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三剑客 对比宝马Z4/日产350Z/奥迪 TT
草根钢炮
日产 350Z
优点:外形十分拉风;驾驶乐趣很高;更接近竞技用车。
缺点:内饰不细致;舒适性较差;价格优势不明显。
价格(人民币):58.2万元
如果你有机会驾驶350Z,上车前最好把关于日系车中庸至上的印象统统抛开,而且越远越好,因为它将彻底打破你对日系车的偏见。即便是崇尚驾驶乐趣的欧洲人,制造跑车时也不得不顾及未来用户对舒适和豪华方面的需求,而平民化的日本品牌则单纯得多——既然是用来寻求刺激的工具,就一定要做得彻底,其它无关紧要的东西能舍则舍。
在这种极端思想的指导下,350Z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它拥有一副刚性极高的车身,悬架硬度也远远超出常规民用车用户所能接受的上限,因此驶过坑洼不平的路面时车身反应相当之大,驾驶者几乎感觉不到减震器在发挥作用,似乎是座椅直接与地面发生了碰撞,五脏六腑都很不舒服。论舒适度,如果不把那个可以遮风挡雨的车壳算在内,350Z好像不比恶梦般的方程式赛车强多少。
当然,日产的底盘工程师可不是成心找驾驶人的麻烦,因为车身俯仰和横向摆幅都得到良好控制,较小的重心偏移使得它可以在弯道中保持优美的车身姿态,对方向盘角度变化的响应也更为干脆。不过高速飞驰中一定要对路面的疑似凸起物保持高度警惕,缺乏缓冲的坚硬悬架有可能让车轮瞬间失去附着力。至于几乎贴在地板上的超低坐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驾驶者对弯道的恐惧心理,只是这样的布局让进出车厢的过程变成了对驾驶者身体协调性的考验,没点体操功底恐怕很容易沦落为路人的笑柄。
350Z的动力是三部车中实力最强的,28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63牛·米的扭矩对于那台自然吸气3.5升V6发动机来说已经相当值得称赞,均匀的动力输出也很易于掌控,但高达1.5吨的沉重身躯却拖了它的后腿,以致于在0-100公里/小时加速项目上以不足半秒的差距输给了两个德国对手。它败北的部分原因要归咎于那四条单导向轮胎,因为规格固然高,其中的三条居然都装反了方向。不太尽如人意的制动成绩显然也受到了轮胎的连累。
作为唯一一部采用手动变速器的选手,350Z开起来多了几分驾驶乐趣,同时也将那些动机不纯的伪运动爱好者拒之门外。6档变速器采用了密齿比设定,有利于发挥出VQ35DE发动机的最大潜能,行程极短的变速杆则像是在鼓励驾驶者享受频繁加减档的快感。几只踏板的布局也十分讲究,制动踏板与油门在同一平面上,且二者距离很近,根本就是为跟趾动作设计的,而沉重的离合器踏板提供了足够的承托力,激烈驾驶中左脚可以时刻搭在其上以缩短操作时间。
其实日产在配置方面一点都不吝啬,定速巡航、恒温空调、带电动调节及加热功能的真皮座椅、Bose音响、卫星导航之类一应俱全,比另外两个德国车还高,不过内饰用料却不太尽如人意,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部身价近60万的车。另外,它的路噪也有点大。但这些对真正的跑车爱好者来说都不是问题,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53:47的前后轴质量分配、粘性限滑差速器,这些都是350Z与生俱来的优秀DNA,而数量众多的改装产品也进一步巩固了它在纯粹跑车领域的江湖地位。
● 我的观点|云鹏
Z4、350Z和TT虽然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跑车,瞄准的客户群体却有不小偏差。350Z属于典型的运动偏执狂,与性能关系不大的东西全都敢于放弃,于是便创造出最纯粹的驾驶氛围,但在拥挤的城市里驾驶它简直就是受罪。Z4和TT有不少共同点,它们在运动和豪华之间取得了比较好的平衡,作为日常代步车也不为过,只是Z4的性格相对外向,TT给人的感觉则低调得多,有一把好身手却从来不愿轻易表露出来,在实用性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大概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对它们再三权衡后,最终还是将橄榄枝抛给了价格最平易近人的TT。
回复: 三剑客 对比宝马Z4/日产350Z/奥迪 TT
笑面杀手
奥迪 TT 2.0T
低调的处事风格;做工可媲美豪华轿车;性能让人惊喜。
起步瞬间发动机抖动;后段加速相对乏力。
价格(人民币):52.9万元
其实第一代TT的综合素质并不算出色,但凭借憨态可掬的造型,奥迪还是顺利地赚取了进入跑车领域后的第一桶金。于是开发第二代TT时,厂方似乎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内在品质方面。至于外部造型,比其前辈车型已出落得更加精干,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仍然一眼便知。
