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方舟子
近日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宣布发现有5种中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其中有两种特别引人注目:“复方芦荟胶囊”含汞量达11-13%,超过该国标准的 11.7万倍,该药的批发商和药店已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何首乌被发现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中药有毒副作用,本不是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国外和港台的药物安全机构都会发布这类公告提醒当地消费者的注意,但国内媒体很少报道。这一次由于国内有报纸即时做了报道,在国内也成了新闻。
一旦有人说中医药的坏话,就会引起靠中医药为生的既得利益者和坚信中医是国粹的普通大众的强烈反弹,这是预料中的事。只不过这都是信仰先行的非理性反应,经不起推敲。在听说某种中药有毒副作用时,有这几种典型反应:
一是矢口否认中药有毒。例如,据广东的报纸报道,针对这次事件,“省中药局的业务处有关人士认为,英国药物安全机构中所说的这些副作用,没有病例证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广州市中医院原院长、著名中医专家吴维城教授认为,类似肝炎这样的疾病,都是因为感染了病毒才导致发病的,而草本植物本身是不可能带有肝炎病毒的,比如何首乌,是一种具有补肾功能的中药,在我国中医用药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发现引起肝炎的病例,不能仅凭一种中药就断然做出有毒的推测。”
看了这则报道,不禁让人对“著名中医专家”的医学水平肃然起敬,一句话就轻轻松松勾销了两类疾病——中毒性肝炎(因食物中毒引起的肝炎)和药源性肝炎(因药物引起的肝炎)。医学界已经发现有数千种药物都能导致肝炎,其中就包括许多种中药,例如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制剂,在老中医看来自然是无稽之谈。
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指控何首乌能致肝炎,并非没有病例证据,在其公告中列举了7个病例。这7名患者为了防止脱发而服用何首乌制剂,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在停服后全都康复。实际上,自1996年以来国外医学文献中至少有4篇何首乌导致肝炎的报道。
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而必须经过动物试验、严格的临床试验或流行病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几年前也曾经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致肾衰竭事件。
“复方芦荟胶囊”含汞量高得惊人的原因是因为它添加了朱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网上有文章指责英国药物安全机构不懂基本的化学概念,汞有毒不等于硫化汞有毒云云。但是汞有毒也不等于硫化汞就没有毒。硫化汞有没有毒,是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的。有人认为硫化汞不溶于水和脂,因此不能被人体吸收,没有毒。其实不然。查英文医学文献资料可知,用硫化汞喂食动物,汞可被吸收入体内,在脑、肝、肾等器官累积起来,造成这些器官永久性的损伤。可见不能溶解的硫化汞在肠道环境中会发生变化,也能被吸收。临床上也有久服含硫化汞的中药导致汞中毒的病例。例如,199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发现一名13岁华裔儿童吃打蛔虫的中成药“鹧鸪菜”4年后大脑受损,经检验发现“鹧鸪菜”中汞的含量高达2.3%,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朱砂。
另一种反应是承认中药有毒,但是认为对人体无害,甚至还能“以毒攻毒”。例如,同一则广东报纸的报道称,“省中药局业务处有关人员介绍,很多的中草药中汞的含量都有超标,但跟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不一定对人体就有害。比如砒霜,汞的含量还要高于芦荟胶囊,目前,国际上还是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韩国则用来浸酒,达到驱寒的功效,只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剂量。”
这种情形当然有可能,许多毒物也能被用以治疗疾病,但是,这同样也是必须经过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之后,针对某种特定的毒物特定的疾病下结论,而不能泛泛而论,由于理论上有此可能,就可以不对药物的毒性做具体的研究,而随意下毒。我们能够因为砒霜(其主要成分是砷,而不是汞,该中药专家所说有误)能被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就认为砒霜的毒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什么病都用它来治,甚至当食品来吃吗?韩国用砒霜浸酒,也不能说明那就是合理的。中国某些地区以前也有类似的习俗,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物——雄黄来浸酒,雄黄遇热分解变成砒霜。端午节喝雄黄酒会导致砷中毒,现在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陋习。
第三种反应是也是承认中药有毒,但是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是药三分毒”嘛,西药也有毒副作用嘛。但是,西药在上市之前,其药效、安全剂量及毒副作用,都已经过了试验和详细的分析,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尽量挽救。而绝大部分中药在这些方面都不明不白,出了问题就以“是药三分毒”为借口推卸责任,这不是在草菅人命吗?
对此,龙胆泻肝丸事件的教训值得吸取。早在1993年,西方医学界已经注意到了马兜铃酸导致肾衰竭的问题。当时比利时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百多名妇女因长期服用含有中草药“防己”的减肥药而使肾脏受到损害,最终需要换肾。随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也陆续指出,这类肾脏疾病主要与服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有关。 1994年,法国率先禁售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美国、埃及等多国也陆续发出了同样的禁令。
但是,国内药监部门、医疗机构、药厂对此都置若罔闻,坚持中药有自己的用药标准。直到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向有关部门发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但并未向社会大众发出警告,仍任由不知情的民众继续服用上述药品。2003年2月,新华社以系列报道方式首度向国内公众披露龙胆泻肝丸的主要成分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而可能导致尿毒症,才促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全国发出通知。至此,十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间又有许多患者因为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而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损害,包括北京崇文医院的一名出生中医世家的老中医。
难道我们还要再过十年,以无数患者的健康为代价,才能迫使药监部门更认真地对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消费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管“专家”、广告说得多么好听,也不吃药效不明、毒副作用不清的任何药物、补品。身体是你自己的,乱吃中药吃出了问题,就悔之晚矣!
-
回复: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点穴”和牛黄解毒片——答读者
·方舟子·
Re: 博客留言
读者:明天9562
方老师:
你好!
