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查看 RSS Feed

裴殷裴殷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为这篇文章评分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西游漫注》第二十四回






















(8)稍纵即逝的机会


清风明月两个小家伙,师父真真切切的叮嘱了他们两个,防着唐师父的三个徒弟。这两个小家伙,也亲眼见到那三个嘴脸凶顽、性情粗糙,也知道应当提防他们三个,而且也的确在孙悟空他们三个走开了的当儿,审慎确认了唐三藏的身份,才取了人参果献上的。
可是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两个小道童,在这里不知道呆了几百年了,竟然会不知道他们跟三藏说话、他们自个儿言语,在隔壁的厨房听不见?理论上,是不存在他们不知道的可能。如果连这点智商都没有,别说做神仙,做俗人都算低级的了。
可是这不合理的事情的确就发生了。似乎就是为了让隔壁那厢的长耳朵听见一样,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八戒这嘴巴里忍不住口水哗哗的。八戒这反映,让我想起来《猫和老鼠》中一个场景,汤姆猫故意在老鼠洞前表演吃棒棒糖,一点一点的拉呀、舔呀,馋得那小老鼠站在边上,跟着汤姆猫同时在那里咂吧嘴、流口水……
然后八戒就再也没心思烧火煮饭了,一遍又一遍的跑到屋子门口去瞧猴哥,他这一辈子,再也没有今天这一刻如此的热盼那该死的孙猴子了。等到一瞧见孙悟空牵马回来,八戒就急翘翘的乱挥手招呼孙悟空。然后,有趣的对话就开始了。先是孙悟空戳着猪八戒的脑壳滔滔不绝的指指点点,到得最后,是八戒戳着悟空的脑壳滔滔不绝的指指点点,并且孙悟空也生平头一遭,对这呆子如此的顺溜,只顾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我晓得,我晓得。”为了一个吃字,八戒和悟空空前的一致起来。
本来么,悟空和八戒都是喜欢吃的。嘴巴馋这方面,本来就悟空比八戒更厉害,悟空就是在天上吃出来的名堂、吃出来的祸殃。悟空就像进自家后院摘果子一样的,就跑人家后院去了。取了之后,由于不懂取人参果的方法,敲落了一只果子,就被大地给收去了。于是当时孙悟空就急眼了,认为是这里的土地神跟自己抢呢。
他就捻着诀,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园土地前来,对行者施礼道:“大圣,呼唤小神,有何吩咐?”然后孙悟空,就对土地神,语重心长的、动之以情的、晓之以理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他做贼的伦理道德,行者道:“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他一个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怎么刚打下来,你就捞了去?”
看见没,这修行了这么多年的孙大圣,就为了一只从来没见过的果子,就完全失去了一个修行人的体面,又回到五六百年前在蟠桃园的思想境界……
唐三藏不知道修行正果的机要,误会两个童子献吃婴儿,该得的至宝被弃如蔽履。八戒不知果子摘了就应该尽快吃,误会两个童子贪吃。悟空不知道果子敲落就不能落地,误会土地神偷吃。悟空八戒沙僧不知至宝的吃法,结果吃了也白吃。这些都说明了,修行机遇的难遇与难得。
这个窘境,正是修行人几乎天天都会遇到的感受。出现一种状态、感受、或遇见一件事情,不知道如何把握,对于不符合自己观念的,管他是对是错,一概的排斥,却不懂得去问询、更不懂得去静静的观察与深究下去。或者就像孙悟空他们那样,以凡俗人心去对待高境界的事情,以凡俗人的手段去对待修炼的收获,结果是有了非凡的大能,也完全不会运用,不懂得如何运用,抱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去了,还整天埋怨师父没给自己能力。
修行人,每当往前走一层境界,都有很多新出现的事物,看上去,跟之前遇到的没有任何分别,可是里面却是全新的。当你抱着旧有的认识去认识他的时候,那真的就以为是旧有的了。所以,很多人固步自封,就是这样子造成的。当然,修行中还有很多应该永久坚持的,而就连这些,时日久了,你再跟过去对比起来,里面也天差地别、别有洞天。






