子丹与荆轲共乘千里马,荆轲说:“闻千里马肝味美。太子丹即杀马献马肝。太子丹与荆轲置酒华阳台,酒酣,太子丹进美人能琴者,荆轲说:“好手琴者!”太子丹即以美人献荆轲,荆轲说:“但爱其手耳。”太子丹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
奉金掷蛙,脍千里马肝,斩美人手诸事,均被「史记」以事“太过”而删削。其时太子丹要荆柯去刺秦王的事,尚未说破。田光已死,于期的头还没有“函封”在盒子里,但太子丹的意思已经不点自明。荆轲知道等待自己只是死亡,不可能象曹沫那样劫齐桓公后还能生还,所以也就率性而为。上述三件事荒唐暴虐,有悖人性到了极致。燕丹子也不惜血本,尽其所欲,如此做法也不过是收买人心,宾主都是孤注一掷的心理。断美人手一节更是惊心动魄,残忍并具病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