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论坛

浏览完整版本 : ★北京经典小吃荟萃200种[史上最强图片版]★



孙小美
07-05-05, 00:47
http://photo.hexun.com/p/2005/1225/7667/b_F50595B3BD6C0C32.jpg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北京的风味小吃有着辉煌的历史,凡到过北京的人,说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麦外,都会对北京小吃颇感兴趣。


北京小吃可分为汉民风味、回民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作法,共计约有百余来种。


有人将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艺”四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内涵。有段歌词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


都说"吃在北京",这句话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啊! 闲话且不多说了,大家现在就赶快过来和我们一起Enjoy一下这老北京上千年来远近文明的“京城吃文化”吧!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最后,我祝所有我的朋友天天都有好胃口!!!~~~~~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ps:大家覺得還有什麽沒有的,經典的。。。一起添上來哦~!吼吼。。。:21: :21: :21:

孙小美
07-05-05, 00:48
1、爱窝窝


  爱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

  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083453.jpg


2、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243312.jpg

孙小美
07-05-05, 00:50
3、扒糕

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扒糕与凉粉一般同时出售。出售时摊贩不时的吆喝:“扒糕筋道……酸辣凉粉儿哟……”
  扒糕用荞麦面制成,锅内烧开水,倒入荞面,快速搅拌,荞面熟透后,盛在盘内拍平晾凉,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并注称:“热天之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食之。色灰黑,见之欲呕,色恶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看来《燕都小食品杂咏》的作者不喜扒糕,要按孔子“食恶不食”的教导行事。但很多老北京人虽视其色恶,乃至被醋蒜辣子的酸辣味熏得要号叫,但仍钟情于扒糕。大概是源于扒糕的原料荞麦有上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中就说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食毒,甚良”。今人经科学验证,认为荞麦含有磷、钙、铁及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的营养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食品之一。《本草纲目》称养麦“甘,平寒,无毒”,还说:“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风”,故不可多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328937.jpg

4、白水羊头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头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盐的一种吃食。色白洁净,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鲜,醇香不腻,佐餐下酒皆宜。北京过去卖白水羊头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区前门外廊房二条推车摆摊的马玉昆,家传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头,清脆利口,讲究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越凉越好吃,羊头肉分为羊脸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脑、天梯(上颚软骨)等6个部位,任客选要,随要随切,撒上的椒盐也很考究。

  马玉昆在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改行当了名运输工人了。“南来顺”在菜市口开业时,当时任经理的陈连生到处寻觅,在市区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请回来重操旧业。马玉昆因为白水羊头做得出名,尊称为“羊头马”。他每天只做20个羊头,一律是白毛的山羊头,都必须是一岁半左右的蒙古产的、被阉割过的白山羊,挑选出来后,放入凉水中浸泡2个小时,用板刷反复洗涮头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头皮,还要掰开羊嘴,来回刷舌根,用水将口、鼻、耳内的脏物冲出,再用净水来回洗几遍沥干。用刀从头皮正中至鼻腔处划一长口后,按老嫩程度逐个放入锅中,倒入凉水,漫过羊头10厘米,用旺火烧沸,煮一个多小时,到七成熟时取出,趁热从头皮正中划口处将头肉扒向两边,拆下颅骨,将羊眼用手捅出,并将颅骨劈开,取出羊脑,然后从头上切下双耳和天梯,并完整地拆下两块羊脸子和羊舌,再全部放入凉水中浸泡1小时,使肉质脆嫩,色白,好切。随后取大盐放入砂锅,靠在微火旁慢慢(火靠)干;花椒也如法泡制研成碎末后,加丁香粉、砂仁粉搅拌成的椒盐,装入特制的不跑味的牛角制的容器内,吃时现切现撒现吃,以防羊头肉软塌不筋道。

  马玉昆当年手推小车,去廊房二条,车一到人即满,一是品尝风味独到的白水羊头,二是看他手握大片刀片肉的绝技,肉片得极薄,片片透明,而且每片肉中均带皮。《燕京小食品杂咏》中称马家六代的白水羊头:“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成与纸同。”咏诗道出了白水羊头的口味及技艺,堪称一绝。可惜的是马玉昆未将技艺留传后人就乘鹤西去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438953.jpg

孙小美
07-05-05, 00:51
5、百果年糕

百果年糕是北京春节的传统小吃,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其实追溯年糕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周朝就有记载。《国礼·礼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

  北京的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应,除年节大量供应外,平时亦有供应,但数量和品种都比春节时少。年糕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满族跳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清代沈兆(衤是)有诗一首:“糕名飞石黑阿峰,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糁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见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满族的小吃品种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551312.jpg

6.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料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顾客愿吃哪个部位,随便选择。爆熟的时间因部位的老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最鲜嫩的部位几秒钟即熟。近年来由于食者人众,又加肚子全是鲜货,不易保管,加上鲜肚货源难以解决,因此分部位供应的餐馆或摊贩,几乎绝迹。

  爆肚除肚子要新鲜外,功夫全在“爆”。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欠火候或过火候,会出现过生或过熟而不脆,甚至咬不烂。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咏:“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还说:“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因此,它的质量标准是“脆嫩”,不同的部位要掌握不同的火候。

  爆肚过去几乎全部是回民经营,用的羊肚必须回民宰杀,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有异味的肚子弃之不用,因此很有信誉,特别是梨园界的名角无不十分钟情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欢喜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628875.jpg

孙小美
07-05-05, 00:53
7.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冬春之夜消闲的著名蜜饯。从大小蜜饯店、干鲜店,到街头小贩都制做。而且除名店以外,小贩制品质量超过一般的店家。老北京宁吃街头小贩所售,不吃一般干鲜果店所制。每年的九月底开始,就有小贩走街串巷,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芦冰糖,蜜嘞糖葫芦……”《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葫芦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鲜滋味长。燕市有名传巧制,签筒摇动与飞扬。”注说:“冰糖葫芦为北平名产,各样鲜果均可穿蘸。早年抽签之赌,北平不甚流行,唯售冰糖葫芦者,率多带有签筒。”

冰糖葫芦的制法是用竹签一根,将选好的果串成一串,一般五枚。然后用冰糖熬成糖汁(定要用冰糖),将成串果子在糖汁中一蘸,立即提起。糖汁遇冷即凝,成为果子的一层薄薄糖衣,晶莹光洁,通体澄澈,取其形名日糖葫芦。出售时,按串排列在大盘中,罩上玻璃罩,或提小篮;或捧木质方盘,没有玻璃罩也要盖一块洁净纱布。

糖葫芦所用的果子,不下十余种。同是一种,可以翻出很多花样。有些名店或考究点的小贩,还能在果面上排出各种精巧的图案,绚烂多彩可以欣赏。果子中以大山里红、大白海棠、山药为主,其它如葡萄、山药豆(籽)、红海棠、橘子瓣、荸荠,都可做糖葫芦。果子部用鲜的,只有山药、山药豆要蒸熟。有些用果子煮熟以后加工做成花样,如山植扁、海棠扁、果脯扁、山药扁。所谓“扁”,就是将果子煮熟压成扁型再蘸糖,便于在上面做图案。作为点缀花样多用干果,如剥皮的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松仁,各种果脯、蜜糕、青梅等都是排图案的原料。花样中最可喜的是镶嵌,比如大山里红栏腰一劈为二,去核,两爿之中嵌上白色山药泥,或黑色豆沙。面上磨光用瓜子松于排成梅花、菱形图案非常美观。这样,在一串串糖葫芦上,可以显示出翠绿(青海)、粉红(山渣糕)、棕黑。豆沙)、白玉、大红等不同色彩。许多名店还用去皮的整只核桃穿成串,或用单只鲜果做花球,每支一枚,不成串,精工细做,如狮子头、花篮等形。这是糖葫芦最佳之味,用其装匣送礼最宜。

在旧时的北京,糖葫芦是冬春之季最受欢迎的食品,除小贩挎篮串街叫卖外,还是信远斋、九龙斋所制最出名。有资料说信远斋最有名的是“豆沙冰糖葫芦”,即将每个山楂都横剖为二,去核,在中间夹上豆沙,再用冰糖去蘸。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回忆,冰糖葫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梁先生最后说:“离开北平就没有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845281.jpg


8. 薄脆

薄脆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薄脆,故名思义,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吃早点,常向卖炸油饼的要个薄脆。

清康熙年间,西直门外一里许广通寺南,大道旁有一茶馆亿禄居,当时即售制“大薄脆”。亿禄居的大薄脆与众不同,是用香油所炸,分咸甜两种,火候适度,既香又脆,驰名于京城内外。这个小茶馆遂被人们称为“大薄脆”,而不称其正名。当时有一谚语:“西直门外有三贵:火绒、金糕、大薄脆”。其它两项已无可考,惟亿禄居的大薄脆,据记载驰名将近二百余年。《北京琐闻录》中记载,康熙曾微服游圆明圆,路过此地吃了一顿大为赞赏,以后,他传旨按期进奉,成了清宫御膳房的一种野味食品,从此,这家“大薄脆”更加驰名远近。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多次提到了薄脆。如“俩人每人啃着一张薄脆,倚着垂华门,你看我,我看你。”还有“妹妹,薄脆好吃吗?”“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现制现吃,也可以捏碎与菜馅拌和当素馅的原料,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小吃。现在通常放在煎饼中,与口感绵软的煎饼相得益彰。现在还有制作的名店有南来顺、大顺斋等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0945468.jpg

孙小美
07-05-05, 00:54
9. 茶汤


看过《四世同堂》电视剧的观众,都会记得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北京小吃冲茶汤的在吆喝。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的造型,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花球,显示它的古雅。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盛水的大铜壶有40公斤重,冲茶汤的手艺人不仅要有劲,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一般都掌握不好,因此需要下大功夫练。清宫光禄寺的御膳房内就列有茶汤。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吕氏春秋·本味》载:“饭之美者……阳山之穄,南海之糜。”秦代李斯《仓颉篇》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糜形如小米,色淡黄,磨粉可作糕。中医认为其味甘,微寒,可止泻,利烦渴,除热,治咳,逆上气。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但不知还能品尝到真正新糜子面为原料的茶汤否!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039218.jpg

10. 炒肝

是北京早点的名小吃。每日清晨,卖炒肝的店摊众多,爱喝这一口的人也很多。炒肝那醇厚的美味,真是一大享受。然而炒肝是怎样兴起的,连,些老北京人也都不一定知道。

  1900年,当时《北京新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去前门外“会仙居”吃饭。这家饭馆当时卖白水杂碎,杨曼青见桌上、地下扔了不少猪心、肺等下货,就给掌柜的出招儿说:“你们干脆把白水杂碎中的猪心、肺去掉,只留肝、肠,再加上酱色,然后勾芡,起名叫炒肝。这些日子我在报上为你们宣传一下。”掌柜一听连声叫好。于是按杨先生的办法做,又加上大料、生蒜、黄酱等佐料,最后用口蘑汤勾芡。用这种原料和调料做出的炒肝,香气扑鼻,浓郁可口,大受顾客的欢迎。“会仙居”和炒肝就出了名,红火了几十年。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并入“天兴居”。炒肝成了北京小吃中的精品。清末民初的《燕京小食品杂咏》中就写了一首炒肝的诗:“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炒肝是怎样烹制的呢?这首诗后的注解说:“炒肝以猪之小肠,脔切成段,团粉汁烩之,……名为炒肝,实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块,亦非炒过者),京谚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之语,故诗中云云,炒肝香二字,则卖者吆喝声也。”这个解说已很清楚,炒肝实为烩肠,不过有几块肝为点缀而已。尽管如此,炒肝乃不失为是一美味。它的制作关键是精心细作。如洗肠子时,要扎住肠头,翻过来,用醋、盐、矾揉搓后,用水反复漂洗。干净后,再扎住另一头,再翻过去漂洗。干净后,剪掉两头,才无异味,保证了它的鲜美。用肝虽不多,但要选用肝尖的部位一制作时要用上等好酱油。淀粉要先冲一碗,看是否透明清亮。冲出后混浊即不能用,因此正宗的炒肝,鲜香清亮不混浊,口感极佳。

