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狐仙的
传说中的狐仙到底该归属于何类呢?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是不同类,而狐仙就界于这二者之间;阴间与阳间也是不同路,狐仙则活跃在二者之间;神仙与妖怪不同途,狐仙的地位处在仙妖之间。
狐仙的起源: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
民间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
自唐朝以来,崇信狐仙之风盛行,狐狸精的传说更在民间广泛流传。据张鷟的《朝野金载》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相关的词解
狐狸精:
《太平广记》记载:「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
民间传说中一般普通能变人的狐都姓「康」「胡」「黄」「白」四姓,按修练年数不同来改姓,以「白」等级最高。
天狐:
《太平广记》记载:「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酉阳杂俎》记载:「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有符有醮日,可洞达阴阳。」
九尾狐:
九尾狐可幻化为美男美女,颠倒众生,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
《吕氏春秋》曾记载治水的大禹到涂山时,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它后来化身为女孩,名叫女娇,并嫁给大禹。
夏桀时代的妹喜相传是九尾狐化身的,商纣王时的妲己传说也是九尾狐化身的。
《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
玄狐:
黑毛狐狸。
灵狐:
通人性的狐狸。
凡狐:
指尚未成修练为精怪的普通狐狸。
狐仙:
平日爱附着在物体上(例如墙壁),而不是以狐狸或是人类的形象出现。当然它也有一般狐狸精的法力,也能幻化成人。
狐妖:
依循正道,修练得果的狐精通常称为狐仙,相反,吸人精血,以此修练的则称狐妖。相传狐妖在醉酒后,会露出它的尾巴。
狐狸练丹
民间的传说,狐狸也具有相当的智慧,也会行道家的吐纳之术来修炼自己,到有相当功力后,可以转变狐身为人身,更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就称为狐仙。
狐仙拜月
狐仙修练时,除了要吸收天地灵气外,还要吸收日月精华。所以它们修练内丹时,要晚上向着月亮,用人的站立姿势,向空吐纳,吸取月亮精华。
《聊斋志异》记载:「有狐在月下,仰首望天际。气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于月中;一吸,辄复落,以口承之,则又呼之,如是不已。」
它们对月练丹时,远看很易误会它们正在拜月。
内外丹
道家之说,内丹即吐纳导引之术,外丹即丹炉炼约之术。而吐纳术修炼到一个地步,体内的能量可以凝聚、结晶,如一颗金色的丹丸在身体里面。
狐仙金丹
相传狐仙的内丹能解百毒,吃了能增加千年道行,此外,对人类还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但狐精若失去自己的内丹,便会功力全失,打回原形。
仙狐录
千书以周时子牙之言为引,着以仙狐录,详述九尾狐之特性,分身,克制与由来。
五大仙
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为五大仙。
供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的佛堂、祖先堂旁边供奉;另一种供奉方法是在院中角落盖「仙家楼」,供奉五大仙牌位。
大仙庙
大仙就是胡仙,是千年狐狸修炼而成的,因忌讳狐字,所以,供在桌前牌位上不写狐仙,而写作胡仙和大仙。
胡三爷庙
在五大仙的崇拜中,民间对狐仙、黄仙和白仙更为敬畏,关于他们的灵迹传说也颇多,将他们附会为胡三太爷、黄二大爷、白老太太,所以胡三爷庙也是供奉狐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