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ywind
07-02-27, 16:17
神行者二代在公路操控和越野驾驶间竭力地平衡,两方的性能都不愿失去。而它的表现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借助地形反馈系统,在越野性上确实有大幅提升,同时较大排量的发动机也带来了公路的快感。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1.jpg
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岸边的沙滩,远处是星星点点的戈壁一样的陆地,路虎包下的小专机在海风中摇摆着下降,舷窗外,这块以野性和原生态著称的陌生大陆令我心动:就在这里放纵心情吧!忙碌工作了一年的紧张心情,终于可以释放一下了!
来到北非国家摩洛哥,却和著名的卡萨布兰卡擦肩而过。专机降落在索维拉机场,这里号称是摩洛哥第二大海港城市,有7万常驻人口。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2.jpg
传奇经历从10年前开始:第一代神行者作了成功的铺垫,不过曾经时髦的造型也给人以错觉。
第一代Freelander(神行者)诞生在1997年,当时有3门和5门两种轴距的版本,曾经连续5年成为欧洲销量最大的4驱车,在它的老家英国,神行 者至今仍是卖得最好的4×4车型。不过那时神行者走的是时髦路线,引领和开创了当下的城市化越野车时代。如果说它是一辆成功的小车一点没错,但对于路虎却 不甚完美,毕竟与路虎追求了数十年的越野硬汉形象相比,第一代神行者女性化十足,缺少阳刚之气。它吸引了路虎以外的买主,但对路虎的拥趸而言,神行者就太 业余了。
路虎的试车组织也相当专业,每到一个休息区,都会有专门人员检查车底和轮胎,牵引车用的全是自家的产品,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路虎的全功能性。
年轻、有点时髦而且活泼,不过野性不足。基于对老款神行者的认识,我最初并未对第二代抱过多的期望,想必也无非是专业些的休闲车而已吧。结果,我还真错了。
神行者2代经过全新设计,在开发思路上有了巨大的转折,回归为名副其实的紧凑型越野车。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3.jpg
驾驶舱如同缩小版的揽胜,但威严变成了实用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4.jpg
导航的控制系统上手比较快,界面很漂亮
新一代神行者于2005年底诞生。这是路虎在4年之中的第4辆全面换型车,经过这一波大换型之后,路虎整个车系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所有的车都能一眼就被认 出,家族特征被格外强化。神行者二代也是一样。规矩的氙气大灯罩、进气格栅、蚌壳形状的发动机罩,粗壮的保险杠和平实得有点乏味的直线条。
乍看上去,新的神行者并没有当代SUV那般怪异或俏丽的身形,甚至还不如上一代的时髦。在全行业都向概念车设计看齐的时候,这样的朴素外形真让人捏一把汗。不过,表面的繁华往往是为了掩饰虚无的内在,第五代大导演们刚刚集体证明这一点,而路虎早已洗尽铅华了吧。
神行者二代提供了两种动力,分别是3.2升直列6缸汽油机和2.2升4缸增压柴油机。老天不公啊,由于法规的限制,后者虽然环保却仍无缘中国的用户。我们只好全程选择了6缸汽油机版来试驾。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5.jpg
地形反馈系统简化为4种模式,首次应用到神行者上
171kW最大功率、317Nm最大扭矩,这台强劲的3.2升汽油机比第一代神行者功率提升了30%,颇有点大马拉小车的味道。虽然是由沃尔沃的工程师 主导开发,但路虎来为其越野的输出特性把关。尽管是直列6缸机,可它竟然被横置着装进了发动机舱!如此一来,车身的空间就可以让位给乘客了,同时也有利于 碰撞时对前排的保护。外形方面,新的神行者在三维上都有增加,长、宽、高分别多出了50mm、109mm和32mm,宽度增加比较多,因此它的稳定性也相 应提高。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3_1.jpg
即使外面泥浆四溅,只要你不下车,车内就能始终整洁如新,这很符合现代人的玩法和心态。
厂家的开场白暗示我们可以随意地驾驶,在北非贫瘠的大陆上肆意飞奔,神行者的动力犹如小跑车一般,操控特性也可比入门的小跑车。
