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花开
15-12-25, 17:22
如何对待可怜又可恨的人?2015-12-22 智诚堪布
http://mmbiz.qpic.cn/mmbiz/jIHySHsLvDGoVJ5w02mZapHxlwLuaH4WOkGWXGHTjUC4FFcmxHXqT7HAEFWXwibhvr6zicvJtY4c26gkMPiayZhGg/0?wx_fmt=jpeg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uxibIOsThcH7HF1lpQ0YvkYedyfd5kNTYhg6ZcVyV0J6M2N6lYlueToTr0ebAzibPibn8I8v3Qiandw/0/mmbizgif?
如何对待可怜又可恨的人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ia3RFX6Mvw06kePJ7HbmI7bibbbzG3uqZ8S8QicFSnqobkGSPq4X5D9btObvy1zy6EyibLlplicicszCSg/640?wx_fmt=png
现在贫穷的人不是无因无缘的,世间任何法都是自作自受。你做了什么因,就会感受什么果。富人是自作自受,穷人也是自作自受。我们不能想,你现在终于知道了吧!活该!自作自受,我不管你了。 作为菩萨来讲,虽然知道他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也要缘这些有情发慈悲心,改变自己狭隘的心态,然后尽可能地去发愿,通过我们的菩提心和这个可怜的有情建立一种联系。 本来我们都是平行的众生,他和我没什么关系,现在我通过菩提心缘这个可怜的众生,虽然感受的是自己的因果,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不是我们造成的,属于自作自受,但是毕竟我们现在学习佛法,选择了帮助众生之道。我们怎么和这些可怜众生建立联系呢?就是缘他们生起大悲菩提心,这样建立一种清净的联系。然后我对他发了心之后,就缘他修行、不断地发愿回向。 反过来讲,他们也成了帮助我不断发愿、稳固菩提心,帮助我积累资粮的来源了。我们之间相当于互相帮助,他帮助我成佛,我也是不断的发愿,愿他离苦得乐,当我成佛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我的所化,我可以直接去帮助他。首先是他帮助我成佛,然后我再去帮助他成佛。如果没有这些可怜的众生,我们没办法发菩提心也成不了佛。 世间人经常讲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能佛教徒也常说这句话,应该怎么去解读这个问题呢?从业因果的角度来讲,似乎也是这样,任何一个痛苦都有它的恶因,一般的世间人解读不了这么深。 作为佛教徒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观察自己是处于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还是什么样心态呢?虽然业因果不虚,现在他这种可怜状态的确是因为以前曾经做过可怜的因导致的,但是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还是要进一步对他生起善心,尽量帮助他。因为我们是修行佛法的人,不是一般的众生,所以从侧面来讲也应该如是了知。
——摘自智诚法师《般若摄颂》第五十四课
http://mmbiz.qpic.cn/mmbiz/jIHySHsLvDFhFdlXSwuTwxhlkCYyec4jq4HibKOsibkhS2pfr1tEqc6B3vl5d6Ne1QOrT0Ha35rctkEYviaShcsUA/640?wx_fmt=jpeg
http://mmbiz.qpic.cn/mmbiz/jIHySHsLvDGoVJ5w02mZapHxlwLuaH4WOkGWXGHTjUC4FFcmxHXqT7HAEFWXwibhvr6zicvJtY4c26gkMPiayZhGg/0?wx_fmt=jpeg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uxibIOsThcH7HF1lpQ0YvkYedyfd5kNTYhg6ZcVyV0J6M2N6lYlueToTr0ebAzibPibn8I8v3Qiandw/0/mmbizgif?
如何对待可怜又可恨的人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ia3RFX6Mvw06kePJ7HbmI7bibbbzG3uqZ8S8QicFSnqobkGSPq4X5D9btObvy1zy6EyibLlplicicszCSg/640?wx_fmt=png
现在贫穷的人不是无因无缘的,世间任何法都是自作自受。你做了什么因,就会感受什么果。富人是自作自受,穷人也是自作自受。我们不能想,你现在终于知道了吧!活该!自作自受,我不管你了。 作为菩萨来讲,虽然知道他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也要缘这些有情发慈悲心,改变自己狭隘的心态,然后尽可能地去发愿,通过我们的菩提心和这个可怜的有情建立一种联系。 本来我们都是平行的众生,他和我没什么关系,现在我通过菩提心缘这个可怜的众生,虽然感受的是自己的因果,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不是我们造成的,属于自作自受,但是毕竟我们现在学习佛法,选择了帮助众生之道。我们怎么和这些可怜众生建立联系呢?就是缘他们生起大悲菩提心,这样建立一种清净的联系。然后我对他发了心之后,就缘他修行、不断地发愿回向。 反过来讲,他们也成了帮助我不断发愿、稳固菩提心,帮助我积累资粮的来源了。我们之间相当于互相帮助,他帮助我成佛,我也是不断的发愿,愿他离苦得乐,当我成佛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我的所化,我可以直接去帮助他。首先是他帮助我成佛,然后我再去帮助他成佛。如果没有这些可怜的众生,我们没办法发菩提心也成不了佛。 世间人经常讲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能佛教徒也常说这句话,应该怎么去解读这个问题呢?从业因果的角度来讲,似乎也是这样,任何一个痛苦都有它的恶因,一般的世间人解读不了这么深。 作为佛教徒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观察自己是处于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还是什么样心态呢?虽然业因果不虚,现在他这种可怜状态的确是因为以前曾经做过可怜的因导致的,但是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还是要进一步对他生起善心,尽量帮助他。因为我们是修行佛法的人,不是一般的众生,所以从侧面来讲也应该如是了知。
——摘自智诚法师《般若摄颂》第五十四课
http://mmbiz.qpic.cn/mmbiz/jIHySHsLvDFhFdlXSwuTwxhlkCYyec4jq4HibKOsibkhS2pfr1tEqc6B3vl5d6Ne1QOrT0Ha35rctkEYviaShcsUA/640?wx_fmt=jpeg