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更多期望or疑问?D3和D300细节多图赏
高指标不一定有高性能!
显然一味的追求高指标是
佳能的老作风了,不过此次
尼康的仿效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有大屏幕我也要有,你是19+26的45点自动对焦系统,我就来个15+36的51点自动对焦,这种无休止的指标竞争又回到了胶片
单反90年代中期的非理性竞争时代?
很遗憾,日本发布会上的这张演示图让人对
D3和
D300的热情凉了一半,如果这样利用最有效率的15个十字对焦点,那么也许
尼康还不如回到简单可靠的5点自动对焦时代,这种设计的秀逗程度,不亚于昔日
佳能EOS
单反里那些椭圆形区域内排列的几十个对焦点。
尼康的51点自动对焦系统的传感器就藏在这些金属框和分离透镜的后面,它们到底好不好用,需要实际应用的检验,
尼康的闭环控制的自动对焦系统是对美能达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在过去十几年来一直是可靠和稳定的代名词尤其是CAM1300和CAM900系统,但是从结构日趋复杂的CAM2000系统开始,我们已经感觉到AF-S马达和新的自动对焦检测系统在带来更多控制点和更快的对焦速度的同时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如果在应用更为复杂的系统后,
尼康的AF系统也和
佳能近乎开环式控制的BASIS以及各种衍生系统一样那么不稳定的话,用户恐怕就得统统退回到手动对焦时代了?!
很遗憾,从设计上看,如今的
尼康似乎有点迷失了方向。事实上,在过去15年里,无论是机身的操作方式,还是机身的自动对焦系统的检测材料和设计上,
尼康和
佳能跟本是不同的——从历史上看
尼康的可靠性更高,适应性更强,
佳能的反映速度更快,但兼容性更差,失误率也更高——因此大家没有必要为了指标拼得死去活来。
此次
尼康的自动对焦系统的改进值得高度关注,看看是否涉及到对已有的基于CCD检测元件和分离透镜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改造,因为与之对应
佳能的CMOS检测元件虽然由于沿直线密集排列,容易制作出更多的可控自动对焦点(因此早在EOS3的年代,
佳能就实现了沿直线排列在椭圆区域的35点自动对焦)被事实证明在暗部,低反差时,以及使用最大光圈较小的
镜头时,是十分不可靠的,而其覆盖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本来
尼康借鉴CONTAX N Digital以及美能达A7所设计的CAM2000系统的检测点布局是十分合理的,如今却回到了
佳能的那个最初是为眼控对焦服务的椭圆形布局上
回复: 更多期望or疑问?D3和D300细节多图赏
下图是
尼康发布前不久,
索尼的IMX021传感器,是不是有几分神似?
这块本来是推测为明年的下一代低端Alpha
单反准备的高性能低价格的CMOS传感器现在
D300这台次顶级机身上一试身手,
索尼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只是
尼康D300因此又被拉回到与40D在一个层次上竞争。
如果想实现每秒8张的连拍,你需要
D300接上这个手柄,对于
D200的速度来说,
尼康已经进步了很多,只是
索尼为IMX021设计的连拍速度比这还要快2张/秒。
希望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的
尼康D3和
D300是一台真正好用的相机,不要像某些厂商的高指标产品那样一堆超级噱头之下,却还是用着费劲,当然我们相信,
尼康还是一个认真做东西而不是一个费尽心机寻找卖点的企业,朋友们,耐心等待着两个月后
D3和
D300摆在内地柜台上的时候吧!
回复: 更多期望or疑问?D3和D300细节多图赏
本来要转的,被你抢先了!
看来D300问题重重啊。
回复: 更多期望or疑问?D3和D300细节多图赏
回复: 更多期望or疑问?D3和D300细节多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