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整体印象
从轮廓上看,α700顶部的线条不像α100那么柔和,平直有力的机顶轮廓让它更像一个硬汉,显得专业而稳重。作为中端机,α700的顶部、前盖和后背都有轻便的镁合金外壳保护,提升了机身品质的同时也让它更为坚固耐用。按键外围经过密封处理,能够一定程度上防尘防潮,但是不能防水防溅,略感遗憾。
α700外观上注入的多个索尼元素,如机身右上角蚀刻的橘红色“α”铭牌、白色“α700”LOGO、红色对焦辅助灯和卡口上显眼的橘红装饰圈,增强了机身的索尼感和时尚感,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索尼单反。
现在,我们请大家注意一个小细节——α700的机身和手柄结合部位有一道凹槽,这让机身和手柄看上去像两个独立部件组装而成。以这道凹槽为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手柄部分。
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在推出其机身时,也在不断壮大它的镜头群,目前,索尼的镜头群已经拥有22支不同焦段的镜头,覆盖了从11mm超广角到500mm的焦距范围,而且还有两支增距镜可以将焦距延长到1000mm之长,满足各种拍摄的需求。
跟α700一起到达平测室的是它的套头索尼 蔡司T* DT16-80mm F3.5-4.5镜头。这支镜头有着宽大的变焦环和对焦环、深的防滑纹路提供了良好的操作手感。
该头配备花瓣型遮光罩,镜身有距离标识窗,而且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做工还不错。而且这支镜头拿在手里分量还不轻,搭载在α700机身上时镜头前倾,无法保持平衡,可见α700的轻便和镜头的用料十足。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手柄
α700手柄的握持设计比α100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前部更为凹凸有致,让机身线条多了份柔和。手柄包裹的真皮和背部拇指处的小块饰皮以及经过重新设计的突起曲线一同提供了优良的防滑和握持性能,整体的持机感提升不少。
除了握持处的裹皮外,手柄的其余部分采用了很有质感的粗磨砂处理。而手柄以外的机身则采用了很细的磨砂工艺。
此外,α700手柄上的遥控感应器设计成圆形,下部还增加了一个条形的握持感应器。这个感应器的作用在于,当相机感测到手握持相机时,会自动启动相机的“眼启动对焦”功能(这一功能需要在菜单里进行设置)。
现在我们来看看机身各部分的特点。
闪光灯
α700的闪光灯设计和α100还是十分相似,没有弹起按键,但两侧的突起杆设计让闪光灯的扳动很方便。该闪光灯指数为NG12,最高闪光同步速度可达到1/250s,而开启防抖时则为1/200s(α100最高同步速度是1/160s,开启防抖时为1/120s)。机顶闪光灯热靴同样配备了保护盖。
LCD
随着数码相机的各项指标的提升,3英寸的大屏幕似乎正在成为主流。α700也配备了一块这样的大屏幕,而且该屏有92万有效像素,当今的数码单反里,也只有尼康D3和D300才具有这个指标。
不仅如此,索尼显示屏一向都会有一层抗反射的涂层,增强了液晶亮度和显示效果。因为反射光减少了,因此这块屏幕看上去呈独特的蓝紫色,而且可视角度非常大。
不过大屏幕很容易被油脂和灰尘弄脏,也很容易擦出划痕,因此配备一张保护贴是必要之举。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取景器
α700的光学取景器看上去十分明亮,视野率为95%,放大倍率达到0.9倍。
取景器下方依然有感应器。当眼睛靠近取景器拍摄时,LCD显示屏自动关闭。此外,这个感应器还负责眼启动对焦功能。
按键布局
按键布局是相机操作系统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α700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大的优化。设计不变的是手柄前部的快门键、前控制拨轮、后背左上侧的电源开关、右下侧的防抖开关和LCD左边的按键功能。除此之外,α700的按键几乎都是全新的设计。
首先看正面,α700正面卡口右侧的镜头释放钮和左下侧的景深预览键都变得更为大气舒适。
在顶部,α700取消了α100上的双拨轮设计,只在左肩保留了拍摄模式拨轮。而在宽大的右肩独立设计了DRIVE、WB和ISO键。
机背新增了后控制拨轮,它和这些独立功能键一起让操作更为快捷。可惜的是机顶这三个键的位置设计得不合适,当用食指按机顶按键拇指拨动后拨轮时,就算是手大的男性用户操作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别扭,而手较小的女性用户则更加苦难,这一点成为α700操作系统最大的缺点。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中拨动后拨轮可以直接改变曝光补偿,由于后控制拨轮阻尼较小,在拍摄和携带中容易被误触,用户在拍摄前要注意检查是否作了误补偿。
不过α700有着很大的自定义空间,左肩转盘上的“MR”(记忆调用)模式下可以自定义26项功能的参数,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设置,并将这些设置组合储存到内存,最多可存3组。机背右下角的“C”键也可自定义功能,让操作更快捷。值得一提的是α700采用5向导航杆替代原来的导航按键。这个导航杆手感舒适,在某些操作上确实更加方便。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菜单和功能调节(菜单、信息界面)