  目前做炒肝的店家甚众,喝炒肝的也多,质量次也有人喝,因此炒肝质量每况愈下,特别是肠子洗得不净有异味,舍不得用口蘑水浸泡,简单一洗就算洗过了,没有鲜味,淀粉更次,勾出的芡不是稠糊就是稀汤挂水,没有亮度。因为有些吃炒肝的人,并不知道它应有的质量标准,多么次的炒肝也有人吃,质量自然就下降了。因此真想做生意的店家,就应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北京炒肝的声誉。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103156.jpg

孙小美
07-05-05, 00:55
11.炒疙瘩

很多人都爱吃,但不少人并不一定知道炒疙瘩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您在品尝北京这个特有的风味美食时,又知道它的来历和一些趣闻,定会增添不少情趣。

  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开了一家名叫广福馆的面食铺,店主姓穆只有母女俩人,供应面食均为低廉品种。一天几位常客对母女俩说:“面条都吃腻了,能否改一个吃法?”母女俩照顾客要求,将面揪成疙瘩煮熟后捞出拌虾酱吃,觉得不够味儿,又炒着吃味道果然不同。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此后母女俩精心制作,并在配料上进行改进,终于使炒疙瘩名声大振。广福馆地处臧家桥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俨如一座寨子,店主姓穆又无男性,于是一些文人雅士戏称广福馆为“穆家寨”。广福馆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穆家寨炒疙瘩名声鹊起。到琉璃厂多为文人,逛完琉璃厂,不少名流也纷纷光顾。当时一位名书法家品尝后,专泼墨题诗称:“甘载蜉游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名画家胡佩衡、于非闇也赠字画,对炒疙瘩备加推崇。1952年,女店主去世,广福馆因无人继承而停业。

  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兴隆,不少家饭馆纷纷仿效,以前门外李纱帽胡同(现大力胡同)的“东恩元居”最为著称。恩元居的创办人是河北河间县的马东海兄弟俩,1929年到京学习炒疙瘩的方法,并有创新和提高,也很快闻名京都。炒疙瘩用上等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切开,搓成直径为黄豆粗的长圆形后,再用手揪成黄豆般大小的圆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开锅后随即捞出,放入温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出,选用牛羊肉的鲜嫩部位,切成丝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后将煮熟经温水浸泡后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黄,根据不同季节配上蒜黄、菠菜、黄瓜丁、芽豆、青豆等同炒,出锅装盘,黄绿相间,香味扑鼻,引入食欲。由于风味独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经济实惠的特点,问世之后,就成为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不少餐馆,仍有炒疙瘩供应,但风味与“穆家寨”的相比,相差甚远了。原因在于制作上图省事,如过去店家客人进店后,问清吃多少,现制现揪,现在是用机器轧出,煮后就放在凉水中浸泡,客来了,从凉水中捞出来炒,已糜烂无筋道的口感了,配料也不讲究,因此信誉下降,已没有炒疙瘩味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291328.jpg

12 老北京小吃炒红果

炒红果,说是炒,其实是煮。红果,即山楂。具体做法是,将买来的山楂用水清洗干净后,先用剪刀将把儿剪掉,然后再用小刀将山楂切成两半,去掉核和顶部黑的部分,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方便看清水位),加入清水,清水的量约为山楂的一半,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放微波炉中用高火或微波煮三分钟,取出后用筷子搅拌一下,目的是为了让山楂受热均匀,然后再放入微波炉中煮三分钟,取出,放凉后调入蜂蜜,这样,酸甜可口的、鲜亮可爱的炒红果就做好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718578.jpg

孙小美
07-05-05, 00:56
13.春饼


立春时吃的春饼,又叫荷叶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后擀成薄饼烙熟,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熟菜是订来的苏盒(一种朱红色金漆扁圆木盒,内有方格,用来盛菜),如果是讲究的人家,通常极为丰盛:梁实秋在《薄饼》一文提到的苏盒,就包括切得细细的酱肘子、熏肘子、大肚儿、小肚儿、香肠、烧鸭、熏鸡、清酱肉、炉肉等等。家里也要自备炒菜,通常有:摊鸡蛋,切成长条;炒菠菜;炒韭黄肉丝;炒豆芽菜;炒粉丝。若是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炒在一起便是“和菜”,上面盖上一张摊鸡蛋,便是“和菜戴帽儿”了。此外还要有用来佐食的一盘葱一盘甜面酱,葱选羊角葱最好,细嫩。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822515.jpg

14. 春卷


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卷的习俗。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馅料用羊肉或猪肉,另用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油煎,吃时蘸调味汁。元朝时候已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后油炸而食的“春卷饼”,也可以说就是春卷。到明清之时,春卷一词已经出现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903546.jpg

孙小美
07-05-05, 00:57
15.褡裢火烧


“门框胡同瑞宾楼,褡裢火烧是珍馐。外焦里嫩色味美,京都风味誉九州。”这是一位家住郊区的老翁得知瑞宾楼恢复这一北京名食供应后,特让儿孙陪同专程到店品尝时,欣然提笔写下的诗句。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首次供应。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原来它的制作与众不同。褡裢火烧要将和好的面揪成小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后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了瑞明楼,但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精于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联,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现改名为“瑞宾楼”,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996859.jpg

16.豆沙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138734.jpg

孙小美
07-05-05, 00:58
17..豆馅烧饼(蛤蟆吐蜜)

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它的制作程序:先用白面加少许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块,搓长条,揪小剂,擀成饺子皮状,包上豆馅(一般豆馅重量要超过面团重量,如17.5克的皮,要包进37克豆馅),将口捏紧按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上点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入烤箱,因高温馅儿膨胀,从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
  豆馅烧饼四边粘芝麻,口感酥软、香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209968.jpg

18.豆汁


舒乙先生一次在“南来顺”喝豆汁,叙说了一位香港导演胡金铨说过的话:“谁不能喝豆汁,谁就无资格研究老舍。”无独有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也很喜欢喝豆汁。抗战期间居住上海留须不出,无豆汁可喝,思之若渴,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沪演出,特带4斤装大瓶灌满豆汁,以尊师长,传为佳话。一次梅葆玥、梅葆玖在“南来顺”用餐,笔者询问核实。梅氏姐弟称确有其事,并说:“当时无塑料瓶,用的是玻璃瓶。”土得不能再土的豆汁,居然有慰藉外地老北京人思乡的魅力。这魅力也可从北京出生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仙逝前,喝完一口豆汁后,才乘鹤归去而得到证实。
  豆汁何许物也?说起来未免掉价,它竟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出身卑微,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素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之功效。它还有富者不嫌之卑微,穷者不觉之价高的优点,在旧社会西服革履者与拉车卖浆者同桌共饮,并无贵贱之分。从中亦可见,豆汁是贫富相宜、雅俗共赏、极普通的风味食品了。
  把喝豆汁说成是一种享受大有人在。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难怪《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自制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豆汁历史悠久,一说它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另一说是乾隆十八年(1753),北京一粉房偶然发现发酵后粉浆生食酸甜可口,熬喝更好,于是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招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无论何种说法,北京人喝豆汁的历史都很悠久了。
  豆汁作为一种民族饮料颇有开发前途,特别在洋水涌进的今天,经营小吃的店家在熬制质量上狠下功夫,保持它浓稠适度,加上功夫到家的咸菜丝和焦圈,生意一定红火。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278031.jpg

孙小美
07-05-05, 00:59
19.墩饽饽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称谓。在客人来了要摆饽饽、煮水饺,称煮饽饽,因此北京糕点店也称饽饽铺。饽饽一词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中说:“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讹为磨磨。”波同饽音,可见饽饽在明代就有。清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为皇室做美点,北京城内的饽饽铺专营满族糕点。
  墩饽饽显然是面食制品的一种,但它不属饽饽铺的糕点,而是北京小吃的一个品种。除墩饽饽外,称饽饽的种类很多,如硬面饽饽也称饽饽,大概是一种移植和借用了。
  墩饽饽做法极简单,用酵面加碱、白糖、桂花揉在一起,搓条揪小剂,并摁成中间稍薄周围稍厚的扁圆形,先用饼铛用微火烙,两面成黄色后,码入烤盘,入炉烤熟。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墩饽饽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最好放在木箱中闷软,适于老人食用。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345968.jpg

20.茯苓饼


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南宋《儒门事亲》中:“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到了清初,时人讲究“糕贵乎松,饼利于薄”,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随后添加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把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既有浓郁桂香,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与果脯作为出差来北京的必购之物。旧京的茯苓饼以前门外大栅栏聚顺和最为著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468468.jpg

孙小美
07-05-05, 01:00
21.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进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它的特点是用缸做成炉子,将烧饼生坯贴在缸壁上烤制而成,故名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的制作是:用清水加盐化开,放入白面和成冷水面团,再用油加热后晾温,最好用驴油,放小米面和均匀,成为油酥瓤,然后将冷水面团上案,揉成长条,压扁按平,擀成长条、50厘米宽、厚薄均匀的大片,将油酥瓤均匀抹在大片上,由外向里卷成卷,抻成长条,揪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剂子,擀成横8厘米,竖18厘米,前后折叠三层,再横擀成8厘米,竖12厘米,前后折叠,中间搭茬,茬处为三层,两边为两层,用擀杖在搭茬处中间轻压合缝,成长8厘米、宽6.5厘米的生坯,然后撒匀芝麻,翻过来洒些水,在案板上磨出浆水,即可上炉。上炉时生坯横放在手上,自右至左把缸口贴满,再自上而下贴满缸壁,间距0.5厘米,贴完后,盖上盖,稍等一会儿,把火拨开一半,再过3至5分钟把火全部捅开烘烤,烧饼呈虎皮色时即可出炉。

  缸炉烧饼色泽浅黄,外皮酥内瓤层次分明,筋道利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530718.jpg

22. 锅贴


锅贴是烙制油贴的小吃。过去经营锅贴的地方很多,但以护国寺庙会和西安门西安市场的锅贴最为有名。成品皮薄、馅大,色焦黄,咸鲜味香。锅贴两角不封口,成月牙形,馅似露非露为一大特色 .颜色黄亮油润,底面焦脆,馅料鲜香无比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646484.jpg

孙小美
07-05-05, 01:01
23.果脯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755203.jpg

24.核桃酪


提神、补肾、强身的功效。解放前以“会贤堂”制作的核桃酪质量最好,闻名京城。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2956625.jpg

孙小美
07-05-05, 01:02
25.核桃酥

满族祭祖供核桃酥.香甜细嫩,油而不腻。滋阴补肺肾。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128515.jpg

26.糊饼


中国匹萨——糊饼 哈哈,老北京都知道的一道著名的食品就是糊饼啦,因为和匹萨一样,是馅放在面上的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335765.jpg

孙小美
07-05-05, 01:03
27.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就是用面粉和西葫芦摊成薄饼,做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极为鲜美。糊塌子的主要原料是西葫芦。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500890.jpg

孙小美
07-05-05, 01:04
29.蝴蝶酥


蝴蝶酥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松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香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605109.jpg

30.黄糕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鲜黄,质地松软,味甜香润,营养丰富的特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729062.jpg

孙小美
07-05-05, 01:05
31.馄饨
(這個是我的最愛~!!!)



