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浏览完整版本 : 彭加木



outuo
07-10-21, 14:26
彭加木(1925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25%E5%B9%B4&variant=zh-cn)-1980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0%E5%B9%B4&variant=zh-cn)),原名彭家睦,广东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F%E4%B8%9C&variant=zh-cn)番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5%AA%E7%A6%BA&variant=zh-cn)人。1947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47%E5%B9%B4&variant=zh-cn)毕业于中华民国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variant=zh-cn)国立中央大学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B%BD%E7%AB%8B%E4%B8%AD%E5%A4%AE%E5%A4%A7%E5%AD%A6&variant=zh-cn)。1949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49%E5%B9%B4&variant=zh-cn)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61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61%E5%B9%B4&variant=zh-cn)任中国科学院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variant=zh-cn)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6%B5%B7%E7%94%9F%E7%89%A9%E5%8C%96%E5%AD%A6%E7%A0%94%E7%A9%B6%E6%89%80&action=edit)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79%E5%B9%B4&variant=zh-cn)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主要从事植物病毒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4%8D%E7%89%A9%E7%97%85%E6%AF%92&action=edit)研究及防治工作。
五十年代开始,彭加木参加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工作,十余次进入新疆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7%96%86&variant=zh-cn),协助建立科研基地,后筹建中国科学院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variant=zh-cn)新疆分院,为新疆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
1980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0%E5%B9%B4&variant=zh-cn)5月,彭加木率队考察罗布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D%97%E5%B8%83%E6%B3%8A&variant=zh-cn),首次成功自北向南纵穿罗布泊干涸湖底。考察队缺水、缺油。6月17日,彭加木不顾个人安危,独自去寻找水源,并留下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不幸迷途,献身罗布泊。实践了他早年的誓言:“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A%A8%E9%A0%AD&variant=zh-cn),让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
2005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5%E5%B9%B4&variant=zh-cn)冬,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董治宝研究员在罗布泊进行野外考察时在彭加木失踪地点附近发现一具干尸,可能是彭加木的遗体。一支科学探险队2006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6%E5%B9%B4&variant=zh-cn)4月13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4%E6%9C%8813%E6%97%A5&variant=zh-cn)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4%98%E8%82%83&variant=zh-cn)敦煌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5%A6%E7%85%8C&variant=zh-cn)集结,出发前往罗布泊试图确认。

outuo
07-10-21, 14:43
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广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7340.htm)番禺 (http://baike.baidu.com/view/77796.htm)人。1947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931255.htm)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239.htm)后进中国科学院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84.htm)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9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286642.htm)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4.htm)罗布泊 (http://baike.baidu.com/view/6978.htm)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05.htm)吞没,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近日,又传出发现彭加木遗体的消息,据称,这次发现的尸体与与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处。

生平简介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1.htm)农学院任教,专攻农业化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953165.htm)。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673103.htm)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积极向组织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他在给郭沫若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1.htm)的信中说:“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1957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851.htm)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 (http://baike.baidu.com/view/1735.htm)治疗。他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先后踏遍云南 (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福建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2.htm)、甘肃 (http://baike.baidu.com/view/8461.htm)、陕西 (http://baike.baidu.com/view/6510.htm)、广东、新疆等十多个省区,曾十五次进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还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我国的杆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奥秘。6月17日,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其时,汽油和水所剩无几。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继续东进考察,他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迷路后因饥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61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286666.htm),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286662.htm)选为上海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因科学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将他对罗布泊之情、对巴音郭楞之情永远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彭加木罗布泊的三次探险: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彭加木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可能有重水等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六十年代我国需花大量外汇购买。他不顾身患癌症的身体,主动请樱为国家找天然重水,但由于时间短促,一无所获,但他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人民,人民将其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到罗布泊实地拍摄,聘请彭加木为顾问,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他说:“我彭加木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此行取得了许多骄人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寻找到了许多稀有的宝藏。这次科学考察发掘填补了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的空白,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科学考察结束后,又为中日两国摄制组找到了从古墓地、兴地山进入楼兰的道路,还重走了从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道。

▲第三次是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 他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全长450公里,因1972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863.htm)前是水乡泽国,谁也无法穿越,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赡性的准备。

不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失踪了,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的寻找,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却没有丝毫蛛丝马迹,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

最新消息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罗布泊湖东南方向的库木库都克以西4公里处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近日,又传出发现彭加木遗体的消息,据称,这次发现的尸体与与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处。

2007年6月2日,探险爱好者刘先生和朋友一行4人在位于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时,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这就是彭加木的遗体。

核心提示:“我往东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纸条,往东去了!其实无论是官方组织的搜救队,还是民间的探险团队已在这块土地上苦苦寻找了27年,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气一样在罗布泊地区神秘蒸发了,留下诸多的猜测给后人。27年之后的今天,几位野外探险者发现的这具干尸会是彭加木吗?

·1、在罗布泊附近

  当年,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库母塔格沙漠罗布泊镇附近以东,而此次野外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则在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2、170厘米身高

  在有关彭加木的特征描述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他生前为宽额头,身高172厘米。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高恰恰在170厘米左右,从图片上也能看出,死者生前是宽额头。

·3、白色的确良衬衣

  据曾经给彭加木先生开车的司机、当时的车队队长王万轩老人回忆:至于衬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蓝色的,一件白色的。而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的确良衬衣,而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衣料。

·4、蓝色长裤

  王万轩老人清楚地记得,彭加木当时穿着蓝色长裤,这与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特征也是一致的。

·5、上海牌手表

  彭加木走失前戴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但是已经没有人记得这块手表的表带是金属的还是皮革的了。而在这具干尸身上,恰恰有一块上海牌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