在索维拉市内一家伊斯兰风格的饭店里,神行者二代的产品经理Mark Burniston向我们介绍了简单的研发过程。他特别说明:上市前路虎“拿出150辆车,用了30个月的时间,到几个大洲跑路试,温差跨度从-40℃- 50℃,湿度最高达到100%,经历了各种地形。试车员们用最粗暴的方法对待它,蹂躏它......”真是令人激动的开场白,看来我完全可以如法炮制,用 北非纯朴的陆地检验一下这辆车的真实水平了。
拿到钥匙,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开始狂奔。车上的导航已经设定好了目的地,虽然没有培训,但是只要看得懂英文,使用很容易。跟随着导航的指引,我们离开了索维拉,向大陆纵深的方向奔去。
摩洛哥的国土多是戈壁,只有一条养护得很好的国道贯穿全国,剩下的都堪称越野道路。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3_2.jpg
在国内开车,经常埋怨这里、那里还不够方便,到处都不如西方;而到了摩洛哥,才深切发现我们开放了20 年,原来也已经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发达的程度。至少我们的“村村通”公路就不是摩洛哥所能承受的,当然了,这里也没有收费站。由于缺少工业,大货车没有用武 之地,国道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白顶蓝车身的“曾祖父”辈儿的奔驰出租车,以及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各色新老法国车。远离大城市的内陆和山区,则还处在“交通基 本靠驴”的原始阶段。其实驴在这里很实用,因为一旦离开那条主干道,就只有土路或者破坏严重的柏油路,老掉牙的轿车只能慢慢爬,骑驴反倒自如。
由于使用率很低,几乎没车的国道成为我们体验高速驾驶的试验场。双向两车道,进入山区还多弯道,令一路的驾驶充满了柳暗花明的快乐。路虎给神行者二代配备了6速手自一体式变速器,但没有提供拨杆换档——这倒好理解,毕竟这还是辆越野车。
用最大意最粗暴的方法在破旧不堪的道路上狂奔,我下决心要替未来的车主们毁个空前绝后。不过这些道路并没有难倒这辆神行者。
新神行者的驾驶舱设计到位,转向盘握感很好,仪表板和车一样,都像是缩小版的揽胜。上一代车窗位置低而座椅位置高,虽居高临下却有不安全感,而神行者二代 的坚固和可靠感都占据了第一印象。左手握方向盘,右手推拉换档杆,两只胳膊都可以自然地倚在扶手上,这样的坐姿很有“战斗”感觉。这辆车的视野得到了格外 的关注,A柱设计得比较细,既不影响安全,也不影响视线。阶梯形的车顶让后排座的乘客也获得了些许自由度,可以看到前面的风景。
想必是路虎怕我们乏味,早就让GPS指引着下了主路,进入蜿蜒的山区。这儿的路只是远看上去有条“路”的模样。我想起了产品经理说过的话,“...... 粗暴地对待它,蹂躏它”,遵命吧!于是任凭大小不等的坑洞突然现身车前,也不管凹凸的路面如何地艰险,脚下的油门丝毫也不松懈,只在身后留下滚滚红尘。
28000Nm/ 度的扭转刚性赋予车身良好的整体感,面对这样的颠簸,表现了很强的适应性。可惜了我们,由于悬架设计偏向运动,地形与地貌很直接地传递到车里,伴随着悬架 “嘭嘭嘭”的减振动作,我们也清晰地感受着路面的每一次起伏。210毫米的离地间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同时神行者二代的底部、前、后舱下都有各自的护板, 可以防止被碎物击伤。
6个档位的速比设计合理,在100km/h的速度下发动机转速只有2000rpm,上到 140km/h也只有2500rpm,显然是出于节油的考虑。由于发动机制动效果不错,所以在多弯地段我都会用手动换档取代柔顺的自动模式。尽管有发动机 保护,但这台变速箱仍然很听话,发动机转速对换档的反应很快,每每入弯前都能通过连续降档获得理想的减速效果。不过变速杆位置有点偏后,减档时胳膊肘时常 碰到靠背。
硬悬架主要是针对公路行驶而设计的,高速转弯时车身并未产生大的侧倾,加上RSC防侧翻稳定控制系统和CBC弯道制动控制系统的作用,转弯的稳定性给人以信心。
路虎的试驾安排绝对专业,虽然道路够不上极限,但敢于让车在这些道路上试车的厂家,在国内不多见。
在一个通往海边的路口,光顾着聊天看风景的我们没听见导航的左转指示,径直向前冲了过去。直到被狂追上来的工作车告知“走错了”才掉头回去。原来,GPS一旦发现没按它建议的路线走,就立刻会学习并计算出新的路径,难怪我们没有察觉。看来机器的IQ不能太高。
来到大西洋边,一条复杂的多地形越野路段正在迎候我们的挑战。见棱见角的石块嵌在土地里,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面,成为乱松林中唯一的“路”;旁边十几米外,就可听到悬崖下阵阵惊涛拍岸;再往前走,简直就是乱石岗;更远的前方,是一大片沙漠......