1400年以前就在北京出现,目前已成为中国南北通行的食品。
馄饨是一种古老食品,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已十分普遍,唐、宋、元、明、清历朝都有记载。
北京的馄饨四季常有,肩挑担卖馄饨的小贩很多。《故都食物百咏》中说:“馄饨过市喊开锅,汤好无须在肉多。今世不逢张手美,充饥谁管味如何!”(注:张手美,唐朝长安著名的制作小吃的高手。)并注说:“沿街叫卖者,不如饭馆所制之佳。然唤到门首,咄嗟立办,用以充饥,亦殊方便也。”从诗和注中可以很形象地看到卖馄饨的情景了。他们肩挑担子,一头架锅内煮一只鸡,一头有案板和馅儿等物,一面包一面煮,十分方便。但最有名的首推东安市场附近的“馄饨侯”的馄饨。挂着蓝地白边白字的布,上写“馄饨侯”三个字。汤是鸡汤,馄饨包得皮薄馅儿足,肉多而不腻,汤浓而不浑,佐料与众不同,用好酱油、陈醋、豌豆苗儿、上等紫菜、晶黄整齐的虾米皮,货真价实,物美价廉,一直经营到半夜。吃馄饨的人很多,老主顾可以记账,等有钱的时候一起付账,生意十分红火。一些大饭庄也有馄饨的供应,如前门外的致美斋饭庄供应的馄饨就很出名。《都门杂咏》中记载说:“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清汤润物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844234.jpg


32.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剁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人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汁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是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辣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私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944687.jpg

孙小美
07-05-05, 01:06
33.酱肘子


天福号的酱肘子以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的特色闻名京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在历史上曾作为清王朝贡品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151265.jpg

34.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是满族家常风味小吃,以大白菜为主料,加芥菜、白糖、醋等,经沸水浇后闷制而成,是北方过春节时重要的下酒菜。宮廷御宴的八道首碟头一个就是芥末墩儿。梅兰芳宵夜也经常吃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色黄白,又甜又酸又脆又辣,冲鼻通气,爽口解腻,滋味绝佳。汪曾琪在他的《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246750.jpg

孙小美
07-05-05, 01:07
35.京东肉饼

京东肉饼为北京以东夏垫镇别名大麻七的杨景禄所创制。 ,是解放前就有的大众食品,其特点是皮厚(老师傅称为“嘴唇子皮儿”)、馅足(大多为牛羊肉馅),吃了以后特别抗饿,故广为劳动人民喜爱。马季做京东肉饼在相声界非常有名,人称“马家馅饼”。梁左在平谷插过队,对京东肉饼一直念念不忘。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354890.jpg

36.菊花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859390.jpg

孙小美
07-05-05, 01:09
37.卷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934484.jpg

38.开口笑
开口笑是北京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

  开口笑用面粉、饴糖、白糖、鸡蛋、麻仁及油等为原料,每斤面耗油200克。制法是鸡蛋磕碎去皮倒入盆内,稍加上一点苏打粉,下入适量的白糖、饴糖,再用白面加水和油一起搅拌,均匀地倒入盆内,搅拌均匀并揉和成面团,揪成小剂,麻仁用水拌匀,把小剂放在麻仁内滚一滚,不要按揉。油锅烧油,将粘芝麻的剂入油锅中炸至开口即成。开口笑香甜暄酥,十分可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4988828.jpg

孙小美
07-05-05, 01:10
39.老豆腐


  老豆腐与豆腐脑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它没有“脑”的细腻和鲜嫩。它在点卤之后,在微火上炖一会儿,而成为老豆腐,盛在碗内,浇麻酱、酱油、韭菜花等调料食用。

  《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可谓诙谐。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硬,形状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豆腐脑多在晨间出售,老豆腐则在午后。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045062.jpg

40.栗子糕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得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此品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287453.jpg

孙小美
07-05-05, 01:11
41.栗子凉糕(栗子羹)

栗子凉糕是北京传统小吃,用纯栗粉加白糖、桂花压制而成,为小吃上品。相传此糕原为元代、明代时高丽及女真人的食品,到了清代,已成为满、汉权贵之家的小食品。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384546.jpg

42.凉糕


凉糕、芝麻凉糕均属粘糕类中的一个品种,大多在夏季食用。
  凉糕的制法:把江米淘净蒸熟,晾凉。用一块案板,用凉水冲一下,铺上一层揉碎的熟江米饭,抹上一层豆馅,共铺三层熟江米饭,两层豆馅,第三层用湿屉布盖在上边,用手拍平,撤去屉布,撒上青红丝,出售时用刀沾上水顺边往下切,放入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芝麻凉糕也用蒸熟的江米饭,用屉布包起揉碎,分两块,一块铺在案板上,抹上豆馅,上面再覆一层江米饭,用湿屉布盖上,用手拍平。与凉糕不同的是它是一层馅,第二层上面撒芝麻仁,要撒满面,再撒各种果料,售时与凉糕的方法一样,用刀切装盘,撒白糖。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清凉爽口,甜糯醇香。
  此外还可以用上述原料做成芝麻卷糕。用屉布沾湿铺在案板上,将一块揉碎的熟米饭拍成薄片,当中放豆馅,将屉布卷起来,打开屉布将做好的卷糕粘上芝麻仁放在案板上,撒上白糖果料即成。特点与芝麻凉糕基本相同。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473937.jpg

孙小美
07-05-05, 01:12
43.卤炸豆腐

煮炸豆腐也称做卤煮炸豆腐,一般是在清真的小吃摊上出售。秋冬的平民人家,用以代菜。汤汁香辣烫口,豆腐柔软耐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687250.jpg

42.卤煮小肠(卤煮火烧)

卤煮小肠是北京风味小吃,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店家或沿街摊贩出售,但最有名的数宣武区南横街内的燕新饭馆。制作卤煮小肠的师傅陈玉田,外号“小肠陈”,已几代相传。他制作的卤煮小肠辣中有酸,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儿不粘,选料考究,味道鲜美,一直保持传统风味,因而慕名前往的客人众多。

  卤煮小肠的主料有猪小肠和心、肝、肺、肚等,此外还有猪五花肉、油豆腐和火烧。猪小肠要用盐、碱洗净去异味杂味,切成3.3厘米长的肠条,五花肉切成不规则的大小肉块,炸豆腐切方块或菱形块备用。先把猪小肠及内脏、五花肉放入锅中,用武火煮,随煮随用勺撇去浮末,然后把油豆腐、绍酒、花椒、豆鼓、大料、小茴香、葱、姜、醋、蒜、豆腐乳卤等辅料入锅同煮。所谓卤煮就是每次煮肠肉时,把前锅的剩肉汤倒入锅中,改用文火煮(卤一般要用白芷、甘草、丁香、砂仁、豆蔻、肉果、肉桂等数十种香药料配制而成,用时须用纱布包起来,以防散入汤汁,影响口感和外观。卤汁的使用要注意老汤的调理和保存,卤汁使用一段时间要加新汤汁,并常添加香药料,又称肉料,并经常用鸡泥子提清卤内杂汁,使卤保持清鲜无异味,常用方法是经常将卤煮沸保存。卤煮小肠的卤也要放入肉料。用肉料制出的老汤称卤,用这种卤汁煮就是卤煮)。待肠、内脏、肉已烂,放适量的盐,锅内四周放些火烧一齐煮,因此又叫卤煮火烧。过去卤煮火烧都在掌灯的时候出售,挑小担子,一边是铁锅,下放小火炉,锅里面有煮好的五脏及肉和火烧,一边有花椒油、辣椒油、醋蒜汁等佐料,卖时客人要多少切多少,火烧也是要几个切几个。解放后卤煮小肠都进店经营,一般下午4点左右供应。卤煮小肠揭锅开卖,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想吃的人闻香而至,生意都很好。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846718.jpg

孙小美
07-05-05, 01:12
44.豆面糕(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5985265.jpg

孙小美
07-05-05, 01:13
45. 绿豆糕

英文Bean paste cake。北京的绿豆糕一般不带馅,南方则有的带馅。曾为端午节必备食品之一。

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

绿豆糕清热解毒,保肝益肾。北京主要的糕点厂均有制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084234.jpg

46.萝卜丝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160281.jpg

孙小美
07-05-05, 01:15
47.螺蛳转


螺蛳转因其形似而得名,质地松软,表皮酥脆,味咸香而可口。

螺蛳转有甜咸两种。甜螺蛳转外酥脆内松软,味甜香。旧京的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又能当酒菜又可以做主食,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旧时以清真烧饼铺所制为最。

北京西三元小吃店制作的螺蛳转,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225859.jpg

48.炒麻豆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这个是我的favorite噢,配上一碗大米饭,香到 ~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3.gif )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样,是制作绿豆淀粉和粉丝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旺火烧,使之水份挥发掉,存下的渣儿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发绿。旧社会的贫困人家买回来,用羊尾巴油来炒着吃,里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热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炼去麻豆腐内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头语。

  炒麻豆腐是贫民食品,但有钱的人也爱吃,甚至还吃上瘾。梨园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爱吃,所以现在北京的不少餐馆多有供应,但够质量标准的不多,原因是他们不懂得炒麻豆腐的来历和烹制方法,以为麻豆腐买回来,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颜色品味都变了样。

  炒麻豆腐原来用羊尾巴油炒,因其凉了以后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现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窝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黄酱与麻豆腐一起炒,然后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后,要用红辣椒与切好的豆瓣葱,用热油炸出葱辣香味,浇在刚出锅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后,灰白红绿相间,口感香醇味厚,别有风味。

  炒麻豆腐并不名贵,但要炒好也并非易事。1994年全国第一届清真烹饪技术比赛中,南来顺饭庄年轻的厨师吴边,受饭庄之命,以炒麻豆腐参赛,由于色、香、味、型俱佳,荣获金牌。炒麻豆腐也获得“全国风味名牌产品”称号。社会名流慕名而至,纷纷点要,食后大加赞赏。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318890.jpg

孙小美
07-05-05, 01:16
49.猫耳朵

绝对正宗的中国Pasta!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429046.jpg

50.玫瑰饼

玫瑰饼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玫瑰花的吃法也很多,花谚有“玫瑰花香味浓,制作甜羹和月饼”、“玫瑰花香人爱好,巧作玫瑰饼玫瑰糕”。

北京初春三月,藤萝饼刚刚吃过,农历四月便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玫瑰花香味浓郁不同于紫藤的淡远清柔。但是它香味悠久,做香精、花露以及糕饼,都很相宜。玫瑰饼的制法和藤萝饼完全相同,也分家制、店制两种,玫瑰饼四月半上市。可以一直卖到端午节。玫瑰饼形式也与藤萝饼同,不过味道绝不相似。

