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论坛

浏览完整版本 : 质疑小学语文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 》



dingchaofan
10-05-10, 11:03
《飞机遇险的时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①1946年1月,周恩来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②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③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④大家看到周恩来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⑤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质疑之处:
一.第二段前面说到“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但是这一段的结尾又说“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既然机身都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那么机械师又怎么能打开舱门呢?舱门不是被“厚厚的冰甲”冻住了吗?机身上有厚厚的冰甲,那舱门又怎么打得开呢?
二.如果舱门真的被打开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在空中,机舱内的气压比机舱外的高。如果打开舱门,由于气压的原因,高气压就会向低气压流动,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那么,机舱内没有固定的物体都会飞出舱外去,包括人,这是很危险的。另外,因为是在寒流中打开的舱们,冷空气会迅速进到机舱内,人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冻僵,很难活动,时间长了甚至会被冻死,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如何能安全地走到小扬眉面前并自己解下身上的伞包呢?
三.跳伞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动作要领和技术规则不要说一个小孩,就是一个大人在短时间内也绝对不可能学会。这一点经验常识,周恩来不可能不知道,就算是他,没有经过长期正确规范的训练他也不会用降落伞。所以,即使周恩来把降落伞伞包给了小扬眉她也不会用。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把伞包给了小扬眉呢?如果是要安慰小扬眉的话,他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告诉她准备和叔叔一起跳不是更能安慰小扬眉吗?他这个成年人使用降落伞不是比一个小孩子更可靠些吗?
四.按照C.P对高层核心领导人严格的保卫制度,周恩来坐的飞机上怎么可能少了一个伞包?事先警卫人员没检查吗?如果多个炸药包呢?即使是检查疏漏了,是不是也反映了某些人一贯漠视儿童生命安全的冷酷态度?


我的一句话评论:



小时候抱怨语文教材里缺少神话,现在才知我们天天都在读神话;小时候以为教材是真理,现在才知道教材其实是真理教;小时候以为领袖在困难面前大义凛然,现在才知领袖其实是在大义灭亲;小时候以为我们搞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才知我们其实搞的是九年贻误制教育。



此致

敬礼

keynes1983
10-05-10, 14:23
C-46/47没有增压密封舱,这种高级货到战后才有的,明白了?

dingchaofan
10-05-10, 15:09
C-46/47没有增压密封舱,这种高级货到战后才有的,明白了?

你完全没有抓住重点阿。

keynes1983
10-05-10, 16:33
你完全没有抓住重点阿。

完全抓住了,你不明白而已。

dingchaofan
10-05-10, 22:28
完全抓住了,你不明白而已。

文章的重点在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关于人造偶像的作文,类似课文还有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二则》和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至于你说的飞机的型号,我挺笨实在没有发现你抓住了重点。

lawrence1227
10-05-11, 18:23
哈哈、。小时候真2。。。以为课本上都是真的,现在知道被骗了。。

洗衣粉
10-05-11, 18:26
哈哈、。小时候真2。。。以为课本上都是真的,现在知道被骗了。。
me toooo

dingchaofan
10-05-11, 18:50
邱少云更囧,他是一位牺牲在朝鲜的烈士没有错,但是这个课文漏洞更明显。

课文如下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模进“391”高地下面的山拗,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疑问
1.为什么选择从早埋伏到晚?
    2.邱少云同志是尖刀班全副武装的战士,被火烧了爆破筒手榴弹子弹都没有响,是不是邱少云身上真的只有一把尖刀?
    3.写文的战友同志,别人都是纹丝不动,担心被发现,您为什么可以全然不顾的左顾右盼,把两旁的风景都观瞧的那么详尽?请问您是隐身的?
4.邱少云同志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疑问。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他周围的冬草一烧也都光了,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5.为什么文中的“我”离邱少云那么近,周围都是枯草,且“火借着风势乱串”,“烧了半个多小时”,那火势没有蔓延开来伤到他人是个奇迹。      
6.人被火烧即使能忍受但临死前神经作用也会骤然大幅痉挛,有的可以直立起来,然后倒下,绝不会一动不动.而且人的脂肪燃烧会有很大的黑烟,和草燃烧一下子就过去了大不相同.

不过,事实上那个时候的感人至深的抗日英雄也真的多不胜数。且不管他真假。本着对那些为我们现在的无战争生活牺牲了的先辈们,我们应该致敬,不管他们的名字是什么。




ps楼上两位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2楼的重点是什么

lawrence1227
10-05-11, 18:51
我觉得2楼明白这个文章中心含义了,他和你玩装酷。
或者说,不想成为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靶子

dingchaofan
10-05-11, 19:32
原来2楼是个内涵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