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漫注》
由
于 16-11-07 00:29 发布 (621 查看)
《微漫注》
王的志向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5)
那太极拳的放松、听劲儿,本来就是这种修炼技术的入门,可是他们传着传着忘了这个根本的诉求,成了单纯的武术技艺。内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本来都 是为了 舒展开身体,通过人为的办法、技术性的办法舒展开身体,用这种舒坦的、极端舒服和畅通的身体,来感应自己的内心、感应外在的千百种。依我看,整个中国传统 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发展的。
可是修行人直接越过武术那种身体上的技术性手段,直接就是心里上的技术性手段。但是通过三藏、悟空、龙子这三人的摩擦来看,这种技术很精微很精微,非常难 于把握,就连修行到了距离成果几乎只剩下一步之遥的孙悟空,都迷在里面出不来了。
其实孙悟空悟不到这一点,还应该算是有点合理合法的,因为他之前是道家修行方式,道家修行方式就看根基是多高就修多高,个人解脱。那悟空如果本来只追求个 人解脱,菩提祖师完全可以把孙悟空给负责修到圆满结束的。可是你要知道,孙悟空一出家门,带着的就不是他个人解脱的志向的,他带着为花果山全部猴子猴孙一 起寻找解脱的宏大志向。这就是王的志向。
可是当初菩提祖师不是释道儒三家精通,他带着孙悟空修行这段过程,他都有本领让漫天的神仙都看不见,几乎等于凭空抹去了这一段历史一样。这么大的法力,岂 会摆不平孙悟空修炼的事儿?既然他老人家完全不缺乏这个本领,那是为什么他不管孙悟空后面的死活呢?那你可记得一件事情,现在能成就法王的是谁?是释迦牟 尼佛。为啥祖师不度悟空,要把他推给释迦牟尼佛呢?因为,释迦摩尼佛是现在佛。这现在佛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一个时期度人成就法王成就佛的事情,须由现在佛 来主持。
孙悟空现在入了佛门,可是他带着在道家方式下修出来的神通、带着道家修行的悟的方式,这的确是需要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的。你看他这一路,尽是安排他照顾 别人、帮助别人,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包括以前在花果山,他也一直是被照顾、被追捧的人。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一个是死,一个是生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8)
在悟空的层面上看三藏,就跟三藏的境界中去看跟观音菩萨讨价还价佛祖袈裟的愚僧一般无二。
可是悟空到了菩萨面前,一样被菩萨给衬托的非常傻冒。菩萨着揭谛唤他来。那揭谛按落云头,不经由三藏,直至涧边,对行者道:“菩萨来也。”行者闻得,急纵 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 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甚么‘紧箍儿咒’,着那 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
悟空的话儿,无论在悟空的层面,还是在悟空以下的每一个层面上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为人好,肯定就是让人愉悦、幸福。为人恶,那就是叫他吃苦受罪挨折 磨。害人就是剥夺人的幸福、抢夺别人的资产、让别人痛苦。那按照下界的认知,菩萨真的是在害悟空呢,而且呢铁证如山。可是你听听菩萨在更高境界中的解释, 你就知道了,菩萨绝对是为了保住孙悟空的性命,而且用的是他们能用的唯一能保住孙悟空、并且能保证悟空修成正果的最好办法了。
如果是下界人害人,会让受害者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福分被剥夺、轮回业报全部受到阻碍和干扰。可是菩萨的方法,却是 让孙悟空排毒一样,一点一点的把孙悟空体内的那些控制他的毒素给排出来。排毒的过程,跟常人中受害的感受是一样的那种痛苦,可是结果却是完全相反,一个是 死,一个是生。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不会一刀切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9)
其实从上往下看三藏,他的逻辑一点没有问题,在他的层面,他完全可以算作一个理性的、正直的、有礼的、坚毅的好哥们了。菩萨、护法神他们看待三藏, 就是这 样的、从符合三藏已经到达的境界上来看待三藏、从比他稍高一点的层面境界来要求三藏。那么悟空之前冲着三藏发火说脏话,真是算悟空没教养了。他怎么责骂三 藏呢?“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纵然悟空说的都是真知灼见,对三藏说真话、很坦 荡的说真话。但是悟空这样斥骂人,就算放在一般常人中,也算是没教养的了。何况这是他的师父,他这么斥骂,实在是“不当人子”。
按道理,悟空作为徒弟这么骂三藏、非常之不道德,三藏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念念紧箍咒,来教训教训悟空,给他点颜色瞧瞧,给他点苦头尝尝。但是这次三藏表现 的还算挺有肚量的,他没有跟悟空戗戗,也没有生闷气,他忍住了。因为什么?因为三藏还是有自己的涵养的,还是懂的遇到魔难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毛病的。到 是这个时候,那六丁六甲等护法神看不过眼,开始直接跟悟空沟通、替他们解围了。