旧时,玫瑰饼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清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记载了当时的制作方法。另据史料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清稗类钞》中曰“玫瑰花坐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汁,加白糖,再研极细,瓷器收贮。最香甜。” 现在五六月份桂香村还有制作,其玫瑰来自京西著名玫瑰产地的妙峰山。

玫瑰饼酥皮清楚,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479265.jpg

孙小美
07-05-05, 01:17
51.门钉肉饼

门钉肉饼,又作门丁肉饼,是一种老北京的清真食品。传说清御膳房为慈禧做了一道馅食的点心,慈禧吃过后觉得很适口,问厨师这种食品叫什么名字。御膳房的高厨想到宫廷大门上的钉帽,就随口回答说“门钉肉饼”,门钉肉饼象征永远吉祥。
  门钉肉饼选择牛肉的上脑和鲜嫩肥瘦相间的部位剁成馅,调以香油、洋葱、鲜姜、花椒等辅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软面皮,包成像宫廷红门上的门钉形状,直径4厘米,厚2厘米,放在铛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馅足的一种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润口,咬一口鲜汤四溢,风味独到。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590984.jpg

52.蜜饯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1.gif 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太甜!不过我相信有人肯定超爱吃就对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673093.jpg

孙小美
07-05-05, 01:18
53.蜜三刀


北京蜜制小吃品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老号祥聚公蜜三刀也很有名气,是老北京重要年货。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746359.jpg

54.面茶

清乾隆年间的诗人杨米人写过北京小吃的《都门竹枝词》内有“才吃茶汤又面茶”之句,可见面茶历史悠久。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匙,要将面茶一手擎碗,沿着碗边转着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的艺术了。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原来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面茶用小米面和成稀糊,锅里烧水,放少量姜粉,水开后将小米面糊倒入开水锅内,再开锅时盛出,将麻仁50克炒成焦黄色,擀碎;盐150克烤干擀细,与麻仁拌在一起;将麻酱200克和油250克用筷子打搅均匀稍稀,面茶盛在碗内,用小漏勺淋上芝麻酱,撒上芝麻盐,麻酱与盐要撒在碗面,要均匀(讲究的是先盛一小勺面茶,便淋撒一层麻酱、芝麻盐,再盛一勺面茶,再淋撒一次麻酱、芝麻盐),转着喝的道理就在于每口面茶中都能品到麻酱和芝麻盐的香味。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午后售卖。前人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元宵怕在锅中煮,调侃谈言意也差。”前面说的是吃面茶的时间和调味,后面是一句歇后语。煮小米面的浑汤内,如何煮得元宵,岂不成了浑汤煮圆蛋(元宵)。此为骂人之语的调侃,所以是“意也差”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803953.gif

孙小美
07-05-05, 01:19
55.奶饽饽

在北京早年的奶制品品种很丰富中,除了奶酪,还有奶卷、奶饽饽、纯奶油、酪干、水乌他等。奶卷是取纯奶油,蒸发水份,用器皿定型,做成奶皮,用以包上甜馅,就成了奶卷或奶饽饽了。

奶卷皮,有两种类型:一种叫盆皮。是用光滑的磁盆定型,表面平滑光洁,莹澈如玉;另一种叫文旦皮。是用粗糙的陶盆定型,因水份蒸发大,脂肪高,盆底糙、表面出现斑点,而且略呈淡黄,不是纯白,好象文旦表皮一样,故称文旦皮。外观不美,但奶味更浓郁。一般奶品都用盆皮,文旦皮要定制,因为工、料都费,价亦略昂。到1920年左右,这种文旦皮市上已很少乃至绝迹。

奶卷、奶饽饽,一般只有两种馅,一种芝麻白糖、一种山楂蜜糕。由于奶质细腻,使这两种馅料人口,微感粗糙,但味道相得益彰的。奶卷的制法是用奶皮铺开,将两种馅子各分一面,卷成双如意形,红白相间,非常美观。分大小两种,小的长可二寸,每只五分钱(当时价格)。大的要定制,长约一尺二寸,售价一元以上,相当于十二个烧饼的价钱。奶饽饽馅子相同,如一只普通月饼大小,表面印花,约当两只奶卷的价钱。这种奶制品,质纯味美,远非现在西式点心的奶类制品所能望其项背。

奶饽饽呈乳白色,质地软嫩润滑,香甜可口,富于营养。梅园乳品店有时有销售。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891734.jpg

56. 奶酪

奶酪是北京小吃,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润,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们夏季喜欢的清凉食品。

  奶酪又名乳酪,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说:“雕胡饭热醍醐软,不是高人不合尝。”醍醐就是指奶中精华成半凝固状态的奶制品。宋代辛弃疾也有诗称赞“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偷尝惯”的句子,认为是酒后的佳品。北京流行于清代,清代杨静亭著的《都门杂咏》中说:“闲向街头(饣炎)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燕京食货资料》记载,清嘉庆年间的竹枝词说:“奶茶有铺独京华,乳酪如冰浸齿牙。”说明它是夏季食用的。久吃奶酷的人说它“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内以养寿,外以养神”,从中可以看出奶酪是一种美妙的保健食品。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6960812.jpg

孙小美
07-05-05, 01:20
57.奶油糕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152468.jpg


58.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色白如霜,焦脆酥嫩,甜香馥郁,营养丰富。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曾经是北京一绝。锦芳小吃店的奶油炸糕也很有名。松软可口,有一种入口即融的感觉。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281421.jpg

孙小美
07-05-05, 01:21
59.北京南瓜饼

(建议各位去“大鸭梨”点这个,个人觉得那里师傅的手艺还算不错)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385562.jpg


60.牛肉麻饼

(这个点心和下一个都是我在家时的每日必备早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北京传统的特色风味小吃。牛肉麻饼具有麦黄色的扁圆形状,芝麻粘附均匀,口感酥松适口,含有牛肉、芝麻香味的特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606656.jpg

孙小美
07-05-05, 01:22
61.牛舌饼


(什么也不用多说,100%强烈推荐)


牛舌饼因形如牛舌而得名,是北京小吃中一种常见的烤制类品种。明代《墨娥小录》中说,北京人习惯表面有芝麻的称烧饼,不带芝麻的称火烧。牛舌饼表面没有芝麻,按上面标准分类,应属火烧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725343.jpg


62.盆糕


盆糕层次分明,面白枣红,糯软耐嚼,味道香甜,枣香浓郁。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910296.jpg

孙小美
07-05-05, 01:23
63.起酥饼


(这个也很不错的哦,推荐!小時候老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7987062.jpg



64.千层糕


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千层糕制作精细,糕体松软,层次丰富清晰,色彩缤纷,味道香甜可口,宜热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029296.jpg

孙小美
07-05-05, 01:24
65.秋梨膏

秋梨膏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清道光20年(1840年),太医院将秋梨膏的秘方传给前门外通三益食品店,从此秋梨膏才在民间流传。

秋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对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胸中热闷、肺燥干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秋梨与其它具有生津降火止咳、润肺的药物配伍,用以治疗因燥热伤津所引起的诸症。
  通三益所制的苓贝秋梨膏和燕窝秋梨膏曾远销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以酸梅汤闻名的信远斋也做秋梨膏。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153437.jpg

66.肉末烧饼

北京传统宫廷的风味小吃,享誉京都几十年。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1975年周恩来总理养病期间经常到仿膳饭庄,称赞到“你们的烧饼不错,别处比不了。肉末我吃了这么多年也不错,家里做不出这个味来。”成龙对肉末烧饼也是赞叹不已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273953.jpg

孙小美
07-05-05, 01:26
67. 萨其马

(这个我想就不必多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的~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376250.jpg

68.三不沾


为北京同和居的一道名菜,用鸡蛋黄和精淀粉制成,味道微甜,特点是不粘牙、不粘筷子、不粘盘子,所以叫“三不粘”,做这道菜非常费时、费力,技术性强,一般的餐馆和厨师都做不了,位于西三环路外语学院附近的燕兴大酒楼做这道菜也非常拿手。

三不沾取名于粘而不沾之意:不沾盘、不沾勺、不沾牙,清爽利口称“三不沾”。烹制是厨师需不停地用手勺翻炒约四百下,直至蛋黄汁炒的十分劲道,表面没有油迹。制作这一道菜,无论哪位厨师都会满头大汗,所以这道菜是费工费火风味名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498656.jpg

孙小美
07-05-05, 01:27
69.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617406.jpg

70.山药饼

山药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酥香,肉质细嫩酸甜,开胃健脾。除了山药饼,北京小吃中还有山药糕、山药卷。制法各有不同。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706984.jpg

孙小美
07-05-05, 01:28
71.山药京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802390.jpg

72.京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8921781.jpg

孙小美
07-05-05, 01:28
73.烧麦(烧卖 )

(個人感覺燒麥沒有小籠包好吃涅~!!!)


烧卖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烧卖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有元大都(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金瓶梅词话》中有“桃花烧卖”的记述。
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卖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卖馄钝列满盘”的说法。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观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9027515.jpg

74.烧羊肉


 烧羊肉是北京小吃中的特味精品,也是时令性小吃,一般每年初春至立秋这段时间内供应。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9140703.jpg

孙小美
07-05-05, 01:30
75.大寿桃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反正超Q就对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9392562.jpg



76.酸梅汤
(老北京招牌饮料之一~ 天然营养,祛暑消乏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燕都小食品杂咏》有咏酸梅汤的诗一首:“梅汤冰镇味酸甜,凉沁心脾六月寒。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卖酸梅汤的小贩,手持两枚冰盏,敲出响声,走街串巷。人们听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准知道卖酸梅汤的来了。所以《都门竹枝词》有“铜碗声音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的诗句。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桂花、冰糖和蜜熬煎成汤,冰镇后出售。《本草纲目》说:“用须去核,微炒之”,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有“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止渴调中,去痰疟瘴”。我国很早就有酸梅汤,古书籍中有“土贡梅煎”,就是一种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也记载“卤梅水”,也是指用梅制作的饮料。解放前后北京酸梅汤以“信远斋”的最出名。据传原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家制作的消暑解渴的饮料,后传入民间才流行开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277031.jpg

孙小美
07-05-05, 01:31
77.糖耳朵 (甜!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5.gif 我的天敌 !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5.gif )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沙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糖稀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434234.jpg

78. 糖火烧

(香香香!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6.gif 喜欢就这可乐吃,朋友都说我有毛病~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3.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2.gif 强烈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

糖火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北京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精选原料,货真价实,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

糖火烧绵软不黏,味道香甜纯正,香酥可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535468.jpg

孙小美
07-05-05, 01:32
79.糖卷果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1.gif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618062.jpg

80.藤萝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687968.jpg

孙小美
07-05-05, 01:33
81.豌豆黄

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北京在过去出售细豌豆黄的大部分是蜜饯茶食铺,比较有名的是仿膳饭庄和南来顺饭庄。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豌豆黄,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798687.jpg

82.碗糕

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鹅黄,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873406.jpg

孙小美
07-05-05, 01:34
83.小窝头

北京传统仿膳风味小吃。小窝头具有色泽鲜黄,口味香甜细腻,富有营养的特色。1956年的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曾用仿膳小窝头招待宾客,食者赞不绝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921625.jpg

