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论坛

浏览完整版本 : 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



内拉祖里
07-01-04, 21:24
作者:马克垚(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布洛赫《封建社会》一书出版,是一件大好事。布洛赫倡导进行比较研究,并把西欧和日本的封建制度相比较。借此机会,说几句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的外行话。供参考。


首先要申明两点:一、我说的是历史学中的封建社会。时下我国各种学者不时来讨论封建。有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还有公共知识分子。在那些领域里,你可以说什么绅士社会、贡纳社会、选举社会、世袭社会、官僚社会、小农社会,都对我们很有启发。不过我想历史学最好还是叫封建社会。现在学科交叉,学科渗透十分时髦,但是学科的独立性还是要有的。如以政治学标准来讨论历史学上的封建,则难以沟通明矣。二、讨论的前提是要承认历史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的。如果你认为历史就是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一个不能识别的过程,或者认为历史这个文本在读者那里各有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历史,那也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


似乎有一些学者不愿意把中国的古代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其理由一是认为解放后关于封建社会的主张是受了政治压力而形成的,其二是说封建只是西周、春秋、战国时的事,秦始皇费封建,行郡县,中国就再也没有封建了。所以封建社会说可以休矣。这种思潮的出现我认为是很自然的,也有它的合理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肯深知过去学术过分受政治束缚,现在获得独立研究、发艇的机会,当然应该提出自己的独立看法。过去历史发展的五种生产方式说,当然也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政治性的束缚,所以应该摆脱。另外,现在有不少国外学说被介绍进来,主要式欧美的、西方的。这在种学说一般不认为生产、经济在社会中有重要的作用,强调的是意识、思想、政治、结构、功能、心态等;他们所说的经济,也往往并不强调生产,而强调流通,从主观效用方面分析经济。这许多学说使我们观察历史有了小少新视角,增加了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也很有好处。但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许多同志忽视了在历史分析中,经济的重要性,有点头重脚轻。不过总的说来,这种学术界自家争鸣的态势,我以为是很好的。使我们的头脑不至于僵化,使社会科学得到发展。真理愈辩愈明,不怕得不到共识。


我已经多次指出过,西方历史学界的主流思想,仍然把封建当作一个政治、法律制度,所以他们把封建是局限于西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安德森,虽然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概念,可是仍然坚决反对把封建应用于欧洲以外的地区。在坚持五种生产方式说的苏联学界,中世纪学也是不包括东方各国的,而另设东方各国中世纪史。他们实际上的封建概念仍然是西方的。我国的学者应该知道,西方学者强调封建的唯一性,是和强调西欧历史的独特性一致的,其逻辑是,在封建混乱中产生城市,从外于封建的城市产生出资本主义,你没有封建,所以你是产生不出资本主义的,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这是从马克斯·韦伯以来(或者还要早)就一直这样看的。近人的著作,大家可看一下兰德斯的《国富国穷》,或者琼斯的《欧洲的奇迹》(The European Miracle,就是彭慕兰在他的《大分流》书中一开始就批评的那个琼斯),而最明显的就是安德森了。他说如果封建社会普遍存在,那为何只有欧美能发展资本主义呢。他的逻辑是,封建的概念应该是把封臣制、主权分割等政治、法律内容都包括在基础之中,所以它是独特的,西欧才有的。如果封建的概念只是大土地所有权和小农生产相结合,无处不在,而又在许多地方产生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要到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方面去寻找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岂不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吗?安德森起先自己把基础和上层建筑混淆,后来又要强调基础的重要,所以他的观点受到不少批评。

历史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他的理沦、模式,都是要从具体中来,也要再得到具体的检验。定性分折和定量分析都是重要的。所以,西方历史学家虽然视封建为一种政治、法律体系,可是也得承认还有广义的封建主义,而这是和土地制度、农民生产、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布洛赫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是也使用封建社会一词。无论你对历史发展阶段采取什么分法:三分法、五分法、还是传统—现代两分法,都得承认在工业社会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溯多远,涉及是否有奴隶社会的问题,暂不讨论),住亚欧大陆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社会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也有简单的机械;工商业有相当的发展,不过生产在许多方面还是自给自足的;财产关系普遍的是大土地所有制和小生产的结合,地土和农民的对立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形态主要是君主制,其发展的趋向是君主的势力越来越大,官僚机构越来越健全,可是分裂割据仍然是现实的存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宗教,当然理性、科学也在发展之中。