而当悟空遇到菩萨,就毫不遮掩的直抒胸臆,指菩萨害自己,其实一方面是不满,一方面是困惑,需要菩萨解惑。菩萨就根据悟空的接受能力、直接告诉了他答案、 解开了他的困惑。虽然悟空急躁粗鲁没教养,但是他悟性极高,他修行路上需要悟的很少。你看这么大的困惑,菩萨几句话就能让他豁然开朗,跟其他人比起来,他 修行就这么容易。跟三藏比起来,人家十辈子才能完成的修炼路程,他也就是这十几年的光景就走完了,并且这十几年,还基本上都是被其他人给拖累着,不然应该 会修的更快。
通过这个对比分析,你就知道,每个人每句话的里面,同时包含着他的优点、也包含着缺点,所以从高境界看人,不会一刀切,会分的很清楚你同一件事中的是和 非,并且你所在的档次,人家都会考虑在内,绝不会粗鲁的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你的优点,你的既有成果,人家给你充分的承认和保护,你的缺点,人家也是 考虑你的接受能力,一点一点的给你创造机会让你认识、让你面对、让你改正。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悟空,你为啥这么喜欢恶作剧呢?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3)
然后,刚刚被那傻和尚连说了两句什么东西、丑头怪脑都没吱声、没表情、没想法的行者,开始折腾了。三藏叩头、和尚打鼓、悟空撞钟。人家三藏祷告完 了,人家 和尚也住了鼓,这行者却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不肯住手。你说你孙悟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了,浑身有劲儿没处使,需要折腾折腾,折腾的疲劳 了才舒服呢?你看他这时候,整个就像一个精力过剩的小孩子、走路都忍不住要蹦着高、转着圈儿走的感觉。
但是我看是悟空他故意的。你瞧那一寺院的和尚,果然不出他所料的,全都给吸引过来了。然后人家一看见他,果然被吓得落花流水、倒了一地。估计看见这后果, 悟空哥哥才开心的抹了一把自己的小发型,满足的跟着师父去了人家后房。悟空,你为啥这么喜欢恶作剧呢?
三藏跟寺中老僧会面,就攀谈起了宝贝来。然后那老儿就炫耀自己的袈裟,为了显示一下是货真价实的袈裟收藏家,天都那么晚了,他也不嫌累,还当场摆出来自己 的七八百件袈裟来,好不得瑟。以三藏这么初浅的修炼水平,他还能一眼就看穿那老僧的怪诞,但是这时候,那道行高深的孙悟空,却一反常态,露骨非常的想要跟 那老僧斗一斗、看谁的袈裟漂亮。并且这猴子,无论三藏怎么劝说都没用,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 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你看看这个孙悟空,简直是主动勾引盗贼。后面的和尚起杀心、庙宇遭到火焚、袈裟失窃,全部都是因为他这个炫耀引发的。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险恶勾当比这个还 过份,非但是他的炫耀招致了一大堆不可预料的灾难,他简直就是故意在勾引和尚们犯罪。并且他还顺水推舟的顺便焚毁了整个寺庙,庙宇燃起大火的时候,他却坐 在高高的房顶上,饮着小酒、哼着小曲儿,欣赏着红彤彤、黑乎乎的无敌靓景。
嘿,我前面不还在把悟空说得简直是一朵花儿一样的,怎么转眼就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嗯,读着读着小说,我的观点起了变化……哈哈。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十足十的贪婪奸伪之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4)
三藏和悟空来到人家后房,吃喝一番,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后厢被人搀出一个打扮很另类很有喜感的老和尚来。你看那小说如何描写他:“头上戴一顶毗 卢方 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 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怎么说他打扮很另类?按道理说,和尚穿衣从来都是以土气和不惹眼为主,从来都不会打扮的珠光宝气的。和尚们连脑袋上的头发都剔除了,为的就是断绝执着之物 与执着之心,那些执着于财产、衣物、相貌、才智、本领、乃至出身的心,全部都要跑到九霄云外,什么都不要留恋了,才出家。这是为僧的首要前提,可是你看这 老和尚,满身的珠光宝气、绫罗绸缎的,而且呢,为了追求名贵和醒目,浑身宝物乱缀一气,大白大绿大黄。这珠宝堆砌,浑身自然散发出来的土财主气息,加上这 鲜亮衣物里面的一副皱巴巴的老棺材瓤子,对比真是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喜感。
为了形容这老师祖的老态,还搭上了两个神仙给他做对比。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他满脸的褶子,关骊山老母什么事情了?骊山老母是谁?哎呀,根据传说,就 是大名鼎鼎女娲娘娘啦。女娲娘娘怎么了?她老人家很老了么?一点没老。她创造了东方的人类,可是应该不知道有多少万年的岁数了吧,怎么不老呢?据说秦始皇 遇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模样呢!