84.杏仁茶

杏仁茶又称杏仁酪或杏酪,旧时售者均为回民,是老北京的早点之一。杏仁茶颜色洁白,甜润细腻,杏仁香味浓郁,可达理气滋阴止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6996343.jpg

孙小美
07-05-05, 01:35
85. 杏仁豆腐
(想念阿。。。)


杏仁豆腐是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洁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经过冰镇盛在碗内,兑入冰镇过的桂花糖汁,点缀红绿樱桃及葡萄干等,红绿果料,清淡雅丽。食后甜蜜醉人,冰凉的感觉沁人心肺,到了夏季,许多家餐馆,特别是清真小吃店都有供应。


杏仁豆腐色泽白洁,口感细腻润滑,甘甜醇厚,清凉可口。有润肠、养肺、止咳的功效。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071031.jpg


86.羊肉杂面


杂面就是杂豆面,以绿豆为主,做成面条。北京过去卖杂面的有两种,一种是担小圆笼卖生杂面,一种是卖羊肉熟杂面的。卖熟杂面的前担是高挑柜子,后担是圆笼或水桶,面锅多是铜锅,锅上架一横板,放置煮过的杂面和煮熟的大块羊肉,锅中也有肉面,随卖随续。担上备置腌韭菜罐、醋罐等。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147687.jpg

孙小美
07-05-05, 01:36
87.羊眼包子
(這個外像兒就讓人有食欲~!!!):65: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241609.jpg


88.羊杂汤


  白汤杂碎是北京清真回民小吃之一,多在立秋后供应(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白汤杂碎用羊肚、羊肺、羊肠、羊心、羊头肉等为原料,用羊内脏的种类多,故称杂碎。


  白汤杂碎用羊肚、羊心切丝、羊头肉、羊肺切条、羊肠切象眼块、香菜切成段、葱切成豆瓣葱。汤锅内盛煮羊肉的汤上火,将各种主料下汤锅,调入食盐、花椒水、葱、姜、蒜,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待汤成奶白色时即成,吃时碗内放香菜、芝麻酱、辣椒油,将汤盛上即成。


  特点杂碎熟烂,汤色奶白,香辣味浓。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310453.jpg

孙小美
07-05-05, 01:37
89.腰子饼

腰子饼是用面为皮,萝卜丝或韭菜配以猪肉末为馅,卷裹成猪腰子形而得名。过去西四小吃店做的最为有名。腰子饼烙的时候浸入油中,半煎半炸,颜色金黄,外酥香,馅软嫩,食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

腰子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可口,回味悠长。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409765.jpg


90.一品烧饼
(这个超赞!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一品烧饼的意思是最好的烧饼,此饼皮酥层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

其体形圆扁,色泽金黄,内裹油酥,皮酥脆,馅香甜,味道极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461468.jpg

孙小美
07-05-05, 01:38
91.银丝卷

银丝卷以制作精细、面内包以银丝缕缕而闻名。除蒸食以外还可入炉烤至金黄色,也有一番风味。经常作为宴会点心。

银丝卷色泽洁白,入口柔和香甜,软绵油润,余味无穷。为丰泽园饭店的著名小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525859.jpg

92.芸豆卷

芸豆卷是民间小吃,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成了慈禧的御前御点。 芸豆卷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

仿膳饭庄的芸豆卷最有代表性。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687218.jpg

孙小美
07-05-05, 01:39
93.枣糕


 枣糕是北京小吃中春节时食用的品种。枣糕甜糯软香。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723078.jpg



94.枣泥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809375.jpg

孙小美
07-05-05, 01:41
95.炸布袋

  50年代,北京早点供应,有一种名为炸荷包蛋的品种,又称炸布袋,目前已很少供应。炸荷包蛋并不复杂,但比较麻烦,没有人爱做了。

  炸荷包蛋,简单地说,就是炸油饼时,加进一只鸡蛋。方法是将油饼面揪成小剂,擀成片,注意不要用刀在中间划口子,就直接放入油锅炸,待炸面鼓起来时捞出,由边上撕一个口子,将鸡蛋去皮倒入破口处,封严再炸1分钟左右,即捞出就成了。

  炸荷包蛋,鸡蛋清嫩无油腻感,油饼清香,是富有营养的早点品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7870968.jpg

96.炸酱面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8038140.jpg

孙小美
07-05-05, 01:42
97.炸三角

炸三角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的吆喝声。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正月荐新品物,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角”。

馅分荤素两种。汉民炸三角用烫面,馅儿有荤有素,以前“都一处”拿手的是猪肉韭菜馅,把猪肉按肥瘦切丁,先把肥肉加黄酱炒成肉酱,再与瘦肉丁、碎肉皮放入煮肉的汤中一起煮熟,晾凉成冻,然后拌上韭菜,用烫面擀成半圆形的面皮,包成三角形状,入油锅炸熟,馅呈稀糊状,味道鲜美。

  回民小吃的素三角也是用油炸的,它不用烫面,是用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团揉匀,揪成小剂擀圆,从中切开,成半圆形面皮。它的馅儿用细淀粉和成糊,锅内将水烧开(每500克淀粉用水2500克,加酱油烧开),将淀粉糊倒入开水锅内搅拌均匀,盛入盘内晾凉后切成小丁,加葱花、香菜、麻仁、咸红根(即咸红黄胡萝卜丝),小磨香油拌均匀成馅,用半圆面皮包馅,用刷子沾水刷边,把口捏严,封口捏边朝上,回民小吃中的这种馅儿叫闷子。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8115078.jpg

98.蒸食炸

蒸食炸是先蒸后炸制作的一种素馅饺类小吃。过去老北京常有“蒸食炸,油白搭”的吆喝声。特别是在夏至到中秋期间,很受老北京的喜爱。

北京的夏令小吃中最受青睐的一种。蒸食炸先蒸后煎,其底层油亮金黄而香脆,馅料清淡鲜嫩,无油腻感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8221625.jpg

孙小美
07-05-05, 01:43
99.自来红自来白

自来红又叫丰收饼。其组织酥松,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浓郁。
自来白又称白月饼。具有扁圆形状,表面呈乳白色,底部呈金黄色口感酥松香甜,有果料桂花香味的特色。
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最著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8309000.jpg

100.酥盒子 (欧西~欧西~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

 酥盒子是一种油炸小吃,现在很难见到了。酥盒子是用两块面包上馅,捏成花边后油炸的一种食品,因用两块面来包馅,似盒子再盖一个盖子而得名。此品种原是糕点,后被吸收引进而成小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38652562.jpg

孙小美
07-05-05, 01:44
101.素丸子

炸素丸子是北京风味食品之一,属于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一类小吃,但我还挺好这口儿的!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4856250.jpg

102.桂花糖熟芥

俗名叫熟疙疸,以北京天源酱园腌制的最为有名,色泽褐红,质软不碎。咸中带甜,风味独特。

传说早年间,慈禧太后吃了天源酱园做的桂花糖熟芥,夸了几句,这事传到天源掌柜的耳朵里,他借机给当朝翰林陆润庠的府上送去几坛糖熟芥,才求得了陆翰林题了“天源号”的牌匾。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5296031.jpg

孙小美
07-05-05, 01:44
103.五彩白菜丝


  去头白菜心500克,水发香菇250克,红椒200克,香菜100克,鸡蛋2个,葱丝、姜丝、盐、味精、花生油、料酒各适量。http://www.eding.com.cn/menu/27/53/39/76/65/1286/pic/1286.jpg

104.白菜盒子

原料:. 白菜叶(尽量完整), 猪肉 (肥瘦),鸡蛋。 口味适中,冬夏皆宜!
http://image2.sina.com.cn/bj/danone/art/2005-11-29/U114P52T40D16087F1290DT20051129145743.jpg

孙小美
07-05-05, 01:46
105.艾蒿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5816750.jpg

106.八宝饭

八宝饭养心健脑,补肾益智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5872250.jpg

孙小美
07-05-05, 01:47
107.八宝莲子粥


莲子心含有生物碱,有清热、安神、固精的功效。以莲荷入馔,早在汉唐即已盛行。古人将荷莲飘香的夏季,称为“荷香盈齿,莲馔争奇”的美好日子。莲子在古代即已烹制成多种肴食。如宋代的“玉井饭”、元代的“莲子粥”、清代的“桂花莲粉”、“拔丝莲子”等。元代的“莲子粥”到明清时期又发展为“八宝莲子粥”。慈禧太后的早膳就经常食用八宝莲子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5947156.gif

108.拔丝肉拌豆沙

金黄闪光,软脆牵丝、清香味美、老少咸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034015.jpg

孙小美
07-05-05, 01:48
109.拔丝山药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081062.jpg


110.北京泡菜
(這個也味道超好~!!!想吃了。。。)


绝对不亚于韩国泡菜呦,酸甜咸口味,各大超市均有出售!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推荐品尝)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126656.jpg

孙小美
07-05-05, 01:49
111.打卤面

老北京的打卤面,我就不用多说了,爷爷奶奶们的最爱!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177546.jpg


112.大麦米粥

大麦米、豇豆配上点果仁,呵呵~ 尝在口里,甜在心里!个人认为夏天冰过以后来一碗感觉。。。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3.gif

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215562.jpg

孙小美
07-05-05, 01:50
113.大枣粥

配上松仁,花生米,大补!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269343.jpg

114.蛋黄酥

这个太常见了,凡是北京的都应该吃过吧?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305046.jpg

孙小美
07-05-05, 01:52
115.豆腐脑


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当时有首儿歌:“要想胖,去开豆腐房,一天到晚热豆腐脑儿填肚肠”豆腐脑色白软嫩,鲜香可口。豆腐脑在北京都是清真的,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其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现今的豆腐脑已不是当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黄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绿豆粉价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减。器皿也有讲究,用砂锅,砂锅体轻、导热快,特别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属器皿的影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345312.jpg


116.豆浆


这个嘛~地球人都知道,记得原来北京的老大妈们一大早就会出门去买现打的回来就这油条,属于比较经典的组合了!

豆浆是北京小吃中的传统早点食品之一,很受消费者欢迎。所以有诗云:“云英不必捣元霜,应感淮南菽北香。食罢一瓯真如醉,醍醐何异饮琼浆。”还注说:“豆腐浆为植物之补品,成分几同于牛奶,清晨多喜食。”清代《燕台竹枝词》也有甜浆粥诗说:“豆粉为糜腻似胶,晓添活火细煎熬。蔗香搅入甘香发,润胃无烦下浊醪。”

  这两首诗写得入神贴切。指出豆浆是公元前2世纪淮南王刘安创制,用黄豆磨制的水浆。喝一碗这样的浆水,似饮了天上的琼浆玉液,能润胃,无烦恼,下浊气。现代科学证明豆浆含植物蛋白质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是理想的保健食品,但目前市场供应的豆浆大都是用豆粉加水熬制的,并无云英般的透明,显得粗糟且有渣,口感欠佳,用黄豆泡制现磨的鲜浆,限于场地等条件,已不多见,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恢复鲜豆浆的供应。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438937.jpg

孙小美
07-05-05, 01:53
117.高梁红豆糕


这个。。。没吃过,呵呵~~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533000.jpg

118.桂花糖蒜


各大超市均有销售!北京的桂花,小瓣的蒜!爱吃涮肉的主,应该不会太陌生吧,哈哈~~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662078.jpg

孙小美
07-05-05, 01:54
119.锅塌豆腐

鸡蛋拍豆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2.gif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808343.jpg

120.饸饹

这个夜市里最多,北京炒拌面!哈哈~~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848796.jpg

孙小美
07-05-05, 01:55
121.荷叶饼

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894187.jpg

122.红血肠

京味名菜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4.gif 不敢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6931468.jpg

′⒐寸丁﹖
07-05-05, 01:56
北京的小吃真是l;.....