10月5日晚上看了央视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档栏目叫“走近科学”,看完
之后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它的内容竟然是介绍点穴,并以此试图来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最可笑的
是那个“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让那个所谓的点穴高手往小野猪仔身上点。说野
猪身上的经络和穴位跟人有相似之处,把猪点住了就能说明经络存在了。
看完之后感觉很气愤,一个中央台的并且还是宣传科学的,以教育为目的频
道怎么能播放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如果这个科学栏目选这个题材是为了“证伪”
也就罢了,就算是“讨论”我们也能容忍,可它竟然是试图“证实”,无非是力
挺中医的一种举措呗,搞不清楚这个栏目还配不配叫“走进科学”!
不知道您看没看央视10套的那期节目,10月5日播的是上集。如果您没看的
话,6日上午11:30还能重播,晚上20:30播放下集。真心的恳请您能关注一下,
并恳请您看过后能在这儿发篇文章表达您的看法,向更多的人揭露事实真相。
期待您的回音
----
答:
谢谢你的告知,我看了这个节目的下集。“穴位”遍布全身,有些位于血管、
神经密集的地方,更有的就在腹部内脏的上方,击打这些“穴位”导致麻木、淤
血、疼痛甚至导致重伤、致命,那是预料中的事,和什么经络无关。节目中散打
爱好者尝试被“武林高手”击打左上腹的“穴位”,那是脾脏和小部分肝脏所在
的位置,这是两个很容易受到外伤引起剧烈疼痛的器官,该散打爱好者显然缺乏
解剖学常识才会让人去点这个致命位置的“穴位”自讨苦吃。建议他去医院查查
是否脾、肝有创伤,不要轻信“武林高手”后来的“解穴”效果。
节目中“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武林高手”拍打受试
者手臂上的某个穴位,然后用仪器测量手臂上红外的变化,以证明点穴导致经脉
上“气血淤积”,这种看上去很客观的试验结果也许能吓唬住观众,却不可能被
合格的学术期刊接受,因为它缺乏一个合适的盲法对照:例如让不懂点穴的人在
受试者和观测者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依样画葫芦拍打受试者的手臂,看是不是也
能出现类似的变化,而且要反复测试,统计结果。如何设计一个严密的实验是做
科研的基本功,“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其他声称搞中医基
础研究的许多人一样,都有意无意地不遵守最基本的科研规范,所以也就只能拿
那种不可靠的实验结果去蒙骗一般公众。
----
Re: 博客留言
读者:moti
方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以前就对中医不是很信任,但周围的人都很肯定中医的疗
效,也就糊里糊涂的。
但自从看了您的文章,并且也搜索了些相关材料,就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中
医是伪科学。
最近发生了件事情,我觉得有些困惑。前几天,我上火,口腔生了个肿包,
我就买了些牛黄解毒片吃。这时我的一个同学看见了,就质问我:不是很反对中
药么?怎么也吃中药?(之前我曾和他争论过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问题)。
请原谅我的愚昧,我记得我有一次去医院看西医,医生有开牛黄解毒片给我
啊。那类似牛黄解毒片的药片,到底是西药还是中药?
还有,我是南方人,平时家里家长就很讲究“上火”这样的东西,会在夏天
煮凉茶喝(其实也是1、2味中草药)用于败火和解暑,而且喝的非常多。那么在现
代医学里,上火是怎么回事?那些所谓降火的凉茶真的有用么?那这种口舌长肿
胞这类所谓“上火”的病症我们可以吃什么非处方的药呢?还是都得去医院呢?
等下医生又开牛黄解毒片给我,那不是很搞笑。
还有,平时用的很多的那些什么感冒冲剂,是不是也都是中药?是否也是没
有疗效或毒副作用很大呢?
对于您的帮助,我感激不尽。谢谢~~
----
答:
“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
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
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
有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中国的许
多医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都不高,再加上为了从药厂收回扣等利益驱动,所
以就不对症治疗,乱开药,使得“遵医嘱”在中国成了不可轻易接受的忠告。
牛黄解毒片是中成药,而且是含剧毒成分的中成药。按照组方,每片牛黄解
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
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而且砷
进入体内后即使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会在体内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
中毒。美国允许中药做为保健品(而不是药物)销售,但是一旦发现其含有毒成
分就禁止销售,有一百多种中成药因此被禁,其中就有牛黄解毒片。为了“清火”
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
市场上的感冒冲剂有的是西药,有的是中成药,但许多治感冒的中成药都添
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热解痛的西药,有的标明有的没标明但被香
港、台湾的药检部门检出。这种中西合璧的中成药实际上是西药在起作用,不如
直接吃西药。
顺便说一下,“名牌”中成药偷加西药成分的现象相当普遍:治糖尿病的药
偷加格列本脲(优降糖),“壮阳补肾药”偷加西地那非(伟哥),减肥药偷加
芬氟拉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章光101”系列产品则被香港卫生署检测出全都偷
加治疗脱发的外用西药米诺地尔。对中医中药最没有信心的其实正是中药厂商。
-
回复: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市场上的感冒冲剂有的是西药,有的是中成药,但许多治感冒的中成药都添
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热解痛的西药,有的标明有的没标明但被香
港、台湾的药检部门检出。这种中西合璧的中成药实际上是西药在起作用,不如
直接吃西药。
顺便说一下,“名牌”中成药偷加西药成分的现象相当普遍:治糖尿病的药
偷加格列本脲(优降糖),“壮阳补肾药”偷加西地那非(伟哥),减肥药偷加
芬氟拉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章光101”系列产品则被香港卫生署检测出全都偷
加治疗脱发的外用西药米诺地尔。对中医中药最没有信心的其实正是中药厂商。
-
回复: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