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场准备发射“嫦娥一号”的三号发射塔架准备就绪(10月21日摄)。目前,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新华社发(秦宪安摄) --
null
帖子附图:http://bbs.home.news.cn/upfiles/02DED85C.002C
回复: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向记者详解“嫦娥一号”最后36小时程序
“发射火箭、卫星,对气象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准备已经全部就绪,只待老天帮忙。”
帖子附图:http://bbs.home.news.cn/upfiles/02DED872.002C
回复: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为什么要探月? 航天专家解读探月工程意义和价值
2007年10月23日 20:46:4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昌10月23日电(记者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自从48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
那么,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进行探月工程?
尽管月球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科学家们把目前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3类:
——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40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8米直径的望远镜。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孙家栋,曾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说,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乐曲的时候,甚至连科幻小说的作者也没有完全预料到,就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空间技术竟然如此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
当哥伦布从欧洲的港口起航,没有人知道他会发现一块新大陆;当莱特兄弟从自行车修理车间中制造出“飞行者1号”,也没有人知道蔚蓝天空会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疆域。
5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探索宇宙奥秘,这中间怎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30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每当这时,栾恩杰都不禁微笑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帖子附图:http://bbs.home.news.cn/upfiles/02DED8BA.002C
回复: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最担心雷电影响!“嫦娥”飞天需要什么气象条件?
“发射火箭、卫星,对气象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准备已经全部就绪,只待老天帮忙。”
从事航天发射气象预报20多年的郭学文,为记者详细列举了“嫦娥”飞天必须具备的几个气象条件:
第一,没有强降水。在整个发射期间,也就是在4-8个小时内,不能有超过1毫米即小雨以上的降水。
第二,无雷暴或闪电。长征三号系列火箭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地面或高空中的一点儿火花,都可能将其引爆甚至炸毁整个场区,因而从加注燃料到火箭发射的时段内,场区周围30公里内不能有任何雷电活动。
第三,地面风不能大于14米/秒,也就是必须低于5级。如果风速过大,对火箭的发射和飞行姿态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增加火箭控制的难度。
“至于气温、能见度等,对‘嫦娥’飞天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郭学文说。 --
null
帖子附图:http://bbs.home.news.cn/upfiles/02DED9B1.002C
回复: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2007年10月23日 16 : 13 : 16 来源:北京晚报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 :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
null
帖子附图:http://bbs.home.news.cn/upfiles/02DEDA03.002C
Re: 实时关注遥寄祝福: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发射圆满成功
我今天也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中国的航天工程又迈进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