为什么把这个社会叫做封建社会呢。确实,西方的封建来源于封君封臣制,中国的封建来自于封邦建国,都是政治制度,而非社会形态。可是封建在历史学那里已经越来越当作社会形态对待。西方学者一般认为9—13世纪是他们的封建时代,而封建制度的许多东西,一直保留很久,像领主权、农奴制残余、等级制度、骑士精神等,是涉及社会经济的,所以法国大革命才要废除封建制度(feudal regime)。在研究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它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地区也越来越扩大,正如德国史学家亨茨所说,“人们谈论到封建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发生,如波兰和俄国,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印度、土耳其以及日本。许多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常常这样认为,封建主义是历史上制度发展的一个阶段,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必须经过它,不管当今的历史学家能否找到这个阶段存在的证据”。 而且封建一词的意义也越来越宽泛。诸如地主统治、农业经济、专制压迫,以至陈旧的、落后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封建。

中国的封建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后没有了,那是对于立封建郡县制的一种看法。以后历代封爵而不治民的封建一直存在,在思想家、政治家那里,封建与郡县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进行,更把它和公天下与私天下、能否实行井田制联系起来,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明末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从批判君主专制出发,甚至还提出实行封建制度的好处。所以中国的封建也不是秦以后就从历史上销声匿迹的。近代以来,我们从西方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接受了封建社会的概念,现在可以说已是约定俗成,社会上也时常拿封建来形容落后的、过时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弃它呢?如果不使用封建,那么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的长期斗争,又该如何命名呢。当然,使用封建社会的概念,主要还是它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承认历史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序列,显示着我们也有向前发展、向资本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潜力和可能,而不是停滞与静止的国度。


似乎有一种倾向,把各种通史都按朝代编写,出了许多经济史、法制史、政治制度史、通史的煌煌巨著,都是按王朝顺序编写的。甚至还要按纪传体编写中国的历史。曾经有过打破王朝体系的口号,现在是要恢复王朝体系。吾不知这是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Renaissance(文艺复兴)。西欧的历史经过经济史、社会史方面的研究,划分出社会发展阶段;更从人口、物价、工资等的波动中,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周期说,有什么康德拉捷夫周期、朱格拉周期等。而中国的历史似乎经济、社会、人口、政治等一切的变动,都是按王朝运行的。王朝初兴,一切皆好,王朝后期,一切皆衰。王朝之为用,大矣哉。


我们承认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性,可是决不否认历史的独特性。每个国家、民族的封建社会,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来看,都是大不相同的。历史研究正是要研究这些独特性,否则历史就被教条统治了。不过中国的历史上王朝有如此大的作用,实在使人费解。建议研究中国史的同志,读一下布洛赫的这本著作,也许会有启发。

此帖已删
07-01-04, 22:29
好 多发此类帖!
我随后拜读。

kina
07-01-05, 00:31
以前學過中國封建社會從秦到清末,現在又有人說中國整個古代都處在奴隸社會,看來還是一個標準的問題~~~~

内拉祖里
07-01-05, 00:54
以前學過中國封建社會從秦到清末,現在又有人說中國整個古代都處在奴隸社會,看來還是一個標準的問題~~~~



给你扫盲一下吧,封建这个词本身就是拉丁语,用来形容中世纪欧洲体制的。大家都知道欧洲体制和中国根本一点都不一样。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