没腻l;.

孙小美
07-05-05, 01:56
123.厚糕

回民师傅大出来的呦~嘎嘎嘎嘎~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icon_lol.gif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004312.jpg

124.蝴蝶卷

蝴蝶卷因形似蝴蝶而得名。适合老幼食用。原来北京仿膳饭庄有制作。

这个这个。。。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4.gif 看着有点恶心。。。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1.gif

不吃也罢~~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037562.jpg

孙小美
07-05-05, 01:57
125.琥珀核桃

有是我老<-*和谐*-><-*和谐*->最爱~! 其实一般女生都应该比较喜欢这个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100781.jpg

126.(甜)花卷

沾了红糖浆的应该是~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7.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143328.jpg

孙小美
07-05-05, 01:58
127.黄豆雪里红


(最好吃的鹹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205546.jpg


128.黄锅盔


北京的黄锅盔以枣泥为馅料,具有酥松可口,馅料均匀,枣香浓厚的特色,实际上是点心。现在很多的超市还有销售。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255046.jpg

′⒐寸丁﹖
07-05-05, 01:58
到哪了.?

孙小美
07-05-05, 01:59
129.火纸筒

这个猛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火纸筒具有色泽金黄,酥脆香甜,桂花香味浓郁的特色,因形似纸筒而得名。火纸筒实际上是蛋卷。过去吃水烟用纸枚,细草纸卷成圆筒点燃不灭,用时曝口一吹火即发。这种蛋卷并不以松脆取长,而是稍放一时就软黏失脆,反而突出蛋香。有的店家做奶油火纸筒,经火一烘,奶香浓郁,极为可口。《儒林外史》中有个叫王太的围棋高手就是专门卖火纸筒的。可以看出在当时非常流行。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335453.jpg


130.江米藕

强~强~强烈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这个是我的最爱!!!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自己能够独自搞定一整盘!!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5.gif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江米藕”咏诗一首:“江米都填藕空中,新蒸叫卖巷西东。切成片片珠嵌玉,甜烂相宜叟与童。”并注说:“江米藕者,以江米入藕孔中,蒸烂后,沿街叫卖。切成小片,蘸白糖而食之。售此者,多清真教人。”

北京早年城内三海(什刹海、后海、积水潭)多种莲藕,其中以白花藕(有吃红花莲蓬白花藕的说法)为上品。老北京以什刹海北的会贤堂制作的最为有名当时还有不少沿街叫卖者,多为清真小贩。小贩在街上吆喝“江米哎----藕!”

江米藕在清宫廷内的夏季,也都食用。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胞弟的夫人爱新觉罗·浩撰写的《食在宫廷》中写道:“此菜近假点心,每到夏季,北京到处都卖此食。在宫廷中,此菜虽也在夏季食用,但其制法要比民间复杂得多。”

江米藕色泽淡红,质地软糯嫩爽,味道甜面嫩香,老人食用可补气润肠。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386640.jpg

′⒐寸丁﹖
07-05-05, 01:59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1705_8537.jpg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1736_1059.jpg


  爆肚冯、马记月盛斋、奶酪魏、小肠陈、茶汤李、褡裢火烧……这些让北京人牵肠挂肚的老字号小吃,昨天,11家老字号在后海“九门小吃”集体亮相。

  风景秀丽的后海边上,沿着孝友胡同走十几米,就能找到一座古朴典雅的老北京传统四合院。上午9点多钟,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86岁的常大爷告诉记者:“听说前门的小吃都搬到这里了,一定要好好尝尝。”走进四合院,小吃街上各家的招牌店面一字排开,罗圈靠背的坐椅、四方木桌,墙上挂着老北京街景的黑白照片和彩色风俗工笔画,“门框胡同”及“前门”、“崇文门”等命名的包间——让人感慨老北京的小吃也上了档次。

  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告诉记者,早上六七点钟就忙乎开了,各种配料准备了70多斤,光牛百叶就有40多斤。在这条小吃街上,同样忙乎的还有年糕钱的第三代传人钱德才、奶酪魏的第三代传人魏广禄、户部街马记月盛斋第六代传人马国琪、羊头马第七代传人马国义、俊王一德顺斋烧饼第四代传人王世华、豆腐脑白第四代传人白华、小肠陈第四代传人陈秀芳、茶汤李第四代传人李跃、恩元居第二代传人马正国、褡裢火烧改制后负责人刘国壮……这些老字号传人50年来首次聚在一起,共同为北京小吃“叫卖”。

  开门没10分钟,爆肚冯卖出20多碗;刚2个多小时,豆腐脑白准备的全部原料已经用完了。大厅里都是闻讯而来的老食客和周围的街坊,收票台前排起了长队,老字号的伙计们忙得抬不起头仍然有点供不上。“小吃大艺”,北京老字号协会负责人高以道告诉记者,聚集到后海岸边的这11家老字号小吃传人,家家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一碟一碗,都凝聚着老北京的历史、技艺和文化。他们干起活来精工细做,精雕细刻。奶酪魏的餐具不能沾上半点油腥;俊王一德顺斋的烧饼要外酥里嫩,咬开后能分出十几层;焦圈不小心掉在地上要一摔八瓣;还有“白记豆腐脑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羊头马“切头肉薄如纸,撒盐花似雪飞”。

  北京传统小吃处于危急之中,据档案馆查证,北京小吃有600余种,但如今留下来的还不到100种。冯广聚老爷子说:“北京小吃是我们几代人的事业,老一代交给我的不能在我这代失传,希望通过这次换新址我们能重新站起来。”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1664_5680.jpg



  相关链接:


  从前门来到后海 北京小吃迁徙中升级



  6月30日,北京一批传统小吃店在北京什刹海边上的胡同里重张,开张的店铺大多是本报一直关注的前门拆迁工程中的老字号。老牌匾下的新铺面,环境比从前美了,卫生条件改善了,迁徙后的传统小吃是否还保持着原有的味道呢?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2083_5410.jpg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2129_6772.jpg


  风景更好

  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后海孝友胡同,有一座古朴典雅的老北京传统小吃荟萃的四合院。这里别有洞天,仿旧庭院式的餐馆内,大厅与包间装修精细,桌椅和茶具古色古香。宽敞的就餐大厅里面还按照老北京传统堂会的风格搭建了戏台。四合院内熙熙攘攘,穿过一条名为“门框胡同”的小吃作坊街,来到据说被称为“小吃宴”的大厅,大厅东边的戏台上有演员正在舞动水袖,唱着京剧,食客群里发出来一阵阵掌声和喝彩。“这是梅派唱法”,一位操着京腔的老大爷边说边跟着哼唱。

  这里集中了11家老北京传统小吃,还专门开了个“门框胡同”以及以“前门”、“崇文门”等北京地名命名的包间。四合院里面都是从前门乔迁而来的11家老北京传统小吃,外加中华老字号张一元,“7.1”前夕在后海“九门小吃”齐齐亮相。

  这座老北京老字号小吃四合院面积达3000平方米,16个单间,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据说这些迁来的传统小吃作为北京迎奥运的一项配套服务工程,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照。登上四合院的屋顶,记者发现上面几位工人正在紧张地焊接钢架、涂涮漆料。有一位工人说,他们将赶在这几天完工,好开夜市。


  味道依旧

  聚集到后海岸边的这十几家老字号小吃传人,家家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一碟一碗,都凝聚着老北京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小吃宴制作现场,小吃传人们干起活来精工细做,精雕细刻。奶酪魏的餐具不能沾上半点油星儿;俊王――德顺斋的烧饼要外酥里嫩,咬开后能分出十几层;焦圈不小心掉在地上要一摔八瓣;还有“白记豆腐脑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羊头马“切头肉薄如纸,撒盐花似雪飞”。在“门框胡同”里,因为是明档作业,记者得以挨家挨户地观看各个老字号工作人员忙着手中的“绝活”。正在忙着做“炒疙瘩”的“恩元居”的第二代传人马正国,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忙里偷闲跟记者聊了起来:“照片里没有我,这是我表哥,这是我表姐,坐在大人怀里的是我姐姐。” 马正国老人指着照片告诉记者,他自己并没有在“恩元居”工作过,现在退休了,经不住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侯嘉会长诚恳力邀,终于成为这座小吃食府的一员。“味道都挺正的!”有食客告诉记者,她这些天看报纸说过了,今天经过这儿,找了大半天才找到,“值,不枉走一遭。”另一个食客对奶酪赞赏不已,“就喜欢它那味!”他赞叹道,“毕竟是传人亲自做出来的呀!”


  价格上涨

  此番老字号小吃“搬迁”,搬进了新场所,环境改善了,小吃的价位也随之上浮。记者了解到,这11家小吃,每家都有个别品种价位提高。像爆肚冯,部分品种将4两盘换成了3两盘;褡裢火烧原先是2.5元/两,现在是4元/两。此前,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侯嘉曾对外透露,新店的个人平均消费将达到68元,是先前消费金额的两倍左右。据说,这与什刹海的日租金比前门地区高不无关系。

  因为受到各种成本上涨的影响,传统小吃难以传承好吃不贵的传统。客人邱老师告诉记者,他一家4口,分别点东西,都是几块钱一份,结果一算账,很快就100多块钱。他说他观察到其他人的消费状况,每桌的花费都在100块以上。“应该还算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百年老字号“奶酪魏”的第三代传人、今年73岁的魏广禄老先生说:“我们的招牌小吃――宫廷奶酪过去一碗5元,现在是6元,杏仁豆腐原来4元现在是5元,涨价的原因主要就是受到房屋租金、原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愿因为这里外国人多就把价位定得太高,老顾客才是老字号生存的根本。”

  对于“换地方涨价”的做法,大部分客人都表示理解。除了小吃,记者还在这里看到,每家老字号都在自己的服务窗口专门为糖葫芦、北京特产、北京面人、泥人、剪纸设立了摊位。爆肚冯传人冯广聚老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在前门经营北京小吃的时候,环境简陋、卫生条件也不太好,现在可不一样了,“北京小吃也上档次了”。


  重在拯救

  据介绍,前门老字号小吃在北京小吃协会组织下,筹集启动资金1170万元,集纳了小肠陈、门框胡同的褡裢火烧、回民小吃马记月盛斋、羊头马、奶酪魏、豆腐脑白、爆肚冯、德顺斋、恩元居炒疙瘩和天桥茶汤李等老字号小吃。经营者借鉴了现代化中餐“档口”式的运作模式,每家老字号在小吃宴中都有自己的服务窗口,独立制作商品,核算与盈亏自负,但宣传、策划、服务与管理统一进行。

  前门地区的门框胡同宽不过4尺,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因其诸多京味小吃而誉满京城。改革开放以后,原来众多的老字号小吃纷纷恢复经营,多散布在门框胡同旁边的廊房二条。此后,那里逐步发展成为北京传统小吃的新聚集地,直到拆迁。

  “现在‘小吃宴’里面这条小吃作坊街的确用的就是前门‘门框胡同’的名字,他们就是从那里搬来的。”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高以道介绍,由于前门廊房二条拆迁,曾引发了那里的老字号,特别是北京传统小吃自发的“集体告别”。“不过现在它们又携手重新出山了,且11家传统小吃的服务、环境等都有很大提升。”高以道说,“在档案馆记载的北京小吃就有600余种,但前几年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到隆福寺清点了一次,连稀带干只有34种了。挽救传统老字号是今后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要联手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以道还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孝友胡同小学,城里学校合并后,改造后小院用得恰到好处。”


  舞台还小

  将北京传统小吃拢到一个四合院里一同叫卖,可谓用心良苦。但对驾车远道而来的食客来说,进出胡同里的四合院就显得不那么方便了。

  在恩元居品尝炒疙瘩的食客议论说:“这个地方地点虽好,但交通成问题,开车太不好进来。”“进得来也没地方停车,进得来也出不去。”“我看来这里吃小吃的应该限制,走路来的和骑车来的优先。”小吃客人一致认为这里交通不够便利。

  但一位餐馆员工意见不同,“你看刚刚正式开业,位置都坐得快全满了,过不了几天,什刹海地区的游客全知道了,还不把我们挤爆才怪。”的确,到这里的食客大都等待的时间较长。在高峰时段,记者见有一桌客人不断地催着上菜,服务员不断地向客人道歉:“对不起,今天刚开业,请各位多原谅!”有客人担心:“以后客人一多你们不更把我们晾半天不成!”