虽然这些路的坡度叫人心悸,不免泛起对神行者仅存的一丝怜爱,但它似乎无所谓。神行者二代的后桥标配电子差速锁,同时第一次装备了地形反馈系统,虽然和揽 胜相比作了稍许简化,但仍留下了普通、草雪湿滑、泥泞车辙和沙地4种模式。按下低速档的按钮,对付这些路面顿时变得轻而易举,仍然只有车下“嘭嘭”的悬架 声响。
沙漠看似可怕,但只要掌握了缓加速、稳油门的要领,在沙地模式下几乎没有悬念就能通过。我们不禁怪罪厂家没有找到 更野的路面来,这条路业余选手也能轻松过关嘛!过水坑就显得更加无趣了,车轮溅起了高高的水花,但也只有神行者最大涉水高度500毫米的一半。其实这是电 子系统“助力”之后的错觉,驾驶者的水平并无长进,是地形反馈系统让业余人士顷刻间成为越野专家。换句话说,再专业的人士,在这个系统的辅助下,也难以发 挥更多了。望一眼身后被我们征服的路,只有感叹技术的力量。
神行者二代在公路与越野之间作平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和细皮嫩肉的竞争对手们相比,它显然更像一辆越野车。
我敢打赌,国内没有一个路虎车主能把车开到这个程度——车不是我的,才能不在乎,而车主们这么开一定会心疼。不过替各位买家百般虐待它之后,神行者2果然经受住了考验,这两天的“野蛮”极限驾驶,没见有哪辆车换了轮胎,也没见到出故障,足以叫人喜欢上它。
两天的驾驶让我更加相信:神行者2的着眼点更加回归于越野行驶,重新在公路和野外间作出了平衡的选择。一方面,公路性能确保了车主日常的使用;同时,一旦 需要下路去撒欢,神行者2也不会逊色,虽说不上指哪儿走哪儿,但至少简单的障碍都不是问题。和越来越时髦、精致的对手相比,神行者2显然更像一辆越野车。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1.jpg
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岸边的沙滩,远处是星星点点的戈壁一样的陆地,路虎包下的小专机在海风中摇摆着下降,舷窗外,这块以野性和原生态著称的陌生大陆令我心动:就在这里放纵心情吧!忙碌工作了一年的紧张心情,终于可以释放一下了!
来到北非国家摩洛哥,却和著名的卡萨布兰卡擦肩而过。专机降落在索维拉机场,这里号称是摩洛哥第二大海港城市,有7万常驻人口。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2.jpg
传奇经历从10年前开始:第一代神行者作了成功的铺垫,不过曾经时髦的造型也给人以错觉。
第一代Freelander(神行者)诞生在1997年,当时有3门和5门两种轴距的版本,曾经连续5年成为欧洲销量最大的4驱车,在它的老家英国,神行 者至今仍是卖得最好的4×4车型。不过那时神行者走的是时髦路线,引领和开创了当下的城市化越野车时代。如果说它是一辆成功的小车一点没错,但对于路虎却 不甚完美,毕竟与路虎追求了数十年的越野硬汉形象相比,第一代神行者女性化十足,缺少阳刚之气。它吸引了路虎以外的买主,但对路虎的拥趸而言,神行者就太 业余了。
路虎的试车组织也相当专业,每到一个休息区,都会有专门人员检查车底和轮胎,牵引车用的全是自家的产品,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路虎的全功能性。
年轻、有点时髦而且活泼,不过野性不足。基于对老款神行者的认识,我最初并未对第二代抱过多的期望,想必也无非是专业些的休闲车而已吧。结果,我还真错了。
神行者2代经过全新设计,在开发思路上有了巨大的转折,回归为名副其实的紧凑型越野车。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3.jpg
驾驶舱如同缩小版的揽胜,但威严变成了实用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4.jpg
导航的控制系统上手比较快,界面很漂亮
新一代神行者于2005年底诞生。这是路虎在4年之中的第4辆全面换型车,经过这一波大换型之后,路虎整个车系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所有的车都能一眼就被认 出,家族特征被格外强化。神行者二代也是一样。规矩的氙气大灯罩、进气格栅、蚌壳形状的发动机罩,粗壮的保险杠和平实得有点乏味的直线条。
