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漫注》
由
于 16-11-07 00:28 发布 (286 查看)
《微漫注》
样貌取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3)
果不其然,这伯钦刚刚走开,这孙悟空刚刚成为他的徒弟,三藏就栽在自己这个样貌取人的毛病上了。过了两界山,又是一只老虎冲上来,张牙舞爪的。各 位,这可 是三藏第三次遇见老虎了,按道理,这次老虎不该出现的,事不过三嘛,再者说了,老是老虎出来,看多了也没了恐怖的心情了,审美疲劳了不是。其实作为一个修 行者,三藏应该害怕的不是老虎的出现,而是老虎为什么再三的出现。三藏想不明白,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这乃是他心性不到位,执着表象、为外物所迷的心不 去,迟迟不肯去,所以一再招致猛虎。猛虎是被他的这迷惑之心给勾引过来的。
但是这次不同,有了能悟空的、降龙伏虎元神相助,这悟空大神高喝一声“业畜”,那老虎当即就吓瘫在那里,不敢动了。老虎出现的时候,三藏在马上只是惊心, 而悟空一棍子打死了老虎,却让三藏吓得滚落马下,以为自己在梦游,咬咬手指头发现很疼痛,三藏颤抖着说:“天那!天那!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 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三藏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神通,没有欣喜赞叹,反而是吓得不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三藏是不明白佛法神通的真正意义的,说明三藏不知道佛法神通是用来降妖伏魔 剪除祸害的。菩萨给他安排了这么大一个神通的源泉,反而让他疑虑重重,觉得这悟空狰狞恐怖。三藏是修佛法、是修善的,看来他对善的理解,有着本质上的误 解。
只是当悟空把自己金箍棒的好处介绍给了三藏,三藏这才闻言暗喜。终于,他听到了他喜欢听的。三藏很奇怪老虎见了悟空不敢动。悟空就明白的用修炼的语言告诉 了三藏自己的神通与境界。三藏这才放怀无虑。但是很可惜三藏听得只明白了一点皮毛,所以后来跟悟空发生了种种的龌龊和冲突,其实早在这个时候就显露出端倪 了。
悟空是这么说的:“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 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降龙伏虎、翻江搅海,是道家修炼内丹的术语,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其实也是佛家修心的功夫,这个只有极少人知 道,三藏尚且不知道。利用下界对立物质来化合升华,这个是宇宙的分层结构和循环关系决定的,跟佛道都没有关系。不管是佛是道,都得顺着这个大道。悟空接着 说的话,是说自己修炼的境界同时又微观、又宏观,能控制相当层面范围的物质演化,不会拘泥于人间这一层。他甚至跟三藏交了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 么!”看清楚哦,不是困难处、不是为难处,是疑难处,对三藏来说什么叫疑难处?那肯定是修行的认识上了!凡是修行认识上有困惑不清,就是疑难,那些困难、 为难,都是因为这认识上的困惑导致的。悟空等于跟三藏说,你有什么修行上的难题,不妨请教我呗。
你也知道,三藏往往是宁肯拨自己心里面的小算盘,也不肯听悟空一句话……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借助三藏的身体在修行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6)
你看看,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都是有神通的,对他们来说,跑去灵山取个经什么的都顶多只是一盏茶的功夫,也不会遇到妖魔鬼怪,所以,如果 安排他 们单独哪一个去西天取经,都算不得什么成绩,顶多赚个差旅费而已。而让他们跟随被封闭着的俗人三藏取经,就完全不一样了,三藏的迷,往往也就成了他们三个 迷,他们之前因为层次不同也常有摩擦,可是主要的魔障都来自于三藏,悟空等人的修行,常常就是通过受唐僧的气。
这一路上,四个人磕磕碰碰、最终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对于他们来讲,单就这个互相宽容上来说,就足矣具备成为法王的资格了。在起步的阶段,三藏有善心 但是不会容人,悟空、八戒、沙僧根本就是纯粹道家子弟,往往不看重看顾别人的。
而他们因为没有常人的人体,其实是很难往上修行的,那么通过三藏给他们带来的迷障和魔障,其实等于是说,他们在借助三藏的身体在修行!所以你就知道,为什 么是三藏做他们的师父,这是一个很大原因了,三藏有人身,是主体。再者三藏之前好歹也是佛门子弟,懂得不少经文,从形式上也是有资格做师父的,虽然从修炼 上讲,他们四个、包括白龙马其实都是佛和菩萨的弟子。
所以你就知道,这三人一马保护三藏,不但是保护取经人,也是保护自己修行所必需的人身。对于三藏来说,这三人一马不但是徒弟,还是护法神呢。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圯桥三进履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7)
喝完龙王一盏茶,行者总觉得后面有点异样,回首抬头一看,见是一副自己从未见识过的画儿──圯桥进履。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 先,此 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是呀,这事发生的时候,是在王莽篡位之前100多年,那时候悟空正在天上做官官、混脸熟呢。行者道:“怎的 是‘三进履’?”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 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 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黄石公把鞋子弄掉了,很轻辱的呼喝仅仅是路过打酱油的张良去替自己捡鞋子,不光如此,甚至还要求张良替他穿 上,并且不是一次,一连三次。张良什么也没做错,也没有对不起老汉的地方,凭什么这样啊?而且明明是那老汉故意戏耍张良,明摆着的嘛。天地良心的,张良凭 什么要受这个侮辱嘛。但是张良完全没有计较对方是否礼貌、是否在戏耍自己,他只想着人家鞋子掉了帮人是应该的,老人家了替他穿上鞋子是应该的,象对待自家 爹娘一样跪着给老人家穿鞋子是应该的,并且做三次跟做一次都是一样的。这说明张良完全不为别人的眼光和思想所干扰,别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丝毫进不了他的 思想。在张良这儿,别人的对错跟我如何想如何做全无瓜葛。