  北京传统小吃处于危急之中,据档案馆查证,北京小吃有600余种,但如今留下来的还不到100种。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先生说:“北京小吃是我们几代人的事业,老一代交给我的不能在我这代失传。希望通过这次换新址我们能重新站起来。”

  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高以道认为,小吃协会把这么多传统老字号拢到一起,管理、经营上需要改进的肯定不少,但是,只要经营方向正确,“小吃能吃出大气候。”

  实际上,传统小吃的魅力不减当年,但目前留给它们施展魅力的舞台还不够大。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62061606_5716.jpg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11.gif

孙小美
07-05-05, 02:00
131.江米枣


这个不错,可以作饭后甜点,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448312.jpg


132.酱炒牛心顶


京城名菜~!但不是每个馆子都能拿得出得~!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4.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490734.jpg

′⒐寸丁﹖
07-05-05, 02:00
146.麻酱烧饼

基本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喜欢在涮涡或吃完爆肚之后拿它来沾碗底~呵呵~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香~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3.gif !

麻酱烧饼北京人统称烧饼,是大众化的小吃品种。过去不少回民餐馆都经营此类面食,外皮多数带有芝麻,也有不带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样,中间都是以涂麻酱为酥层的。回民小吃经常是品种配套供应,如豆汁配咸菜、焦圈,豆腐脑配麻酱烧饼,老豆腐配火烧,馅饼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饼。

麻酱烧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味浓厚,一刀切开,层次清晰、均匀,一般十五六层的最为地道。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166609.jpg

′⒐寸丁﹖
07-05-05, 02:01
灌水的好地方啊l 。 安逸l;.

孙小美
07-05-05, 02:02
133.粳米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551984.jpg

134.烤白薯

听说南方人好像是叫,烤红薯吧~呵呵~但北京人叫白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管它红得还是白得,能被烤得好就是好薯~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烤白薯列入北京小吃的历史不算长,约在清末民初,所以有人写诗说:“新传烤薯法唐僧,滋味甘醇胜煮蒸。微火一炉生桶底,煨来块块列层层。”诗中“新传烤薯法唐僧”,是说唐朝的僧人明瓒有烤芋法留传下来,今人的烤白薯是沿袭唐僧之法的一种创新罢了。从中亦可知烤芋(薯为北方人对山芋的称呼)的历史悠久了。

过去卖烤白薯的是一大早出来做买卖,他们头戴毡帽,用大剪子夹白薯,在铁皮桶改造成的炉子里烤熟,趁热卖。吆喝着:“哎烤白薯哇!热乎呃!”钱钟书对北京的的烤白薯并不感冒,曾在《围城》里写道:“偷情就像烤白薯,闻着香,吃起来也不过尔尔”。其实,在寒冷的冬天,围着火炉吃着热白薯,确是一种享受。萧乾“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 ,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北京城杂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592921.jpg

孙小美
07-05-05, 02:03
135.烤鸭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我也搞不明白这烤鸭为什么被列入小吃当中~!
费解中。。。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1.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658187.jpg

136.扣饼

扣饼焦脆醇香,饼油润,味道鲜美无比。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697531.jpg

孙小美
07-05-05, 02:03
137.栗蓉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750281.jpg

138.莲蓬鸡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791015.jpg

孙小美
07-05-05, 02:04
139.莲蓉饼


这个挺Q的,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837171.jpg

140.莲枣肉方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873828.jpg

孙小美
07-05-05, 02:05
141.莲子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916296.jpg


142.老北京酱菜

六必居和天源酱园的最有名气,哈哈~~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7969656.jpg

孙小美
07-05-05, 02:06
143.漏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040828.jpg

144.绿豆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090640.jpg

孙小美
07-05-05, 02:07
145.绿豆粥


这个超赞!!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129031.jpg


146.麻酱烧饼
(我要是會做這個就好了~!!!吼吼~!)


基本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喜欢在涮涡或吃完爆肚之后拿它来沾碗底~呵呵~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香~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3.gif !


麻酱烧饼北京人统称烧饼,是大众化的小吃品种。过去不少回民餐馆都经营此类面食,外皮多数带有芝麻,也有不带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样,中间都是以涂麻酱为酥层的。回民小吃经常是品种配套供应,如豆汁配咸菜、焦圈,豆腐脑配麻酱烧饼,老豆腐配火烧,馅饼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饼。


麻酱烧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味浓厚,一刀切开,层次清晰、均匀,一般十五六层的最为地道。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166609.jpg

′⒐寸丁﹖
07-05-05, 02:07
顶啊.


饿了.

孙小美
07-05-05, 02:08
147.麻茸包

麻茸包是谭家菜餐馆创制的风味小吃。以白面作皮,芝麻、白糖和鸡油作馅,经蒸制而成。其特点包白皮软、馅甜而香,入口即化,为北京饭店最有特色的名点之一。旧时为宴会的主要面点之一。

麻茸包皮包白软嫩,馅料清香可口,风味独特。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217515.jpg

148.南瓜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306125.jpg

孙小美
07-05-05, 02:09
149.糯米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346265.gif

150.排岔

注意啦~!这个是咸的姜丝排岔一般是甜的~!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2.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395296.jpg

孙小美
07-05-05, 02:10
151.奶卷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明宫史》云:“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乳皮,乳窝卷”。


奶卷具有奶皮乳黄,味道酸甜可口,入口软嫩细腻,奶香浓郁,营养丰富的特色。


(那么大的两个字写着呢,哪的比较正宗我看我也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659812.jpg


152.千层饼
(北京小攤兒,1塊錢一張。。。香~!可惜現在不好找了。。。)


好吃,推荐!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记得有鹿肉陷的呦~!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9.gif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740437.jpg

孙小美
07-05-05, 02:12
153.青团
(這個原來是北京小吃阿~!!!豬豬和JXJ騙人~!說是青田清明時候才有的吃的~!!):10: :23: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805703.jpg



154.清汤丸子
(這個野蠻不錯的~!!!)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853359.jpg

孙小美
07-05-05, 02:13
155.肉丁馒头

“馒头”,古称“曼头”。起源于三国时期。肉丁馒头,以面为皮,以肉为馅,外印花纹。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风味食品。

肉丁馒头是北京满族人春节必备的食品。每年腊月开始制作放在坛子里封好,放在户外,随食随取,有浓郁的酱香味,肥香可口。老北京原来有一种茶点铺,叫做搬壶馆,只卖焖炉烧饼、炸排岔或肉丁馒头。

北京风味小吃名品。肉丁馒头形态美观,其色泽洁白,味道鲜香可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899640.jpg

156.肉丝绿豆牙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8967062.jpg

孙小美
07-05-05, 02:13
157.软糖枣

北京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外形呈枣状而得名,,大小一致。表面为棕黄色,并粘附白糖。香甜松脆,具有较浓的甜玫瑰香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016546.gif


158.软炸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069265.jpg

′⒐寸丁﹖
07-05-05, 02:14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孙小美
07-05-05, 02:15
159.沙糖条(也叫江米条)
(呦~!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沙糖条具有口味酥脆香甜,有桂花香味的特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115609.jpg

160.山楂锅盔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160781.jpg

孙小美
07-05-05, 02:16
161.磨盘柿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203546.jpg


162.涮羊肉
(這個就嘛也不說了吧~!!!不言中。。。不言中。。。哈哈~!)


(东来顺的最经典是不用多说的,最近几天听说廊坊涮肉也不错,吃过的确名不虚传,但是大家需要小心有假门脸的~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2.gif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251093.jpg

孙小美
07-05-05, 02:18
163.双麻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是由北宋时代的胡饼店所经营的“胡麻饼”和“新鲜满麻”演变而来。

双麻形状扁圆,块形整齐。色泽浅棕色,口感酥脆香甜,具有芝麻桂花香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292984.jpg

164.水晶糕

北京夏令应时小吃。水晶糕晶莹透亮,色白润滑,糯软耐嚼,食之甘美,清凉爽口。道光年杨静亭《都门记略》写道:“绍兴风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滑膏,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买水晶糕。”

水晶糕是北京小吃糕类食品中的名品。解放前做得最好的要数滋兰斋的一家南方铺子。南来顺饭庄所做的水晶糕是用京糕、青梅、瓜条、桃仁、果脯等为辅料的,将江米面蒸熟与白糖搅拌均匀,果料切碎。在盘内刷油,再把切好的果料码在盘内,然后用揉好的糖面按盘的大小,折叠几下,放在果盘内,晾凉后扣出,图案朝上,切块销售。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353671.jpg

孙小美
07-05-05, 02:18
165.水乌他

北京独特的一种风味小吃。水乌他系满语(一说是蒙语)是奶为主料的奶制品。

水乌他据说是清末御膳房奶制品的师傅在东安市场的丰盛公奶酪店里出售的,很受当时的人欢迎。《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水乌他,以奶酪合糖为之,于天气极寒时,乘夜造出,洁白如霜食之口中如嚼雪,真北方奇物也,其制有梅花,方胜诸式,以匣盛之。”

水乌他色泽如雪,冷若冰霜,香浓醇正,营养丰富。

北京还有一种小吃叫奶乌他,与水乌他原料略有不同,清《燕京岁时记》说“奶乌他(与水乌他)大致相同,而其味稍逊。”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401031.jpg


166.松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440859.jpg

孙小美
07-05-05, 02:19
167.松仁小肚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484281.jpg


168.苏造肉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据爱新觉罗·浩的《食在宫廷》介绍,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高宗乾隆巡视南方,曾下榻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里。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了很多菜肴,乾隆十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曾在热河行宫主料御膳事。乾隆喜食味厚之物,张东官用香料(分四季不同数量配制)烹制猪肉,因张是苏州人,故这道肉菜就称苏造肉,四季配料称苏造汤卤,后传入民间,成为有名的北京小吃。