乍看上去,新的神行者并没有当代SUV那般怪异或俏丽的身形,甚至还不如上一代的时髦。在全行业都向概念车设计看齐的时候,这样的朴素外形真让人捏一把汗。不过,表面的繁华往往是为了掩饰虚无的内在,第五代大导演们刚刚集体证明这一点,而路虎早已洗尽铅华了吧。
神行者二代提供了两种动力,分别是3.2升直列6缸汽油机和2.2升4缸增压柴油机。老天不公啊,由于法规的限制,后者虽然环保却仍无缘中国的用户。我们只好全程选择了6缸汽油机版来试驾。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2_5.jpg
地形反馈系统简化为4种模式,首次应用到神行者上
171kW最大功率、317Nm最大扭矩,这台强劲的3.2升汽油机比第一代神行者功率提升了30%,颇有点大马拉小车的味道。虽然是由沃尔沃的工程师 主导开发,但路虎来为其越野的输出特性把关。尽管是直列6缸机,可它竟然被横置着装进了发动机舱!如此一来,车身的空间就可以让位给乘客了,同时也有利于 碰撞时对前排的保护。外形方面,新的神行者在三维上都有增加,长、宽、高分别多出了50mm、109mm和32mm,宽度增加比较多,因此它的稳定性也相 应提高。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3_1.jpg
即使外面泥浆四溅,只要你不下车,车内就能始终整洁如新,这很符合现代人的玩法和心态。
厂家的开场白暗示我们可以随意地驾驶,在北非贫瘠的大陆上肆意飞奔,神行者的动力犹如小跑车一般,操控特性也可比入门的小跑车。
在索维拉市内一家伊斯兰风格的饭店里,神行者二代的产品经理Mark Burniston向我们介绍了简单的研发过程。他特别说明:上市前路虎“拿出150辆车,用了30个月的时间,到几个大洲跑路试,温差跨度从-40℃- 50℃,湿度最高达到100%,经历了各种地形。试车员们用最粗暴的方法对待它,蹂躏它......”真是令人激动的开场白,看来我完全可以如法炮制,用 北非纯朴的陆地检验一下这辆车的真实水平了。
拿到钥匙,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开始狂奔。车上的导航已经设定好了目的地,虽然没有培训,但是只要看得懂英文,使用很容易。跟随着导航的指引,我们离开了索维拉,向大陆纵深的方向奔去。
摩洛哥的国土多是戈壁,只有一条养护得很好的国道贯穿全国,剩下的都堪称越野道路。
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35350/35393_2.jpg
在国内开车,经常埋怨这里、那里还不够方便,到处都不如西方;而到了摩洛哥,才深切发现我们开放了20 年,原来也已经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发达的程度。至少我们的“村村通”公路就不是摩洛哥所能承受的,当然了,这里也没有收费站。由于缺少工业,大货车没有用武 之地,国道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白顶蓝车身的“曾祖父”辈儿的奔驰出租车,以及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各色新老法国车。远离大城市的内陆和山区,则还处在“交通基 本靠驴”的原始阶段。其实驴在这里很实用,因为一旦离开那条主干道,就只有土路或者破坏严重的柏油路,老掉牙的轿车只能慢慢爬,骑驴反倒自如。
由于使用率很低,几乎没车的国道成为我们体验高速驾驶的试验场。双向两车道,进入山区还多弯道,令一路的驾驶充满了柳暗花明的快乐。路虎给神行者二代配备了6速手自一体式变速器,但没有提供拨杆换档——这倒好理解,毕竟这还是辆越野车。
用最大意最粗暴的方法在破旧不堪的道路上狂奔,我下决心要替未来的车主们毁个空前绝后。不过这些道路并没有难倒这辆神行者。