这心态正是悟空所急缺的!所以一下子就说到人家悟空心里面去了。而这几乎就是悟空唯一的大毛病,其它什么傲慢、焦躁等等,都是因为缺乏这个真正修大道的心 态所衍生的。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8)
为何佛和菩萨要用这么强烈的咒语法术来约束悟空?没办法呀!除了这个办法,那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消除孙悟空的罪业和邪念了,要么就只有一个办 法,那就 是投胎转生去,跟金蝉子一样,可是这一转世投胎,按照孙悟空的罪行,起码要在地狱里煎熬个几千上万年,等到他出了地狱,估计金蝉子得投胎转世几十辈子,别 说西天取经,恐怕轮回转生中又造下了天大的罪业,早跟悟空一起地狱相会去了。
如来只有这么大的法力,除了让悟空吃苦,没有更好的办法度化悟空了,对如来和菩萨他们来说,这已经是能给予孙悟空最好的解脱的方便了。所以说,修行苦呀。 带着神通修行,同样是极其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已经是一般人天大的福分都换不来的。
各位都知道现在演艺明星很潮很时髦,各位可知道他们的同行前辈何其苦?那些传统戏班的戏子,都是在猪狗不如的生活环境中、染一身疥癞整夜整日的无法入眠, 天天在极其痛苦中练功学戏。三伏酷暑,武生穿着厚厚的戏服里面塞满了棉絮,一场戏唱下来浑身泡的发白死尸一样;滴水成冰的三九寒冬,那些小生小旦穿着单薄 的衣服上场。戏台上帝王将相,戏台下则是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学戏之人死了连祖坟都不能入……
因此,几百年来,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9)
可是多年以来,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修行到底是怎么回事,非但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人怎么个修,不少修行人也不知道自己修行中具体是怎么个过程,更别说有 人会知 道修行中那些师父们是如何安排你的修行道路的,以及他们如何的给你创造修的机会,度化你的具体过程和方式。度化人的神,他们安排的事情目的之多层,运作方 式之精妙,巧夺天工,真是大智大慧,远非我等俗人的俗念可以揣度。
其实这个具体过程、具体方式,西游记中不但有,并且其真实度甚至是佛经道经等都没有的。可是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知道了这个过程与方式,我相信读者再看西 游记后续的章节,自然就能看到许多以往看了也不知所云的话真的是别有深意、也能看到许多曾经看也看不见的玄机。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逆天之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10)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百分之百都是有着多层内涵的,就跟汉字的结构一样,笔画各自有各自的意义,不同的笔画排列出来的字有多重的含义,并且笔画在字中 不同的 位置,与其它笔画的对比关系,也赋予这字非常多层面的含义。而这些文字堆叠出来的故事,其中的含义又能构成一层一层的字和文字,重重叠叠的,这就是中国传 统文字和神话故事特有的表里对应的结构。
想不起来名字和作者的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天资绝顶的牛哄哄的小和尚,仅凭一块残字木碑,就能反推出整个碑文,并且根据碑文修得绝世武功。世界上不会有 如此天资,因为他如果要反推,必须深研后天易、先天易、后天先天易之间的互转,其实先天易早就失传了,更何况这个两易互换。懂得这个互换,那必然得具备看 透天机的顺和逆的水平,这水平是不能天生的。
可是中国正统文化中的古籍,却千真万确的是里面存在着这两种上下相反的天机的。但是的确是假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说透了就一定会让你恍然大明白。如果你 有时间和兴趣,不妨按照前面研究第十四回的办法,研究一下你最感兴趣的那一本古籍。之前有网友推荐给我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刘道长就看见了西游记中 的卦象与卦象演化关系,非常了不起。但是可能他是没时间多研究下去,再研究下去就会看到这卦象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有的是顺之机、有的就是登天大 路的逆天之机。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庞大的族群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2)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护教伽蓝,不像有些人理解的是个体神,他们是一类神,就比如六丁神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六甲神甲 子、甲 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丁卯神是一类神,甲子神是一类神。各自都是一个神族。天上的罗汉是一个神族,菩萨是一个神族,几乎俗世间认识的每一个神的名 称,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神族。这个事儿说起来好像挺吓人的,其实我想对古今中外神话都涉猎过的同学,应该并不意外,一些神仙,名称是一个,可是他们的故事 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有的神仙的历史和事迹似乎互相矛盾,如果你意识到他们是不同的神仙沿用一个名称,那就豁然开朗了。