α700的菜单采用黑色背景白色字体,当前项用橘红底色黑体字显示,稳重中透着时尚,大气且容易观察,老年人使用也不会有困难。
菜单的调节主要由5向导航杆操控,虽然导航杆可左右上下翻动菜单栏,但由于每个大菜单里有并列的几页子菜单,导航杆只能每个子菜单之间切换,在大栏目之间切换还是略显繁芜。
而在功能设置的操作上,α700显示出了很高的便捷性。拍摄状态下,LCD可以显示详细的拍摄参数,用5向导航键确定当前要调节的功能项后,只要拨动控制拨轮就可以改变参数了。而一些主要的功能设置还可以通过独立按键+控制拨轮直接进入选项改变,不必通过导航杆切换。
最后要提的是α700的LCD在图片浏览上的方便性。除了可以进行4图和多达25张的显示外,该机在单张显示时还可以在LCD顶部以小图显示该图前后共5张图片。而图片浏览的拍摄信息也非常全面。
总的来说,α700的按键设计是很人性化的,操控感比前作大为舒适。
接口
α700的数据线接口全部集中在机身左侧,除了同步端子、USB接口、视频输出接口,还有有个高清HDMI输出端口,可直接连接到HDTV上。
存储
和目前其他多数中高端机器一样,α700也采用了双卡存储设计方案,只不过是使用CF卡和记忆棒。值得一提的是,α700支持目前最快速度的UDMA存储卡(在后面的速度性能测试时我们会作测试)。
续航能力
α700的供电系统采用NP-FM500H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容量为11.8Wh。这枚电池可以在α100上使用(但α100的电池不能在α700上使用)。
不过个人觉得这枚电池的续航能力并不够强劲,笔者使用RAW+JPEG格式拍摄,开启防抖,适当回放,不使用闪光灯,大约拍摄了600张左右。
如果您担心电池不够用,那就为它配备一枚竖拍手柄兼电池盒VG-C70AM吧,不仅续航能力不用愁,拍摄构图也更为舒适,α700看上去还更威猛,可以说好处多多。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传感器和除尘设计
α700也投入了CMOS门下,新机搭载的这枚CMOS传感器具有1220万有效像素,索尼称之为Exmor CMOS传感器。
随着CMOS技术的进步,CMOS和CCD的成像质量已经无所差别,而CMOS具有的低成本和节能等优点,使得目前很多厂家的中高端产品都开始采用CMOS作为感光芯片。
索尼α700就在这块芯片献隽艘恍┓莱镜纳杓疲热缭谛酒懊嬷驳屯瞬ㄆ骼唇档途驳纾员苊饣页镜母阶拧M保沧俺咀爸迷诠鼗闭鸲疌MOS来震落滤波器表面的灰尘。这一功能的效果虽比较有限,但也算聊胜于无。
对焦系统
对焦系统是α700改进很大的一个地方。它所搭载的新型中央双十字11点自动对焦传感器系统在对焦精度和速度上相对α100的9点自动对焦有了明显提升。
从下面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α700的11个焦点分布得更加合理,在竖拍和构图上更为方便。拍摄时,只要拨动5向导航杆就可方便的改变对焦点,但这也容易造成误操作。除了中央双十字传感器,它还配置了新型的专用传感器,用于F2.8或以上光圈的拍摄,能提高对焦精度。
笔者对α100外围对焦点对焦能力的低下有着深刻印象,但通过实际使用,α700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该机中心对焦点表现非常不错,对焦快速准确毫不犹豫。而外围的10个对焦点一般场景下多数也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对焦,只有最边上的个别对焦点在反差小的场景会有所犹豫,但相比α100已经好了很多。总之,平时使用时,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α700的每一个对焦点。
α700提供了AF-S、AF-C、AF-A和MF四个模式,并通过卡口右下侧的旋钮进行切换。这个旋钮在α100上没有,而是借鉴了α7D的设计,旋钮位置从面朝正面改为了面向左侧。同时,α700也借鉴了α7D的AF/MF切换键,使得用户不用改变手形和眼睛位置就能从自动对焦切换到手动对焦,弥补了前端旋钮操作不便的不足,这些设计十分人性化。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索尼α700的处理器为索尼研制的新型Bionz影像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对画质的改进可以分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降噪、另外是连拍和存储速度,至于细节、色彩等画质问题在后面我们将用样张来说话。
新型Bionz影像处理器的处理能力非常强大,首先表现在它对于噪点的控制能力上。传统降噪是在接受信号并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才进行抑制,然而α700的控噪几乎贯穿了成像的整个过程,从Exmor CMOS传感器芯片开始接收信号时就开始抑制噪声。
在RAW数据转换和影像处理过程中,Bionz影像处理器还能通过噪声过滤功能进一步优化信号。因此α700的最高感光度可高达ISO 6400。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该机在控噪上的表现。
首先,我们拍摄了一组白天光线好时的样张,使用P档曝光,降噪设置为“标准”,采用最大JPEG拍摄、自动白平衡,其他设置为默认值。而高感光度一般在夜晚等暗光环境下使用,因此,我们又拍摄了一组夜景图片。在这一组当中,我们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自动白平衡,降噪设置依然为“标准”,锐度、对比、饱和度均为标准。两组图片都在100%原图上截取了图示部分以方便大家对比,下面的截图可点击放大。