可是后来怎么忽然又被人认为她非常古老了?乃是因为秦王嬴政那厮,看见了青春年少的她,居然起了邪心色念,被她给狠狠的惩罚了一顿。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 以少年形像示人,而是显出一副老得让人担心的老太太的形像给她接触的人们看。所以,千百年下来,就以骊山老母的名号固定下来了。其实呢,从中国各种关于她 的传说中,综合起来分析,这个骊山老母,并非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神仙用了这同一个名号,这骊山老母的称呼,似乎行成了一个职称。代有传人,传人中 有男有女。女士修成了,就袭用这同一个名号。
骊山老母是故意变出一副满脸的皱纹给人看的,可是这老和尚却是一脸货真价实的皱痕。骊山老母是不拘物象,而这老和尚却是沉迷物质享受。
再说他那: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东海龙君就是东海龙王敖广了。敖广王是龙,龙嘛人家天然一双炯炯有神的超级大眼睛,神采非凡,很有派头。而这老和尚, 怎么眼睛跟人家东海龙王有什么共同点了?那一定有两点得保证了:一,一样的往外突出,恨不能瞪出来眼睛框子去,干嘛?贪欲的所致。二,一样的巨大灯泡模 样,哎呀他毕竟是人类之躯,不可能有大电灯泡一样的嘛,那怎么能算作大灯泡一样了?大肉眼袋呗。浑身上下都肌肉萎缩、皮肤松弛了,唯有一双贪眼,时时贪 婪、时时死盯着美物,给锻炼得异常发达。
就他这副外观和形像之突出、怪异,性格内心被露骨的烘托出来,连素来不会看人、不善察言观色的三藏,都给瞧得心里雪亮雪亮的了:这厮是个十足十的贪婪奸伪 之人。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5)
悟空要与那老僧斗富,三藏就拉他到一边悄悄的耳语,三藏所说之话,虽然因为他不明白悟空的计谋,却也是震耳发聩的至理名言。三藏说:“徒弟,莫要与人斗 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 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贪婪奸伪之人,倒不一定是天生的贪婪奸伪,他们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贼匪思想,比前面三藏遇到的六贼还要汹涌强烈。这种人,本尊的意识已经完全被这些贼匪 思想所控制主导。这是从人类应该有的正确区分姿态。可是你知道吗?现在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原则、商品制造原则、广告销售策略,几乎百分之百的,都是围绕三 藏所说的这种“贪婪、奸、伪”而展开的,进攻的、勾引的、放大的就是受众们内心的阴邪方面的愿望。
可能有人会觉得,离开这种物质的诱惑方式,那真的做不成生意了。其实不然,人的欲望和需求,仅可分为两类:正当的和不当的。当然这是我的理论,研究多年的 理论,第一次公布哈。正当的需求和欲望给予满足,会给人带来生活的满足与阳光感,觉得生活得有意义、快乐。当然必定有人马上反驳我说,那些你认为不正当的 需求和欲望,也会让人满足、觉得有意义和快乐。当然。可是,这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了,没有那种轻盈的阳光感,这个是绝对的。这个具体的不多说,不然那就不是 研究西游记,就成了商业理论和商业伦理了。在中国和全世界,这个世界的沦落和崩毁,跟这种反人类的商业原则有着莫大的关系。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七回(4)
悟空罕见的用了500字的篇幅来勾勒自己的伟大形像。这妖怪扑闪扑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听完了悟空的介绍,到最后这厮脸上绽放出笑容,一张嘴,悟空蛮以为 这厮会说出哎呀您就是伟大的齐天大圣呀、久仰久仰呀、咱们是同乡呀之类的。没想到这厮居然笑道:“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