按照我的看法,六丁六甲是天地之机、五方揭谛是五行运作演化、四值功曹是时间上的天机相会、护教伽蓝是修行人在获得解脱、尚未出离肉身局限的时候,与佛法 与天机沟通的渠道。你看下珈蓝神的名称就知道了: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 视、遍视。这些都代表对神界的感触,可是对于一个修行中的人,他本来是俗人凡胎,是没能力感触神界美妙的,那么这些神的存在,就让修行人能感受佛法、感受 神界。在修行过程中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修行人也就一层一层的升华这感受。
说到这里,您应该知道,接受一个凡人修行,实在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可不是你坐哪儿念念经,打打坐就完了,可没这么简单。不光如此,你看西游记中还有一个隐 含的事情,唐三藏师徒,每次经过一个国家,都要交换度牒,这每一个王国乃是一层大天的象征,也就是说,你修行中每经历一个层次,都要触及到那整个一层天的 王、国、与无数的百姓。一个简简单单的人类修行了,整个过程中要波及到所有天上的王、国与百姓,当然还有不例外的妖魔鬼怪。
保护你的、阻拦你的、围观你的都是庞大的族群,支持你的、反对你的、无视你的,同样也是庞大的族群。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已经是第十辈子在修行了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3)
依我看,应该是这样的。这一关是注定的。那三藏的凡间的马,被这条龙吃掉,是注定中的事情,所以, 当龙太子瞧见三藏的马儿的时候,忽然脑筋就拧住了,跟掩耳盗铃那厮一样,只见马、不见人,而且看见了人家的马儿,忽然就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肚皮需要填。
这凡马,跟之前三藏随身带的两个和尚徒弟一样的命运,是注定要在那些关口上结束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送命,是必然的。啊呦,或许有人马上就觉得,这菩萨看 上去慈眉善目的,真个好残忍啊。明明知道是送命,却偏要别人上路,简直是谋杀。
殊不知,过去的修行真的就是这么艰难。任何一个人走上修行路途,都不是一生一世一辈子这么短暂的事情。尤其是佛门弟子,别说想修成佛和菩萨果位了,就说修 成罗汉这么初级的成就,少说也要轮回个七八次,多了十几生十几世都不稀奇。没看人家唐三藏,这已经是第十辈子在修行了。
并且西天取经这个伟大事业,唐三藏显然不是第一个。起码在流沙河那儿,光是被沙悟净吃掉的、脑壳不会下沉的和尚,都已经有九个了。也就是说,修行人修到半 道上死掉了很正常,死于非命都不稀奇。就像西方基督徒,为坚持真理,前前后后被杀戮了四百年,这就是他们的修行之路。一辈子修不成,因为业力太大,一条命 根本还不起,那么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生一生的用命偿还,直到还干净命债为止。就说那个禅宗的末代祖师六祖慧能,他最后一生好像是挺容易就开悟了、圆满 了、肉身不朽了,但是人家之前已经反反复复的修了七八辈子了,第一生就跟着达摩做了徒弟,然后就一生一生的修行,一辈子还一些债,一辈子提高一些。这最后 得道了成正果了,也就是证悟得罗汉果位。不容易!
但是他们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是,这样的修行人死了,不会像一般人那样下阴间由阎王们安排轮回转生的事情,而是被佛或菩萨他们直接看管的,他们死了跟一般 人死了不一样。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是悟空受不了了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4)
你说这西游记小说,写唐三藏的时候,几乎满嘴都是惹人笑话的低俗愚见,这倒不奇怪,他的确是从俗人的起点上开始修行的。作为一个人,可以说满脑袋想 法几乎 99.999%的都是俗人俗见。这修行的路,就是通过遇到种种安排和注定的事情,来让他认识这俗念是应该抛却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就一层一层的抛掉 俗见,同时增长一层一层的正见。所以你看唐三藏,这开始修行的初级阶段,只要他动用过去的观念来看待孙悟空、看待遇到的种种事情,只要他一张嘴,说出来都 是让人笑掉大牙的傻话。
他不知道神仙、妖魔鬼怪都是可以随意变化身体大小的。于是他说:“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 再仔细看看。”
他不知道很基本的通过现象反推因由。于是他说:“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
在他眼里,老虎和龙都是一个档次的,不知道每一层天都有这种生物。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在他看来,孙悟空说要去南海找观音,简直就是又想临阵脱逃,他根本不相信孙悟空的神通很大,于是他说:“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 忍!”
孙悟空牵着龙子变的马儿,肥肥白白的,这三藏居然以为是他原来那只马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他居然很无厘头的说:“徒弟,这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处寻 着的?”
对于三藏的无厘头言论,悟空很是不屑,就告诉他是金头揭谛请来了观音菩萨、把白龙变成了白马。听闻是菩萨做的事情,这三藏的俗世逻辑终于崩溃了,大惊道: “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悟空听闻他这么说,心里这个不屑呦,溢于言表,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不是菩萨不耐烦,其实是悟空受不了 了。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