(9)人参果的境界


这人参果,根据小说,还是挺值得研究一下的。孙悟空无端的怀疑土地神抢了他的果子吃。没想到这土地神出来,却教导了无所不知的孙大圣一顿。土地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土地神,划地而居,他们居然不是地仙,竟然是鬼仙。鬼仙的意思,那就是阴间的一方地之主了,就跟人间的县官相似。那么,根据这个推断,地仙虽然依地而仙,但是所在层面却是高于阴间诸神的。“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全世界,这几千年来,就是地仙多,成千上万。但是你看出来没?“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地仙究竟是一帮子什么神仙?其实,几千年来一直做地仙的,全部是修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修行人们,他们为何可以长生住世、不死于人间呢?乃是因为他们获得了这个人参果。这个人参果,是专门给修行人、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准备的。
这是个什么境界?那得看人参果是什么境界了。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却是只与五行相畏。”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从人参果与五行相畏,能判断出来它是哪个境界的产物么?能。
“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这句话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个人参果,就好比是由水份组成的冰块一样,冰块会无形无影的溶解消失在水里。这个人参果,遇到五行就终结了,尤其是遇到水,就消失了。这说明,人参果是基于五行的、由五行因素组成的,所以,五行的因素对它来说形成了一种屏障。
这个人参果,从上下的层面关系来讲,应该是高于五行的,凌驾于五行之上。可是,偏偏它又制约于五行,五行是它的构成因素、是它不可逾越的屏障。说来真是奇妙,遇水即化,是个双关语。这个水,对于修行人来说,有着特别的含义。修行人每提高一个境界,都是通过每一境界的基本因素水上而行的。这个水,并非我们日常饮用的水,乃是五行中的那个水。
这个根源之水的根源嘛,体现出来,正是孙悟空敲不动的大地。那土地神继续说:“……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什么一会儿水,一会儿又变成土了,这不乱了套嘛。没乱套。我说的是根源之水的根源,也就是水的水,那体现出来,是这个金刚一样大地。你要知道这万寿山是什么地方。“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
首先,这里的大地,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这个未开之际,万万不可以为,天地出现之后,就没有了!这是一层境界,这层境界是永在的。这层境界一旦出现什么变动,那人世间早就天翻地覆,如果这一境界消失,那什么银河系、天地、三界、万事万物,全部跟着一起化为乌有了。所以,这个比铁还坚硬的大地,就是那一层本原之境的形象体现。
“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这意思是什么,那意思不就是“万劫无移大地根”?这个大地,我是说所有物质的大地。回到西游记第一回,看花果山的来历:“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这放在一起一对比,马上就清楚了吧?万寿山存在于“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的境界,花果山存在于“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孙悟空,现在还没能力突破自己的原始境界呢,他怎么能动得了这土地的分毫?这株大树,超越三界之上众多层次、并且上达至高之境,它所凝结的真人身,一旦给了修行人,修行人才能修炼上去,才能无所不能。并且,那土地明明白白的告诉悟空食果须用清水化开,那猴子却跟完全没听见这句话一样,直接丢嘴巴里吃了。这里面有问题。其实还有问题呢,那土地神,明明亲眼看着孙悟空偷人参果,他老人家明明非常清楚这人参果绝对是秘宝、万万不能随便给人吃的,但是他老人家,你瞧见了,他不但对孙悟空的偷窃行为视若无睹、而且还吐噜吐噜的对孙悟空和盘托出、详细指导,而且事后还面无愧色的坦然的走了。这里面也有问题。
在五庄观之前的境界,三藏每当走过一重天,都是清理打扫、重新构造他肉身中的荒废的天地。过了五庄观,才是真正的造天造地。
但是三藏拒绝进阶。因此那两个道童、清风明月,发现给唐三藏人参果他不吃,却又被偷了四个,怀疑是他师徒四人行窃。这两个小家伙,断然知道他师徒四人不得法而吃。于是两个修行人,就完全不顾修行人的体面、大肆对唐僧爆粗口起来。并且这俩家伙,只认定唐僧痛骂,“定是那伙恶人偷了,我们只骂唐僧去来。”然后,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
其实呀,这唐三藏的确该遭受这一顿羞辱。因为呢,他是在迷中修的,关键问题不能给他点破,但是当他如此不悟,等于是说要逃避往上走的修行一样!他必须在迷中悟,那么只能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修理他。这两个道童,其实正是通过这种异常怪异的方式,来促使他唐三藏能识破这个异常背后的真机。当然,两个道童本身,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火,他们两个,正是被上师和菩萨借用了一下嘴巴而已。
修行的事情,就这么隐晦的、但又毫不遮掩的给你显露破绽让你识破。但是,唉,你总是作茧自缚。怎么办?那就等着更加激烈的点悟出现吧……






(10)开胃小菜一碟


你能想到吗?从人参果上可以推算出来孙悟空哥儿仨的纪年史。其一: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
其二: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
其三: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
然而这小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沙僧曾经在蟠桃会上见过人参果,那么,他应该至少参加过一次蟠桃会,见过一次。现在,轮到了人参果成熟。那么,他的历史至少一万年了。并且,他得道上天,也至少一万年前的事情了。
猪八戒听说过人参果,没有见过。那么,他修道得道的历史,应该是在上一次蟠桃会之后的事情。他的历史,短于一万年。至于孙猴子的历史,咱们都不用算的啦,也就是一千年左右。你看这哥儿三个,排名座次和能力层次大小,是倒排序的。如果按照本次历史约一万年为依据来看,那么沙僧应该算是上一次史前人类了。你看他的长相,就很异类。
既然沙僧见识过人参果,而人参果只出产于这个五庄观,那么,他应该认识这观的老板才对。也就是说他应该跟镇元大仙起码有过一面之缘。也就是说,镇元大仙起码应该对他和唐僧都是故友才对。但是事实上,从后面的故事发展,你就知道,他们并不认识。
还有,沙僧说的这人参果,居然不是镇元大仙进贡给王母娘娘的。他说的很清楚:“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你知道吗?“海外诸仙”这个称谓,在中国神话历史上,几乎就是专指海上三仙山的神仙们的。海上三仙山包括:蓬莱、方丈、瀛壶。显然,关于人参果的出产地,海外诸仙对沙僧保密了呢。
关于人参果的产地,这哥仨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要么:天上的神仙们,普遍的都不知道这人参果的具体产地。要么:他们早就集体对这未来的哥仨保密了。并且,这个万寿山出产人参果的这个钢钻也钻不动的土,根据土地神的介绍,有四万七千年。五九四十五,那,我估计,应该是幼苗长了两千年,开始开花。然后结了五轮果子。唐三藏师徒撞上的,这恰好是第五次。而之前沙僧做卷帘大将时候看到的人参果,应该是第四茬果子。
可是这个人参果的根,历史却远远的超过了四万七千年,乃是久远历史之前的产物。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这棵树的根,几乎跟孕育孙悟空的石头一样的历史悠久。


(第二十四回完)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Digg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del.icio.us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StumbleUpon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Google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百度搜藏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QQ 书签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雅虎收藏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饭否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365Key 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天极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POCO 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和讯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做啥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i2Key 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搜狐网摘 确认「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到 Technorati

标签: 编辑标签
分类
未分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