我们所谓的封建社会都是老一代历史学家‘无知’混淆造成的。现在的中国历史学界已经不再用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朝代历史了

kina
07-01-05, 01:00
史平: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作者:史平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 点击数: 669 更新时间:2006-11-1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不少学者“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这一趋势在高等教育中已蔚然成风”。③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决定组织编写两部新的中国通史教材,其中由北京大学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通史教程》正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两部供高等学校选择使用的教材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问题上,均没有沿用“五种社会形态说”,而是根据中国文明演进所特有的历程作出了新的划分。④对此,张岂之教授曾明确指出,“一部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具体来说,这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进历史”。⑤对中学历史教育而言,更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种趋势不但已在开始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得以体现,而且也开始在高考的文综测试中得到体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撰写的对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的评价报告明确指出,“2004年历史试题凸现了这一特点(指从文明演进角度来研究历史---笔者注)”。⑥
依据文明演进史观,我国一些学者在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这一重大问题,并对“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所高度重视的阶级斗争,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也不占据主导地位。⑦据此,我国史学界中的一些学者已不再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建议用时段划分法来代替原来的“社会形态”划分法,干脆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中古社会”等时段⑧;姜华义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教程》则依据“文明形态”把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划分成了五个阶段⑨;已经试行了一个实验周期的人教社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则是将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史前时代(其时间段大体与过去的原始社会相当)、文明的起源(其时间段大体相当于夏、商两代)和农耕文明时代(其时间段起自西周,结束于鸦片战争前)三个历史阶段⑩。
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只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及人类历史进行重新审视的又一波努力而已。早在19世纪晚期,梁启超等一代大师就力倡“史界革命”,使中国史学呈现出崭新局面;20世纪中期,在范文澜等史学家的努力下,人们开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观察历史,中国的史学面貌为之一新;现在,我国史学界再次出现革命性变化,这应当是值得关注也值得庆幸之事,因为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出现革命性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
依据着文明演进史观及我国史学界的新学术观点,人民版完全回避了“奴隶社会说”与“封建社会说”,并在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导语中明确写道,古代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这样的表述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两个阶段;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独尊”即君主专制。
岳麓版同样是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陈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它在必修(Ⅰ)第一单元第2课中明确写道:“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岳麓版与人民版还是同中有异:上述观点表明,岳麓版的编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贵族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两个阶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也许还应当指出,岳麓版似乎是旗帜更为鲜明地以文明演进史观为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因为它的三册必修教材就是分别以“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和“文化发展历程”这三个主题统率的。
与人民版和岳麓版相比,甚至是与自身编写的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相比,人教社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在学术观点上似乎一时难以取舍,因而在教材的编写上有“布新而不除旧”的特点。它一方面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导论中以新课标的文本为基调,指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秦汉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从而回避了“奴隶社会说”与“封建社会说”。这样的表述与人民版和岳麓版基本相近。在第一课的叙述中,它同样回避了“奴隶社会说”。但在第二到四课中的具体描述中,它又采用了“封建社会说”,并在第2课的导论中明确提出,“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样的表述似乎又认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样的表述与单元导论中的表述相比,虽然只多了“封建专制”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是干系重大,有与没有,足以重写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

kina
07-01-05, 01:04
给你扫盲一下吧,封建这个词本身就是拉丁语,用来形容中世纪欧洲体制的。大家都知道欧洲体制和中国根本一点都不一样。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


我们所谓的封建社会都是老一代历史学家‘无知’混淆造成的。现在的中国历史学界已经不再用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朝代历史了


這些稱謂和劃分,不過就是那些所謂的史學傢說說而已,我一向認爲,歷史永遠為政治服務,在什麽樣的政治背景中,就有什麽樣的歷史説法,在這裡進行這種爭論毫無意義~~~~

内拉祖里
07-01-05, 01:05
我国史学界中的一些学者已不再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建议用时段划分法来代替原来的“社会形态”划分法,干脆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中古社会”等时段⑧;


候建新是天津师范的经济史教授

内拉祖里
07-01-05, 01:07
這些稱謂和劃分,不過就是那些所謂的史學傢說說而已,我一向認爲,歷史永遠為政治服務,在什麽樣的政治背景中,就有什麽樣的歷史説法,在這裡進行這種爭論毫無意義~~~~


那也是一般意义上的

如果中国政权被一个学历史的掌握了又会怎样?:13:

我可以小小的憧憬一下:23:

kina
07-01-05, 01:08
我国史学界中的一些学者已不再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建议用时段划分法来代替原来的“社会形态”划分法,干脆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中古社会”等时段⑧;


候建新是天津师范的经济史教授


哦,那又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