新神行者的驾驶舱设计到位,转向盘握感很好,仪表板和车一样,都像是缩小版的揽胜。上一代车窗位置低而座椅位置高,虽居高临下却有不安全感,而神行者二代 的坚固和可靠感都占据了第一印象。左手握方向盘,右手推拉换档杆,两只胳膊都可以自然地倚在扶手上,这样的坐姿很有“战斗”感觉。这辆车的视野得到了格外 的关注,A柱设计得比较细,既不影响安全,也不影响视线。阶梯形的车顶让后排座的乘客也获得了些许自由度,可以看到前面的风景。
想必是路虎怕我们乏味,早就让GPS指引着下了主路,进入蜿蜒的山区。这儿的路只是远看上去有条“路”的模样。我想起了产品经理说过的话,“...... 粗暴地对待它,蹂躏它”,遵命吧!于是任凭大小不等的坑洞突然现身车前,也不管凹凸的路面如何地艰险,脚下的油门丝毫也不松懈,只在身后留下滚滚红尘。
28000Nm/ 度的扭转刚性赋予车身良好的整体感,面对这样的颠簸,表现了很强的适应性。可惜了我们,由于悬架设计偏向运动,地形与地貌很直接地传递到车里,伴随着悬架 “嘭嘭嘭”的减振动作,我们也清晰地感受着路面的每一次起伏。210毫米的离地间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同时神行者二代的底部、前、后舱下都有各自的护板, 可以防止被碎物击伤。
6个档位的速比设计合理,在100km/h的速度下发动机转速只有2000rpm,上到 140km/h也只有2500rpm,显然是出于节油的考虑。由于发动机制动效果不错,所以在多弯地段我都会用手动换档取代柔顺的自动模式。尽管有发动机 保护,但这台变速箱仍然很听话,发动机转速对换档的反应很快,每每入弯前都能通过连续降档获得理想的减速效果。不过变速杆位置有点偏后,减档时胳膊肘时常 碰到靠背。
硬悬架主要是针对公路行驶而设计的,高速转弯时车身并未产生大的侧倾,加上RSC防侧翻稳定控制系统和CBC弯道制动控制系统的作用,转弯的稳定性给人以信心。
路虎的试驾安排绝对专业,虽然道路够不上极限,但敢于让车在这些道路上试车的厂家,在国内不多见。
在一个通往海边的路口,光顾着聊天看风景的我们没听见导航的左转指示,径直向前冲了过去。直到被狂追上来的工作车告知“走错了”才掉头回去。原来,GPS一旦发现没按它建议的路线走,就立刻会学习并计算出新的路径,难怪我们没有察觉。看来机器的IQ不能太高。
来到大西洋边,一条复杂的多地形越野路段正在迎候我们的挑战。见棱见角的石块嵌在土地里,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面,成为乱松林中唯一的“路”;旁边十几米外,就可听到悬崖下阵阵惊涛拍岸;再往前走,简直就是乱石岗;更远的前方,是一大片沙漠......
虽然这些路的坡度叫人心悸,不免泛起对神行者仅存的一丝怜爱,但它似乎无所谓。神行者二代的后桥标配电子差速锁,同时第一次装备了地形反馈系统,虽然和揽 胜相比作了稍许简化,但仍留下了普通、草雪湿滑、泥泞车辙和沙地4种模式。按下低速档的按钮,对付这些路面顿时变得轻而易举,仍然只有车下“嘭嘭”的悬架 声响。
沙漠看似可怕,但只要掌握了缓加速、稳油门的要领,在沙地模式下几乎没有悬念就能通过。我们不禁怪罪厂家没有找到 更野的路面来,这条路业余选手也能轻松过关嘛!过水坑就显得更加无趣了,车轮溅起了高高的水花,但也只有神行者最大涉水高度500毫米的一半。其实这是电 子系统“助力”之后的错觉,驾驶者的水平并无长进,是地形反馈系统让业余人士顷刻间成为越野专家。换句话说,再专业的人士,在这个系统的辅助下,也难以发 挥更多了。望一眼身后被我们征服的路,只有感叹技术的力量。
神行者二代在公路与越野之间作平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和细皮嫩肉的竞争对手们相比,它显然更像一辆越野车。
我敢打赌,国内没有一个路虎车主能把车开到这个程度——车不是我的,才能不在乎,而车主们这么开一定会心疼。不过替各位买家百般虐待它之后,神行者2果然经受住了考验,这两天的“野蛮”极限驾驶,没见有哪辆车换了轮胎,也没见到出故障,足以叫人喜欢上它。
两天的驾驶让我更加相信:神行者2的着眼点更加回归于越野行驶,重新在公路和野外间作出了平衡的选择。一方面,公路性能确保了车主日常的使用;同时,一旦 需要下路去撒欢,神行者2也不会逊色,虽说不上指哪儿走哪儿,但至少简单的障碍都不是问题。和越来越时髦、精致的对手相比,神行者2显然更像一辆越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