进入驾驶室,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部准豪华轿车。线条简洁的仪表台略微偏向驾驶员一侧,几只圆形空调出风口恰到好处地化解了黑色内饰带来的沉闷气氛,泛着金属光泽的装饰材料明显是对科技感的进一步强化,而用料和精致度也都具有奥迪一贯的高水准。至于方向盘下部的平底设计,其实是为了方便驾驶者进出车厢,想必高个子读者们都会明白工程人员的良苦用心。
空间从来就不是跑车的长项,TT的车内空间也不是最大的,好在已比上一代有所改善,而且拥有三部车中唯一的后排座椅(尽管只能容得下学龄前儿童)。座椅翻倒后,驾驶舱可与后备厢连为一体,巨大的掀背式尾门扬起后很有点小皮卡的意思。
我们的本意并非拿这部4缸增压发动机的TT与其它两个V6选手PK,不过若不是车辆调配出现偏差,恐怕这部2.0T就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了。尽管20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280牛·米的扭矩都是最吃亏的,功率/重量比也不占先,TT却创造了不到6.5秒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记录。究其原因,6速DSG双离合变速器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换档时间仅需8毫秒,身手比任何赛手都利落,而且换档过程完全感觉不到动力中断。
其实在传统思维方式上,在大众PQ35平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T几乎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尽管TT的车身和底盘前半部分使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前轴仍然担负了60.8%的车重,况且发烧友们恐怕也很难在感情上接受一部FF布局的跑车。但TT的高水准表现却让人颇感意外。它的方向盘精准犀利,回馈也很丰富,中等硬度的悬架调校带来了迅捷的车身动态响应,高速转弯时的转向特征也比较中性,即便关掉ESP,推头趋势也可以通过收油解决。FF车型就是这样,虽然无法潇洒地漂移过弯,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却不苛刻,即便技术平平的人也可享受到激情驾驶的乐趣。
作为选装件出现的主动电磁减震系统提供了舒适和运动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已经足够运动化,后一种模式则通过位于变速杆后的开关激活,减震器将在瞬间紧绷起来,还可分别调节四个减震器的阻尼,从而减小侧倾并提高抓地力。以微弱优势胜出的18米绕桩成绩则要归功于2468毫米的短轴距和极短的前后悬,这让TT的驾驶员更容易判断前轮与桩桶的相对位置。350Z和Z4就没这么幸运,它们一个翼子板过于肥大,另一个的车头长得让人难以适应。
● 我的观点|翁世晶
TT在排量和驱动方式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能在性能测试中击败强大的Z4和350Z,总结下来铝质轻量化车身和双离合器变速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代表了将来汽车的发展方向。350Z的各项指标虽然落后,但却是最好玩的,只有它还保留了跑车的那种原始冲动,每次开完350Z,我的心跳都会比开其它车更快。宝马Z4则介于两者之间,具有经典的外观造型和各种高科技电子设备,唯一的问题是我不太适应这种超长的车头。
● 制动时感觉
日产350Z:较硬的制动踏板可以精确控制制动力度,适合激烈驾驶,成绩上落后的原因可能是轮胎引起的。
宝马Z4 Coupe:优秀的后多连杆悬架在制动时能够抑制车尾提升,避免了重心过度转移到前轮上,因此稳定性相当出色。
奥迪TT 2.0:制动踏板初段过于敏感,全力制动时自动打开的双闪灯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 结论
TT与350Z的对决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关注焦点,不过这次我们找来了这两款车的共同对手——宝马Z4 Coupe。虽然今天的三款车都属运动味十足的跑车型,但在各自流畅的外表下,迥异的性格却决定了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通过挖掘隐藏得并不深,甚至是极度外露的个性,我们为每一款车找到了恰当的形容词。作为跑车,性能测试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所以TT的获胜是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而Z4与350Z虽然在成绩上略落后,但它们在测试中表现出的鲜明个性也为我们展示出了宝马和日产对运动精神的阐述。
回复: 三剑客 对比宝马Z4/日产350Z/奥迪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