这妖怪说这话,一下子就惹毛了行者这毛猴。为什么呢,首先是悟空的一片罕见的耐心讲解白费了,这妖怪简直跟听天书一样听着很茫然。其次,这妖怪看样子仅仅 对当年曾经有个弼马温大闹天宫一事略有耳闻,仅此而已,也就是仅仅听说过这么一个传说而已。这黑家伙整天醉心于模仿人类、醉心于炼丹修道,哪有闲心到处去 八卦嘛,对这种耸人听闻的江湖传闻一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然而他这一句没心没肺的话,却一下子戳到了悟空的痛处。行者最恼的是人叫他弼马温;听见这一声,心中大怒。骂道:“你这贼怪!偷了袈裟不还,倒伤老爷!不 要走!看棍!”悟空最喜欢的一个执着就是面子,可是这黑熊精没头没脑的偏偏揭破了他的面子,这当然让悟空心里很受伤。并且悟空开始吹牛的时候,一方面就是 出于潜意识中自以为是的良好自我感觉,这黑熊精的话,也给他的自以为是泼了一盆冷水。从今而后,悟空很多麻烦都是因为这个自以为是招惹的。
话说回来,袈裟是他偷的你已经落实了,那黑熊也认帐了,你就讨要就是了,讨要不了就武力相向就是了,干嘛非得要看人家是个乡巴佬的样子、非得要抓紧机会满 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呢?先是吓唬,渴望看见对方吓得魂不附体的样子、或者崇拜不已的样子,就图个自我虚荣心的满足。结果可好,遇到了一个混不吝的淳朴得掉 渣了的乡巴佬,而且还被人家给损了面皮。这叫什么?这不叫报应,这叫修行。修行就是这样的,抓住一切机会,曝露出你的小虚荣、小面皮、小九九。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七回(5)
到了黑风山,悟空下狠手打死了苍狼老道,让菩萨大吃一惊。然后悟空就发现那苍狼的盘子底下却刻有字儿,一看原来这苍狼的道号叫做凌虚子。这悟空一见,心中 恍然有所明白,就来了主意。就想出了和菩萨各自变化的主意。这个主意就是:“菩萨,你要依我时,可就变做这个道人,我把这丹吃了一粒,变上一粒,略大些 儿。菩萨你就捧了这个盘儿,两粒仙丹,去与那妖上寿,把这丸大些的让与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老孙便于中取事,他若不肯献出佛衣,老孙将他肚肠,就也织将 一件出来。”
菩萨就施展法力,恍惚之间就变成了凌虚子。可是菩萨这一变化,却看呆了孙悟空。为什么呢?因为孙悟空第一次看见佛门大神的变化,竟然是这样的精妙,菩萨变 出来的凌虚子,比真正的凌虚子还要凌虚子。菩萨这次施展变化,让悟空心中头一次升起了无限的向往。我们看看菩萨的变化为何让悟空惊讶不已的。你看那菩萨如 何变化: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菩萨以心中的慈悲,往无数虚空粒子说法,菩萨的慈悲弥 布于数不清的时空层面,在菩萨慈悲笼罩范围之内,无数层时空中同时有无数的粒子凝聚,凝聚出来菩萨在那一层中可以显现的真实形状来。并且,这亿万层时空中 的亿万个化身,层层聚合,在菩萨本尊的召唤意愿下,瞬间又跟这一层本尊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凌虚仙子的形像出来。
这种殊胜又庄严又奇妙的变化,孙悟空别说没见过,这辈子都没听说过。因为之前孙悟空会的七十二变,就包括他的隐身法,说实话,那就是三界内一些层面时空中 粒子的变化而已。所以用照妖镜一照就露馅儿了。而这一路上他遇到的很多妖怪,基本也是这种小儿科的变化手段。可是菩萨这变化出来的,悟空从哪一个层面上, 都看到的是真实的形像,而且,他就算看到三界之外,依然是这一种形像。所以他感觉比真的还真。那个凌虚子本人,哪有这么高的保真度呀!因此悟空忍不住赞 叹:“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