《清稗类钞》对苏造肉也有记载:“宫中于五月食椴木铰·····又有苏造糕、苏造酱诸物,相传孝全后生长吴中,亲自仿造,故以名之。”

清宫曾设苏造局。此菜重回民间以后,制售者于肉锅中泡火烧,热吃,除肉块以外还炖有香烂可口的猪内脏。每天早晨设摊于东华门外,供朝廷官员早点,人称“南府苏造肉”。以苏造肉著名的菜馆有“景泉居”。

猪肉加药料煨熟,肉质酥软,滋味香浓,适合与煮火烧同食。正是:“苏造肥鲜饱老谗,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燕都小食品杂咏》)”。《燕都小食品杂咏》注:“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北京小吃中的卤煮小肠,由苏造肉演变而来。小肠陈的祖上就是以卖苏造肉为营生。

过去紫禁城外西北角城隍庙内,有一个专门卖苏造肉和火烧的铺子,掌柜姓周,其烧法独得祖传之秘,肉烂汤醇,在北京独一无二。除了店伙挑出去卖给南北长街,南北池子,后门一带住户外,这铺子还专门卖给宫里太监吃,不收钱。但三节时太监替铺子还各项欠帐。溥仪和宫中后妃等也都爱吃苏造肉,御膳房不作,都到铺子中去取。掌柜的侄子后来进宫当了苏拉(满语,即宫中打杂),又升作溥仪的随侍。

什刹海集市卖苏造肉的设在席棚内,象个小饭馆。肝、肠、心、肺、肚煮在一起,琳琅满目,全摆在锅边上,任人选择,按量论价。然后切成小块,浇上原汤,放上佐料,佐酒或与叉子火烧同吃,是什刹海集市上的一样名菜,喜欢吃的人,视同珍馐。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532640.jpg

孙小美
07-05-05, 02:20
169.酥烧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618593.jpg

170.酥鱼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668046.jpg

孙小美
07-05-05, 02:21
171.素卷圈

素卷圈色泽金红,焦脆细嫩,清香鲜美爽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706187.jpg

172.它 似 蜜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767546.jpg

孙小美
07-05-05, 02:22
173.太阳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816468.jpg

174.糖茶菜

我们有人管它叫糖楔子,味道还可以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多用茶菜和甜卷果来招待客人吃。

茶菜先用红皮白薯去皮,切成薄片风干,散去水气,大藕切薄片粘上面粉。锅内放油烧热,先炸白薯片,然后再炸藕片,均炸成焦黄色出锅。另锅放饴糖熬开,将炸好的白薯片、藕片入饴糖锅内翻炒,让薯片、藕片都挂匀糖汁,然后盛到盘子内,撒上金糕、青红丝和芝麻仁后,再撒上白糖。茶菜颜色悦目,香脆甜润,一般宜于秋、冬季制作,故为秋、冬季的时令小吃。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858703.jpg

孙小美
07-05-05, 02:24
175.糖炒栗子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北京的糖炒“票子”吧,哈哈~~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北京栗子10塊錢一斤,還是甜的~!!!這的10塊錢8個,啥味兒沒有~!!!怎麽待阿。。。)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920046.jpg

176.糖鼓盖

糖鼓盖鼓起如盖而得名,硬面饽饽的一种。肉质柔软,表皮焦脆,味道香甜可口,热食最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49951843.jpg

孙小美
07-05-05, 02:25
177.糖泡

糖泡作工精细,入口酥脆香甜,美不胜收。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008046.jpg

178.套环

(这个小卖部里就有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

北京传统的风味油炸小吃。此小吃呈套环状,表面色泽:浅棕黄色,口感酥绵香甜,具有桂花蛋香味。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046734.jpg

孙小美
07-05-05, 02:26
179.甜辣黄瓜皮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095406.jpg

180.土豆豌豆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140296.jpg

孙小美
07-05-05, 02:27
181.豌豆粥

豌豆名回鹘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现一般不入药。是一种可作食品的豆类。有助于面黄肌瘦人的恢复。豌豆粥颜色褐红,味道香甜醇厚,绸滑爽口。豌豆粥可以理脾益气,祛湿利水,消肿通乳。生肌生肉、滋养皮肤。可适用于因胃肠失和;脾失健运引起脘腹胀满,面、肢轻度浮肿,面色于黄等症。亦可用于妇女产后乳汁不下。

以前,老北京讲究吃宣武门里西绒线胡同的赵记桂花带汤豌豆。号称祖传,有几百年的历史。他的家伙是两个一米高的木圆笼,内装沙锅,锅下火盆。赵记做粥原料是紫豌豆,选料精做工细,煮得紫黑油亮,散发出独有的清香。盛在碗里,豌豆清晰可见,入口却一抿即烂。解放初期,传人赵德保被吸收到西单商场内的又一顺小吃部,专门制作豌豆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231562.jpg

182.香椿炒鸡蛋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298781.jpg

孙小美
07-05-05, 02:28
183.小豆粥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346468.jpg

184.煮芸豆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621703.jpg

′⒐寸丁﹖
07-05-05, 02:28
:33:

孙小美
07-05-05, 02:29
185.米花糖


(这个我很喜欢吃!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强烈推荐!)
(ps:那個華伕餅跟這個根本沒法比~!!!)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674015.jpg

186.羊霜肠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713484.jpg

孙小美
07-05-05, 02:30
187.炸回头

炸回头是北京清真餐馆特有的小吃品种,类似饺子。用一块四方面片做皮儿,包上青韭、团粉等做的馅,二个双角折叠,叫“回头”。回族在“开斋节”时必食的。过去北京的街头巷尾,常有回民设摊制卖。曾有诗咏:“光明何处苦难求,前路茫茫正可忧,座客群惊名目别,蓦然听得唤回头。”

在清真的餐馆中还有一种类似的食品叫炸肉火烧,后者是擀皮成圆形,放肉馅封口油炸。这两种小吃是回族同胞于开斋节时食用的。

炸回头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馅香鲜美的特色。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768906.jpg

188.炸羊尾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830562.jpg

孙小美
07-05-05, 02:32
189.芝麻卷糕


(这个不错~!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7.gif )


北京夏令的应时小吃佳品。芝麻卷糕糯软爽口,入口清凉发沙,香中带甜,甜中透香。


芝麻卷糕在夏季食用尤佳。此糕分芝麻白糖馅和豆馅两种,清凉爽口,甜糯甘香。类似的做法还可以制作芝麻凉糕。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890843.jpg


190.枣馒头


我姥姥做的很赞~!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cn08.gif
(個人看着感覺怪怪的,可能她放得棗有點兒多!!!)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0976343.jpg

孙小美
07-05-05, 02:33
191.烫面饺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049937.jpg



192.京味状元饼


(這意思是。。。考试必备之佳品~ http://media5.coolapple.com/images/smilies/icon_lol.gif ?!)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118343.jpg

孙小美
07-05-05, 02:34
193.蒸蛋羹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229250.jpg

194.心里美萝卜皮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279671.jpg

孙小美
07-05-05, 02:35
195.杏仁酥

杏仁酥扁圆形状,有龟裂,口感酥松,有杏仁香味的特色。聚庆斋做的很有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320796.jpg

196.旋粉

旋粉是一种冷、热兼可吃的食物,性质也和扒糕、凉粉同,不过佐料不用酱油、醋,而用薄薄的卤汁。旋读如去声,北京把铜面盆叫铜旋子。旋粉大如铜盆,故称旋粉。把这大张粉皮卷好用小刀切成条,放在碗里浇上素卤,就可以吃了。素卤是用油、盐、酱加上一些提味的配料,如碎蘑菇、黄花(金针菜)、蛋花等,用薄团粉勾芡成稀薄卤汁浇在粉条上,也是夏日傍晚的闲食之一。

旋粉粉皮青白色,半透明状,质地柔软润滑,清凉爽口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372046.jpg

孙小美
07-05-05, 02:35
197.莜面搓鱼子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435468.jpg


198.杨梅豆腐
(你們覺得是這個好,還是那個布丁強???!!!)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584078.jpg

孙小美
07-05-05, 02:36
199.一品肉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698234.jpg


200.油条油饼

(這個最經典了~!!!!!)



油条是北京常见小吃品种,一般在早晨供应。
油条是用面粉加小苏打或碱面、矾、盐溶液加水,和成软面团,反复揉搓均匀,要饧2小时,擀成片,切长条,取两条,拧在一起下油锅。炸时,要用长筷子不断翻转油条,待色泽金黄时捞出,外脆里软,咸香可口。


  与油条相似的品种就是油饼。其制法与口味皆与油条相似,唯外形擀成饼状。油饼、油条、豆浆、烧饼是北京早点传统小吃品种。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4251840984.jpg

孙小美
07-05-05, 02:37
大功告成了~!200种一口氣發完。。。吼吼~!


^^END^^

孙小美
07-05-05, 03:16
北京的小吃真是l;.....

没腻l;.


我也覺得呢。。。。。。


:58: :58: :58: :58: :58:

JXJ
07-05-05, 10:45
厉害啊,一次发这么多。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你们会做几种 *hehe*

羽龙
07-05-05, 12:00
很多都不是小吃了,应该是正菜了,而且很多东西别的地方也有,不能算北京的特色................

疯狂的沙拉蜜
07-05-05, 12:33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1039218.jpg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944687.jpg


我现在特想吃这2样.早晨起床后最想吃的.

真是好帖子阿。我已经饿得不行了,最喜欢吃小吃了,身为中国人真幸福,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ubiquitous
07-05-05, 12:39
真是好吃不贵~~~哈喇子哗哗的:20:

☆♀Neujing2♥♥8 ★
07-05-05, 15:45
我特别喜欢北京的感觉′′′€

yoyox
07-05-05, 16:07
太赞了,我想回北京了。。。

孙小美
07-05-05, 18:21
厉害啊,一次发这么多。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你们会做几种 *hehe*


好多我都會做呢。。。:23: :58: :58: :58:


ps:加星星,加星星啊。。。別慎着~!:20:

bonbon
07-05-05, 19:21
都是好东西 看到后面我都不敢看了 怎么这里都没呢。。。。

疯狂的沙拉蜜
07-05-05, 23:59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5/93/20/1059320_1143903944687.jpg

再说一次,我现在还想吃!!!!!!!!!!!

Vannessa
07-05-06, 00:58
阿哟,这个诱人的说!
这些东西还能吃到吗?》
很多比较传统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吧~

Wassermelone
07-05-06, 11:57
虽然不是很喜欢北京 但是看着这些吃的 我也有想去的冲动。。。咽口水阿

孙小美
07-05-07, 01:39
虽然不是很喜欢北京 但是看着这些吃的 我也有想去的冲动。。。咽口水阿


爲什麽不喜歡北京阿???!!:1: :10:多誘人阿~!!

vivi66
07-05-07, 01:41
午夜饿着的时候看到这种东西。。。还有比这还残忍的吗?

Constable
07-05-07, 01:57
还是吃面包吧.

lulong
07-05-07, 17:54
太强了,这么多图,有耐性!不过好多没吃过. 也不知道在后海那能不能大部分都吃到.

孙小美
07-05-07, 23:21
还是吃面包吧.


干嘛搞得那么惨烈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