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漫注》 心经之要义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回(5) 佛教中流传的心经、西游记中的多心经,其实并不是佛教专有的修心之法。 基督教典籍中记载,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他们就开了船。行船的过程中,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风浪滔天,船 将满了水,危险极矣。门徒惊恐的叫醒了耶稣,说:师父,我们要死了啊!耶稣被喊醒了,斥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了。看到门徒的不悟,耶稣很痛心,对他们说: ...
《微漫注》 这是对好色者最好的形容:呆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八回 而关于猪八戒霸占高老庄高翠兰的故事,这个情节在不同人的嘴巴里,却是颇有出入。 根据高才耳闻目睹的故事: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个妖精占了。那妖整做了这三年女婿。我太公不悦,说道:‘女儿招了妖 ...
《微漫注》 王的志向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5) 那太极拳的放松、听劲儿,本来就是这种修炼技术的入门,可是他们传着传着忘了这个根本的诉求,成了单纯的武术技艺。内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本来都 是为了 舒展开身体,通过人为的办法、技术性的办法舒展开身体,用这种舒坦的、极端舒服和畅通的身体,来感应自己的内心、感应外在的千百种。依我看,整个中国传统 ...
《微漫注》 样貌取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3) 果不其然,这伯钦刚刚走开,这孙悟空刚刚成为他的徒弟,三藏就栽在自己这个样貌取人的毛病上了。过了两界山,又是一只老虎冲上来,张牙舞爪的。各 位,这可 是三藏第三次遇见老虎了,按道理,这次老虎不该出现的,事不过三嘛,再者说了,老是老虎出来,看多了也没了恐怖的心情了,审美疲劳了不是。其实作为一个修 ...
《微漫注》 中国人习惯的概念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5) 还记得圣经中的《创世纪》,神首先说的是: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创世纪第二句是: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第二句的光,跟第一句的光不是同 一个 光。第一句的光组合创造出了第二句中的光和暗。第二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阴阳,第一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太虚、无极、道。 扫一扫,更多图文音 《微漫注》 绝不可能是真经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6) 太宗要求与玄奘结拜兄弟。你以为这皇帝能是随便给跟人结拜兄弟的吗?一国之内,再无第二人有此份量和身份跟皇帝对等的了。并且玄奘的外公乃是太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