从上面两组感光度100%截图的对比样张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景,ISO 100和ISO 200几乎没有区别,就是在ISO 400时,噪点也难以察觉。ISO 800时,噪点也不明显,但能察觉到色斑。直到ISO 1600,画面的噪点和色斑增强,粗糙感清晰可辨。机内的降噪痕迹也能察觉出来,物体的锐度和分辨率有所下降,但图片整体感依然非常不错,就算是夜景图片在100%放大查看时其画质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ISO 3200开始,100%原图下噪点和色斑比较严重,画质下降厉害,但还勉强能够使用,而ISO 6400虽然在截图里看上去画质很差,但如果不做放大,其表现还是可圈可点,色彩饱和度虽下降颇多,但依然在我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并不是面目全非。由此α700的控噪可见颇有成效。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Bionz影像处理器的另一个强大之处在于他的快速处理能力。α700拥有最高5张/秒的连拍能力,这也是中高端产品普遍具有的指标,作为一款具有1220万有效像素的中端单反,高像素所带来的文件量必然更大,对处理器的速度要求也更高。一张α700的超精细JPEG图片文件量达10MB左右。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该机的连拍能力,我们对一款计时软件进行了拍摄。因α700支持UDMA规格的CF卡,因此我们采用了支持UDMA的ATP ProMax ⅡCF卡进行测试。
拍摄时,关闭α700机身防抖,手动曝光(F4.5、1/100s),手动对焦,ISO 400,使用高速连拍,超精细JPEG格式拍摄。从计时开始按快门,当连拍变慢时结束。拍摄图片如下:
从拍摄图片的时间间隔来看,在以5张/秒拍摄27张之后(总文件量为239MB),α700的连拍速度开始下降。而索尼官方声称使用超精细JPEG拍摄的最大连拍张数只有16张,由此来看,和ATP ProMax Ⅱ UDMA CF卡使用时,α700的连拍能力竟然还超过了官方标称值。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索尼α700依然具有机身防抖功能,众所周知,此类防抖功能的好处就是能让用户使用最低的成本,使得该机与所有兼容镜头搭配时都能起到防抖效果。至于该机的防抖效果是否有所提升。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拍摄来展示。
要说明的是,和α100一样,α700内部也有震动量的侦测装置,因此拍摄过程中,笔者还是参考了取景器右下角的震动提示,在其震动最轻微的时候按下快门。捎诓馐允惫庀呋璋担纳闶褂檬侄毓猓低方咕辔?0mm(等效焦距75mm),选取拍摄了1/15s和1/8s两种快门速度,分别低于安全快门大概2档和3档。我们每档快门速度拍摄10张,看拍摄成功率。在拍摄原图上,笔者截取了中心“淀”字右下角部分,以方便网友们对比。
第一组:1/15s
在快门速度为1/15s拍摄的10张图片里,有70%左右的图片都算得上清晰可用,剩下3张图片的模糊程度也不算严重。因此,低于安全快门2档的快门速度下,拍摄成功率达到70%左右。
第二组:1/8s
在低于安全快门3档的1/8s时,有6张左右的图片算得上是清楚的。而且和前面一样,模糊的图片并不是很厉害。其拍摄成功率在6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α700的防抖至少能为我们提供2-3档的防抖。只不过开启这一功能时,电量也会消耗得更快。
回复: 战风凛冽 α重拳再出江湖 索尼a700评测
从α100开始,索尼数码单反就有一个颇有特色的功能——动态范围优化。而α700在保留此功能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拥有了标准、高级自动和高级(可选择5个级别)三个大的选择项。 笔者分别拍摄了这几个不同优化程度的样张。拍摄时使用ISO 100、光圈优先、精细JPEG、自动白平衡,偏中心平均测光。
从上面的样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逆光的情况下,关闭动态范围优化所拍的图片主体几乎全黑,如果采用曝光补偿常常会使背景过曝。而如果开启α700的动态范围优化,“标准”模式给出了轻微的纠正,但是对于这种反差比较大的场景,标准模式的效果还不够。
“高级自动”模式下,处理器会根据现场的光线分析,自动对主体亮度进行调整,扩展动态范围。当然这也得益于α700的Exmor CMOS传感器较宽的动态范围。很好的平衡了主体和背景的明亮对比,效果比较理想。
而“高级模式”下,α700能单独分析构图的每个区域,并提供五种优化级别,使控制更精确。
由于是机内处理器处理,在曝光值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程度的优化提供了不同的动态范围,Lv5的画面也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有些朋友对此功能不太放心,宁可选择后期PS。于是,笔者将关闭动态范围优化的原图放在Photoshop里,以Lv5的亮度为标准将其提亮(当然效果可能不是最佳的,大家可以自行尝试)比较两者的差别。
由这组对比图片来看,Photoshop处理的图片整体偏灰,对比度、色彩的饱和度、背景等都不如机内处理效果好,因此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不过从各种优化效果来看,笔者认为平时使用“高级自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